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乡音述乡愁
全省文化馆活动联盟自去年6月成立以来,活动联办、平台联建,激励了基层文化工作者钻研民间文化,传播乡土文化,让乡村因文化而丰盈——
■ 本报记者 晋文婧
姑孰是个好地方,曾使得文人墨客流连忘返,也使得姑孰画派留名史册。而今,在专业画家继承着姑孰遗风的同时,也有来自乡镇的文化工作者用自己画笔记录姑孰山水,记录生养自己的家乡。前不久,全省文化馆活动联盟迎来当涂县姑孰镇的个人油画作品展。
油画展的作者名叫吴钱宽,是当涂县姑孰镇综合文化站的站长,未经专业学习的他,油画笔墨浓烈、一派自然,村庄、田园、街道等家乡的寻常景象,都能入画;一枝一叶、一花一木都能寄情,可谓“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当涂县文化馆美术部主任魏然告诉记者,来自基层的乡镇综合文化站站长,似乎更像乡亲们的一个“管家”,除了打理文化站的各项事务,安排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定期举办文化活动之外,还要帮助处理乡镇的各种繁杂事务。像老吴这样在基层岗位默默工作了30多年,却始终拥有一份闲情雅趣;没有画室,却能画出好作品的“管家”,很难得,也很得老百姓尊敬。
“多创作老百姓看得懂的艺术,才是基层文化工作者的根本职责之一。 ”在当涂县文化馆美术部主任魏然眼中,这些基层艺术能人的创作有一股扑面而来的清新与朴拙。魏然说,对于站长们的业余艺术爱好,县级文化馆是非常支持的,他们所要作的工作就是站在专业的角度指导 “业余”,站长们对艺术的认识可以不专业,但要懂得欣赏。这样才能更好地发现乡土文化之美,指导广大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如今,当涂县各乡镇文化站的站长们各个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书法、绘画、二胡演奏、当涂民歌表演等,样样不缺席。
据省文化馆工作人员介绍,全省文化馆活动联盟成立以来,通过“品牌联创、活动联办、培训联做、平台联建、场地联用,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文化供给水平,省文化馆设立的安徽画廊向基层倾斜,给广大乡镇文化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免费的展示平台,以此鼓励他们扎根民间、发挥特长,多创作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好作品,当好乡村文化的“领头雁”。众多乡镇综合文化站在这样的联盟体系下,焕发了新的活力,文化活动的内容更丰富,数量和质量上升到一个新台阶。
当涂县的做法也正体现了全省文化馆活动联盟的一个优势:发挥乡镇文化站的平台作用,发挥乡镇文化站站长的带头作用,培育乡土文化,唱自己喜欢的歌,演自己熟悉的戏,引导乡亲们自主参与文化活动,成为文化活动的主体;聚合本土文化,成为挖掘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摇篮;围绕各地民间文艺,进行合理的组织、科学的开发,打造特色文化。这样的重任也要求基层文化工作者尽量做到博闻强识,掌握和了解当地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民族民间文化和群众文化特色,并且具有能歌善舞、琴棋书画在行等多项技能,带领老百姓呵护乡土文化,享受乡村文化生活。
以乡镇文化站为基石,担当起记录、培育乡土文化的重任,在全国其他一些地区也有尝试,比如山西省打造“乡村文化记忆工程”,以村为单位建立基础档案体系和数据库,乡镇文化站承担所建档案的日常管理工作,形成省、市、县、乡(镇)资源共享机制。乡镇文化站支持传承人和其他文化遗产持有人开展展示、传承、传播活动,进行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浙江、山东等地的乡镇文化站还以村落文化、社区文化、节庆文化、校园文化为重点,带动群众开展各项文体活动,提升农村文化氛围。
省文化馆馆长王唯唯认为,乡镇综合文化站统筹着一个地区的文化资源,统领着一个地方的文化人才,而且关乎着一个区域群众的文化生活。因此,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的作用,必须既溶于整个大的时代潮流,同时又要充分发挥地方优势资源;既要搞好自身建设,同时要提高区域的文化竞争力。发展乡镇本土文化,才能重建群众的精神家园。在城镇化建设的大潮中,从乡土走向城市的普通百姓,也在回首中希冀:我们能够回到故乡,听闻见熟悉的乡音,寻找到自己的根脉。基层文化工作者送展到省城。 (资料图片)
新闻推荐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三月,一个属于桃花的季节。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当涂的大青山,让人魂牵梦萦的乡愁将会美丽绽放,让人期待的马鞍山市第三届乡村旅游节’2016当涂大青山·桃花节于3...
当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当涂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