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多滋味 梦想能成真
中国人相信一元复始、时来运转,正是这种强烈的弃旧图新的意识,积蓄了发展的“正能量”,推动着国人不断去创造“新生活”。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几千年来,中国人是在除旧布新中度过了一个个隆重的春节。春节之际,兴致勃勃地就着老酒数家珍、说变化,收获一年来的喜悦,这年过得挺有滋味!
“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记忆中,春节总是笼罩在一派祥和的气氛中。特别是家家户户贴门对,让人很是心动。尽管字体可能歪歪扭扭,不成章法,但那鲜艳的红纸、祝福的话语,朴素地表达着人们对美好新生活的向往。中国人相信一元复始、时来运转,正是这种强烈的弃旧图新的意识,积蓄了发展的“正能量”,推动着国人不断创造“新生活”,同时也积淀了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的 “老滋味”。
让我们把时光拉回到现实。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转型大潮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中,我国的城乡面貌和人们的工作生活无不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从这些变化细节中可以看出,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让百姓有了“人生出彩的机会”,与时代同进步,与国家共富强……
金蟒越冬去,紫骝踏春来。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沐浴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春风里,推陈出新,除旧布新,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邹宝元
返乡创业欢乐多
■ 本报记者 张荷香
1月29日,记者刚走进界首市王集镇李彬庄,村头正遇上在外打工的李喜成回家过年。两年未归,家乡的变化令他目不暇接:泥土路变成了水泥路;以前污水横流的村边小河,如今清澈见底;路边花木郁郁葱葱,家家门前整洁一新。他说,要不是看到新建徽派大门楼上面写着村庄名,真怀疑走错了地方。
记者走进村民李海龙家,一股腊肉的香味扑鼻而来,原来李海龙夫妇正忙着在院内晾晒腊肉,院子里的铁丝上挂满了鱼肉。夫妻俩看到记者,热情地邀请到客厅里坐坐。客厅整洁明净,沙发、空调、冰箱、洗衣机、大屏幕液晶电视等现代化家具家电一应俱全,桌子还放着刚买回的春联和灯笼。
“现在生活好了,我们提前准备好过年吃的鱼、肉,这些腌制油炸的美味能吃到年后二三月呢。”李海龙妻子张秀云说着给记者端来一盘她亲手油炸的饼子,记者尝一口,果然香脆可口。正在串门的村民李自成自豪地对记者说,在合肥做老板的儿子多次接他们老两口去住,他们不习惯,还是觉得农村好。 “现在村里环境优美、村容整洁、邻里和睦,喝的是自来水,走的是水泥路,娱乐生活丰富多彩,一点不比城里差。 ”
和老乡们正聊得“热火”,外面一阵锣鼓的喧闹声传来,记者走出一看,原来是村里自发组织的贺新春文艺表演。一曲欢快的“庆丰收”舞蹈刚刚结束,一位农民自编自演的快板又大赞了党的好政策:“十八届三中全会闭了幕,全面深化改革迈大步,学生上学免学费、农业种植高补助,医保养老给补助,幸福的日子止不住……”
“这个快板说得一点都不假,现在农村什么新农合、新农保等惠民的事情很多,镇村干部都是上门服务。 ”正在观看演出的村民李从喜告诉记者,现在农村除了环境改变,干部作风、政府服务都有变化。记者在李彬庄采访时,碰到村里的计生专干王秀敏为李伟和陈红新婚夫妻上门“送健康”服务,镇里免费接送二人到市里服务站做孕前体检。
谈到家乡的变化,返乡创业人员杨思英说,他就是看中家乡环境的变化,才投资100多万元,流转土地800亩进行瓜果种植。谈到未来,杨思英很有信心:“农村将有更为广阔的创业舞台。 ”
分水岭上迎春来
■ 本报记者 钱定果
1月27日上午9时,记者沿着合肥市小庙镇枣林村的一条石子路,走进了一处两层简易房内。屋内收拾得干净整洁,墙上贴着几个大红的福字,暖暖的阳光斜照进来,让人倍感温暖。
“岭上不准建房。我们就临时搭建一处简易房做办公场所。”枣林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长余一边招呼记者落座,一边端来一碟红艳欲滴的草莓。记者尝了一颗,硕大的鲜果酸甜适口、齿颊留香。老李不无得意地说:“这是去年引进的优质品种——‘红颜\’。现在市场上要卖到16元一斤呐! ”
种草莓只是李长余的“副业”。 2013年,小庙镇开展江淮分水岭绿化工程项目,并对外招商引资。早年做物流的老李,经过土地流转,租赁枣林村集体土地2800亩,主要栽植2025亩薄皮山核桃和525亩绿化苗木。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种粮,我不精通。但做经营管理,我是有一套的。 ”为此,老李成立了枣林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他一家老小齐上阵,儿子李志祥带着媳妇,为公司跑销售,管理财务;老伴在家做后勤工作。
老李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整地、沤肥、引苗、请人。 “去年夏天,地里用来抗旱的水泵都用坏了几十个。”看着眼前一株株拇指粗细的核桃苗,李志祥感叹。去年4月16日,从黄山引进的优质山核桃种终于栽植完毕。 “1亩成熟的核桃果就有1—2万元的收益。后期开发出核桃油等深加工产品,收益会更大。不过,核桃的生长周期长,十年才能成林。”于是,老李和他的儿子,开始考虑配套种植季节性农产品。“正好合肥地区正在做草莓种植推广工作。我就先试种了120亩草莓。 ”李长余说。
“辛苦还是值得的。现在一天的采摘量是1000多斤。一季折算下来,仅草莓一项收益就有近200万元。这样,工人工资、土地租金就都有着落啦。”老李说。去年12月28日,李长余送展的 “红颜”、“丰香”两个草莓品种,获得了中国草莓文化节二等奖。
“眼下,水、电、道路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林权证要是能办下来,我们就可以贷款,扩大种植规模。”李长余直言,他们一家人大年初三开始,就要全部回到承包地里,为新的一年开始谋划。
年前网上销售忙
■ 本报记者 金成龙本报通讯员 夏金华
1月28日一大早,霍山县太平畈乡农民肖煌就在仓库里忙活起来,他一边给货物装袋、打包,一边对记者说:“我现在有不少产品都是通过网络销售出去的,你看,这些都是客户从网上订的货,我要赶紧通过物流发出去,快过年了,再不抓紧发货,年前客户就收不到了……”
今年38岁的肖煌是太平畈乡太平畈村的农民,他们乡是霍山县最偏远的一个乡镇,离县城85公里。这里虽是全县有名的中药材之乡,盛产霍山石斛、茯苓、天麻、瓜蒌等,但因为太偏远,交通也不方便,农产品销售成本比较高,一年忙到头,收入也不高。
肖煌是从2009年开始种植瓜蒌的,瓜蒌籽被誉为“瓜子之王”,瓜蒌全身是宝,果实可切片制药,根可磨成天花粉,市场前景广阔,种植瓜蒌节水,收益是种水稻的六七倍。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种植瓜蒌的人越来越多,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他渐渐感觉到市场压力,于是就想寻找新的推销路子。
“2013年上半年,有一次我跟一个客户谈生意,他除了给我留手机号码,还给我一个QQ号,并且让我回家加他为好友,让我上他网页上捧捧场。带着好奇,我上网一看,原来网络也可以销售产品,方便还快捷。 ”肖煌说起那次经历,还是满脸兴奋。后来,他自己就让人建了一个网页,把他生产经营的产品、联系方式、质量和信誉等全部挂上。没想到从此开创了一种全新的销售途径,很多人在网上看到他发布的信息后,纷纷打电话咨询,谈成了好几笔大生意,网络已成了他的一个对外宣传和销售的窗口。 “你们看,我的产品得到了不少好评呢。 ”肖煌翻看着网页上的客户好评,自豪地跟记者说。
记者走进肖煌的瓜蒌种植基地,只见工人们正在平整土地,准备来年春天的播种,“今年我农场里的青瓜产量将达到400吨,产值有望突破500万元,销售市场也由省内拓展到北京、上海、广西等地。 ”
说到未来的发展,肖煌信心百倍。下一步他准备把霍山石斛、木耳、香菇、天麻、有机大米等都放到网上去,把霍山的土特产品通过网络销往四面八方……
螃蟹大户新憧憬
■ 本报记者 蒋明本报通讯员 赵阳
1月27日下午,记者坐车沿着宽阔笔直的新314省道,从当涂县城关来到湖阳乡,以前一个半小时的颠簸车程,现在仅需四十分钟就能够到达。
交通的便利,以及富农政策的扶持,会给湖阳这个以盛产石臼湖螃蟹而闻名的鱼米之乡带来怎样嬗变?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来到了螃蟹养殖大户邢立新的家中。
邢立新的家坐落在石臼湖畔的大埂上,大埂的两侧都是水——一侧是烟波浩渺、风景宜人的石臼湖,一侧是条块分明、渔网密布的养殖塘。记者刚走进家门,就见邢立新骑着摩托车满载而归。 “我刚到银行去了,也顺便采购一些年货。”骑了一个多小时摩托车,邢立新虽然有些疲倦,但脸上却难掩喜色,原来他的低息贷款批下来了。
“这十五万贷款,足够我明年把规模扩大一倍。”手拿银行的贷款审批表,看着自家的蟹塘,邢立新仿佛看到了明年的兴旺景象。原来,在政府的担保与扶持下,当涂县农商行为湖阳的养殖户建立了贷款“绿色通道”,为他们提供不低于十万元的小额低息贷款,对于急需资金扩大经营规模的养殖户来说,无疑是冬日的一阵暖风。
“除了资金外,党和政府给我们的扶持还有很多。 ”邢立新带着记者走在大埂上,指着一大片养殖塘介绍,“这都是我承包的水塘,农业部门教会了我们生态养殖技术,现在我养的鱼全是绿色无污染。新314省道修好后,前来买螃蟹的外省客商也越来越多。 ”
“我要去当‘义务电工\’啦。”邢立新看看时间,要与记者告辞。“义务电工?”带着疑问,记者跟随邢立新来到了一处供电施工现场,发现马鞍山供电公司员工正在施工,旁边还有几名像邢立新这样农家打扮的中年人,主动地给供电员工“打下手”。
“老邢,你们这么热心来帮忙,我们可没有工钱发哦。 ”一名供电员工向正在帮忙的邢立新打趣。 “我们这是在帮自己的忙,等你们变压器架好了,我们用电方便了,这不是帮自己的忙吗? ”老邢笑呵呵地说。
原来,这几名“义务电工”都是大邢村西峰农场的螃蟹养殖户,当地1300多亩蟹塘,分别承包给了邢立新等42户蟹农。原先的变压器只是农田抗旱用,容量不足,加上供电半径长,影响了蟹农的养殖生产。当涂供电所了解情况后,决定新建一座200千伏安变压器,彻底解决蟹农用电问题。工程开工后,邢立新他们就自愿做起了“义务电工”。
蟹塘边,工地上,这一幕互帮互助的动人场景,将这个水产养殖之乡的冬天映衬得分外温暖。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田婷)6月16日,记者从省人社厅获悉,今年以来,安徽省各级人社部门将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在教育、财政等部门及各高校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推进和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今年,安徽省将高...
当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当涂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