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砥砺奋进四十载 绘就幸福新画卷 雨山区40年经济社会发展巡礼

皖江晚报 2016-06-06 02:35 大字

改造后的向山镇中心广场改造后的向山镇中心广场

采石矶

太白楼

三国朱然博物馆

九华圣境

工业设计中心

奥瑟亚一期35万吨煤焦油深加工项目现场

方宏自动化技术人员正在调试智能装配机器人

山南小学

万达广场

雨山区第五届社区文化艺术节开幕

美丽乡村南庄村红光胜

滨江文化公园鸟瞰滨江文化公园鸟瞰

40年前,一群满怀梦想的劳动者聚集在此,立志用自己的双手,为马鞍山的发展腾飞“添砖加瓦”,从此这里有个新名字叫“雨山区”。

40年后,在绿树成群的雨山脚下,在碧波荡漾的雨山湖边,一座现代化的产业强区、科教强区、文化强区、生态强区拔地而起,人民群众在这里乐享美好生活。

从1976年雨山区挂牌成立,到2016年的根深叶茂,四十年弹指一挥间,雨山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亦如一位咿咿呀呀的婴儿成长为成熟稳重的壮年,产业、科教、文化、生态,四轮驱动齐头并进,开创了雨山建设的新局面,又勾勒起“十三五”美好的未来。

【雨山印记】

这是一片古老而又悠久的土地,5000多年来,烟墩山遗址就在这里默默静卧,诉说着先民筚路蓝缕、繁衍生息的劳动故事。

这也是一处风光优美、人文景观丰富的旅游胜地,国家4A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采石风景区便坐落于此,千年古镇采石蜚声海内外,是这座城市悠久历史文化的窗口。

这更是一处年轻而有朝气的土地,从1956年马鞍山建市伊始,便在这片土地上开启了一段全新的发展历程。

当时针转到1976年,经过几经变迭,一个完整的行政辖区正式成立——雨山区挂牌设置,下辖雨山、平湖、采石3个街道,为马鞍山市辖区之一。其后又历经四次区划调整,现辖雨山、安民、平湖、采石4个街道和向山、银塘、佳山3个乡镇以及1个省级开发区和滨江新区(2011年1月1日雨山区将银塘镇委托马鞍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全区人口从建区的5万发展到33万,境域面积由14平方公里拓展到173平方公里。

历经40年的奋斗,雨山区不仅为马钢的壮大和做强,国家级开发区——市开发区的创立和建设、服务和保障全市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自身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截至2015年末,雨山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已达到161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351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410元……一串串数据再次印证,现在的雨山区不仅是马鞍山市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的中心区,拥江发展、承接产业和城乡一体的先行区,也是马鞍山市充满活力、独具魅力、富有潜力的主城区。

【40年铸就美好雨山】

过去四十年,在这173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里,全区上下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景:收获美好的生活、享受城市发展的成果,而雨山人把这种理念贯穿到具体工作实践中,致力于打造产业强区、科教强区、文化强区、生态强区。

▲▲产业雄厚的实力雨山

建区之初,雨山区产业结构单一,工业以简单的手工业为主,三产服务业很弱,民营经济更是一张“白纸”。到了“九五”开局之年的1996年,全区二产、三产双双迈过亿元大关,在全市三城区中率先进入“亿元工业区”。进入“十二五”以后,先后启动实施了“1316”产业行动计划、“324”转型升级计划和工业倍增行动计划,金属加工、磁性材料等传统工业不断扩大规模,智能装备制造、工业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集群发展,中钢天源、鑫洋永磁、雨山冶金、华创智能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先后建成投产,全区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3家,其中产值超亿元的有32家。“41343”现代都市农业工程稳步推进,传统农业提质增效,现代农业加快发展。采石矶食品、恒

一食品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竞相发展,春盛生态园、姚家寨生态园等旅游休闲农业企业提升业态,锁库葡萄、石马花卉、南庄园艺等“一村一品”形成特色。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万达广场、居然之家等一批大型商贸综合体竣工开业,三国文化街、江东风情街等商业特色街区建成运营,青岛啤酒节、乡村文化旅游节成功举办。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青年电子商务产业园顺利开园,工业设计中心建成运营,金融担保业加速集聚,总部经济、楼宇经济蓬勃兴起,信息咨询、物流配送加快发展。今天的雨山,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三次产业比达到3:35:62,呈现出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商贸服务业繁荣活跃、农业产业提质增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科教发达的创新雨山

40年来,我们以人才为关键,大力引进科技创新团队,建立了院士和博士后工作站,积极推进产学研相融合、人财物相配套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全区现有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工作站2个,拥有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家,市级重点实验室8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42家,高新技术企业23家,高新技术产品132个,创新要素考核持续走在全市前列。全面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连续16年蝉联“全国科普示范区”称号。

1976年,城区建制时,区办区管的学校仅有采石、翠螺2所小学。40年来,

我们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教育投入,强化教育管理,有力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全区中小学达18所。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区委、区政府全力推进科教强区建设,教育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教育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新建改建中小学校6所,全市首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雨山实验学校建成开班;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建成公办幼儿园4所;深入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义务教育全面均衡发展,荣获全省教育强区和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终身教育体系逐步形成,获批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

▲▲魅力四射的活力雨山

建区40年来,历届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国家方针政策,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大力繁荣文化事业,积极发展体育事业,让文化走进基层、贴近百姓、融入生活,奠定了坚实的文化事业基础。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全区上下围绕“打造文化强区,建设活力雨山”目标,切实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新建改建区图书馆、文化馆、社区电子阅览室、农家书屋等文化活动场所76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培育文体活动品牌,广泛开展

全民健身活动,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近年来,我们依托境内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优美的自然山水资源,扎实推进文旅融合、产城一体。德化堂古床博物馆、滨江文化乐园、明清经典建筑园等一批文化项目相继建成,南湖桂园、洪滨丝画园、艺谷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加快实施。充分利用采石矶、小九华寺、长江湿地和诗仙李白等资源,全力加快5A级景区创建,有效推进滨江新区建设和采石古镇改造。全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在融合中有效联通,在联通中协同发展。

▲▲绿色生态的美丽雨山

20世纪80年代,全区仅有湖南路和红旗路2条城市一级干道通过辖区,仅有马钢、十七冶建设的职工住宅小区。随着2001年的区划调整和全市东扩南进战略的实施,雨山区进入了城乡一体发展的新时期,城乡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二五”以来,全区坚持基础先行,统筹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实施“1311”城乡建设工程,着力推进中心城区提档升级、佳山全域城市化、向山全域城镇化,城乡建设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近五年来,全区新建道路20条、组织实施了22个旧城改造和棚户区改造项目,整治老旧小区39个。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二五”以来,全区把生态强区建设作为战略性工工程程来来抓抓,,先先后后制制定定出出台台了了生生态态强强区区建建

设实施意见、生态区建设总体规划,扎实推进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社会和生态载体四大建设,全力打造环境优美、宜业宜居的中心城区。全面推行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组织实施慈湖河、采石河流域生态治理、工矿废弃地复垦整理、千万亩森林增长等生态工程,城郊森林覆盖率和城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25.2%和40%。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强力开展突出环境问题专项整治行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得到新的加强。

如今的雨山区,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个个现代化小区如雨后春笋,一处处公园、绿地镶嵌在城区、一条条道路在城乡延展,居住在雨山的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城区变大了,环境变美了,交通更畅快快了了。。

【发展大事记】

1976年

雨山区正式挂牌设立。

2001年

市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向山区,将原向山区的向山镇、雨山乡和佳山乡划归雨山区管辖。

2003年

雨山工业园建设正式启动。

2004年

撤销雨山乡和佳山乡,将原两乡合并并设置为佳山乡;将原当涂县的黄山乡和原银塘镇合并为新银塘镇,划归雨山区管辖。

2010年

雨山区获省政府批准筹建省级开发区,规划总面积3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0.2平方公里。

2011年

安徽省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向山镇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正式启动。自2010年以来,雨山区改造棚户区户数18289户,区内城市面貌、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2012年

采石古镇旧城改造项目启动,掀起了大规模的安置房建设。自2004年以来,雨山区共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安置房18197套,在建安置房4993套,多渠道归集购买安置房源4799套,实现拆迁安置户应安置尽安置。

2014年

滨江新区建设指挥部划入雨山区管理。新区主要负责中心城区西侧沿江17平方公里范围内规划建设,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沿江城市功能区。

【新起点再出发】

回望过去,成绩斐然,40年来,雨山区已由一棵小树苗逐渐成长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展望未来,雨山区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要让更多人在这棵大树下茁壮成长、幸福生活。

因为有了40年的积累,雨山区对于未来有着强劲的发展动力,并且绘制出了清晰的发展路径。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2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0亿元,今后5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前列,综合经济实力跻身全省第一方阵、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2:40:58左右、全区常住人口达35万人左右,城镇化率超过90%以及城镇绿化覆盖率超过40%……

蓝图已绘、路径已制,筑梦就在脚下。现在的雨山区正迈步在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奋斗征程上,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城乡融合联通、以港兴市、创业创新、文旅深度融合、绿色低碳发展、改革攻坚、保障改善民生,让雨山更美好。

新闻推荐

民警转移5名被困群众 还捎带救出百余只山羊

本报消息记者刘明培通讯员胡杉报道7月3日上午,当涂县现代农业示范园水情告急。接到救援指令后,当涂县公安局城东派出所及巡防大队民警紧急出动。   &nbs...

当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当涂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