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一江两岸协调发展——关于发挥和县在一江两岸协调发展中作用的思考

江淮时报 2014-11-14 08:56 大字

[摘要]关于发挥和县在一江两岸协调发展中作用的思考

和县政协主席魏正文

区划调整以来,我县按照“抢抓机遇、全面融合”的思路,在观念、发展、人才、资源上推进融合,全县经济社会呈现持续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今年上半年,全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三个强县发展战略,全力推动“4314”工程,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回望过去三年,我县在推进“一江两岸”协调发展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城市规划全面对接,城市建设立足滨江,发展定位逐渐明确,交通网络初步形成,民生工程稳步推进,干部群众对全域马鞍山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增强。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和县是农业大县,工业基础薄弱,可用财力不强,民生欠账较多,尤其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与市区甚至当涂县的差距依然较大,发展的不平衡仍然存在。从我县目前实际来看,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培育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逐步提升推进我县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水平,是实现“一江两岸”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

第一,提升城乡基础设施水平。按照打造主城区的总体目标,我县对原有“十二五”规划、和城总体规划以及各专项规划进行了重新修订,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城市框架已基本拉开。但基础设施建设仍不完善,城区建设上,城市道路、给排水、园林绿化,仍然是在原有基础上修修补补。老城区改造受征迁进度、建设资金影响,进展不快;新城区配套不足,人气不旺,新老城区的衔接仍然存在不足。在防洪工程建设上,除长江大堤外,城区37公里内河堤防,防洪标准仅为20年一遇,与市主城区防洪规划体系要求甚远;现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仍按县乡标准建设,与城市标准不适应。

一要加快规划对接。建议尽快启动马鞍山市总体规划修编,并将和县纳入主城区进行规划。同时,市县规划要衔接,县与县规划也要协同,既要考虑单个城市的功能,又要考虑县与市、县与县的组合功能,充分体现互补依托、衔接协同,使两级总体规划形成合力,真正发挥规划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

二要提高建设水平。按照建设市主城区的要求,争取各级项目资金,集中到点,对城市干道、园林绿化、护城河水系治理、防洪排涝设施进行改造建设。市级融资平台支持的棚户区改造项目 (国家开发银行),享用的外国政府投资和外国银行贷款的道桥建设项目,也应视情向和县城区投放,以缓解资金压力。

三要统筹项目布局。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和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在和县的布点,对准备优化调整和转移的建设项目、重大基础设施,优先考虑布局在和城及周边,通过项目建设带动基础设施的完备,进而拉动人流物流的集聚。

四要完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按照建设马鞍山主城区的要求,在和城配置和完善包括教育、医疗、公共文化、体育、垃圾处理等在内的城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核定标准,统一规划,适当补贴,局部启动,逐步扩展,均衡配置,为未来的拥江发展储备资源。要避免重复建设,逐步实现全面融合、无缝对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全域马鞍山市主城区。

第二,培育一体化交通网络。加速融合、形成一体化,前提是互通,只有便捷的交通才能实现东西两岸互通。目前,东西两岸互通的通道仅有马和汽渡和长江大桥。两岸人民盼望的马鞍山长江大桥,属高速公路桥,高额的通行费用对过江车辆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一江两岸人员往来便捷不便宜。第二条过江通道的建设,尚处于调研阶段,何时实施、怎么实施仍不明确。干线公路建设、县乡公路改造、大中修工程投资不足,与合肥、芜湖两市对巢湖、无为干线公路投资补助相比,缺口较大,支持乏力。为更好对接主城,更快融入主城,需要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一要提升公共交通能力。建立市县公交一体化体系,尽快开通和城至马鞍山的公交车,这是老百姓能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事情,也是合肥、芜湖市接管巢湖、无为后的成功做法。建议恢复开通金河口轮渡客运码头,解决近期通道短缺的问题。市政府与安徽高速公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协调,对本市非营运小型车辆的过桥通行费用给予一定优惠,形成主城区内结构合理、方便快速的交通格局。

二要尽快确定过江通道位置。规划的市区与我县的过江通道共有3条,分别为慈湖过江通道,湖北路过江通道,九华路过江通道。建议要从最便于两岸居民出行的角度出发,尽快明确过江通道规划建设时序,以便于我县将有限的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向过江通道沿线集中。

三要加快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按照地方公路与高速公路对接、区域内道路与跨江通道对接的思路,加大对和县境内干线公路的投资建设,增加我县大中修工程项目。同时,建议市财政加大补助力度,完成一批农村公路的建设改造任务,加快构筑城乡一体化的道路系统,提升城区及镇村的出行方便度。

四要着手通江河流整治。和县的得胜河、驷马河、牛屯河,以往均作为通江主航道,后期受陆路交通影响,逐渐萎缩,但沿岸生态环境保护较好,有大量的湿地。以得胜河为例,如对航道进行升级改造,既能通行300—500吨位货轮,缓解含山—和县—马鞍山道路运输的压力,也利于整个城区的水系互通、景观带建设和沿河湿地保护,并由此提升防洪等级。建议应尽快组织论证,由市县共同向上级部门申请资金,启动建设。

第三,搭建市县共建平台。基础设施是城市运行的命脉,是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条件。一江两岸协调发展,既需要和县的奋力拼搏,也需要市一级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在重大项目对接、土地收益分成、财税政策分享、基础设施投入、城市协同管理等方面给予和县城区支持。

一是在土地指标上予以倾斜。区划调整前,为支持承接产业示范区江北集中区发展,我县将原沈巷镇境内所有基本农田调整到其它镇,导致全县基本农田占耕地比达89.29%,功桥镇高达94%,严重挤压了我县土地占补平衡指标和建设用地规划空间,制约了我县城乡建设和工业发展。建议市政府向省政府反映我县的实际情况,并在土地指标上对和县予以倾斜,适当扩大我县的建设用地规模,单列相关建设用地指标。

二是在城区衔接上予以协调。由和县姥桥、白桥镇组建的郑蒲港新区建设框架已经拉开,一期工程即将完成。在和城与郑蒲港之间,还有几公里的农业区域,进一步做好与新区间的无缝衔接,向着港城一体、产城一体、城乡一体的方向努力,需要市委市政府科学指导、统筹协调。同时,随着长江经济带升至国家发展战略,我市长江水道的潜力和优势将进一步被发掘,建议既要注重和城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也要重视郑蒲港新区、乌江及其他重点区域的规划建设,既要相互独立,各具特色;又要相互关联、互成体系,在公共配套、产业发展上相互补充,资源共享,避免重复,错位竞争,为未来的城市一体化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在对外联络上予以牵头。和县乌江镇与江苏省一桥相连,乌江镇作为东向发展的桥头堡,一直和江苏省南京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应着力把乌江打造成依托南京市的又一切入点。建议市委市政府牵头成立协调机制,具体协调两地合作中的具体问题。当前,应尽快启动北沿江铁路(淮南线—津浦线)、城市轻轨(浦口—乌江—和城)、跨省城际轨道等相关规划方案专家咨询论证及相关工作,尽快形成共识,以此借力南京市优势,带动和县交通条件全面提升。

新闻推荐

盗取QQ号冒名骗财

“朋友在QQ里发来消息要借1000元急用,我见是朋友的QQ号,想也没想就按对方提供的姓名、账号汇了钱。”当涂县的茆先生被这个新骗局骗走了1000元。2009年12月23日,茆先生向当涂县公安局民警讲述了被骗...

当涂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当涂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