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隋唐时期是芜湖历史上建制级别最低的时期,此时的芜湖仅是当涂县的一个镇,不过作为城镇依然存在。历史典籍中仍有不少芜湖的逸闻趣事。此时出名和形成的芜湖著名两大景观主

大江晚报 2014-01-13 23:44 大字

诗仙李白与天门山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有《李太白前集》传世,诗作多在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静夜思》等多首。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过,游历了大半个中国。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越州,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李白初因才气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762年病逝于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先葬龙山,后迁葬青山。

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在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作《望天门山》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为今芜湖市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总称。

《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诗中的“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第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放眼望去,绵亘在楚地的梁山和博望山仿佛是被奔腾浩荡的江水冲开,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门户,澎湃的江水从中涌了过来。第二句写天门山下的江水。流经上游千山万壑,冲出三峡的长江水,由西向东缓缓流来。江水流至天门山时受阻,冲开天门山形成湍急的旋涡。“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第三句承前第一句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的形势。楚地广阔的江面,被绵亘的天门山阻断,受阻的江水咆哮着犹如一把利剑,将巍峨的天门山劈做两半,江水奔泻而过。天门山夹江耸立,故说它们是“相对出”。“出”在这里是耸出的意思。最后一句承前第二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穿过天门山的滔滔江水,奔流东去浩渺无际,从红日冉冉升起的天边,一条帆船朝天门山驰来。“日边来”,即言船来处之高远。写江水的绵远不直接点出水,而是写水上的船,让人们从“日边来”中去想象江水的渺远。纵目远眺,天空无物。楚江碧水,烟波浩渺,孤帆红日,江山如画。这首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但它所构成的意境是那么优美、壮阔,人们读了诗恍若置身其中。诗人将读者的视野沿着烟波浩渺的长江,引向无限宽广的天地里,使人顿时觉得心胸开阔、眼界扩大。从这里我们看到了诗人李白的豪放不羁的精神和不愿意把自己限在小天地里的广阔胸怀。诗的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充满了蓬勃的朝气和积极向上的力量。

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豪迈、奔放、自由洒脱、无拘无束。

地藏菩萨金乔觉与广济寺

地藏菩萨金乔觉(696年-794年),生于新罗国(今朝鲜半岛东南部)王族,俗姓金,号乔觉。他英俊潇洒,躯体魁伟,臂力过人,深受父母的疼爱,被定为王位的继承人。但是,他对舒适、安逸的宫廷生活并不留恋,辞荣就苦,一心皈依佛门,弘扬正法。他24岁时落发为僧,拜师受戒。他觉得要学好佛法,必须到大乘佛教盛行的大唐学习;便告别家乡,冒着风险,孤身渡海。跟着金乔觉渡海远航的,只有一条神奇的白犬,名叫“善听”。他从新罗航海到达大唐国土,舍舟登陆于浙江东部。为了探寻佛法的真谛,金乔觉不辞辛劳,访道寻师,足迹遍布江南各大名山。南京、南陵、芜湖、贵池、青阳及浙江凤凰山等地,都留有他的足迹。后至九华山,得闵公地建大道场。唐德宗贞元十年(794)圆寂,时年九十九岁,其尸坐于函中。三年后开将入塔,颜貌如生。举起则动骨节,若撼金锁。乔觉被认为是地藏菩萨的化身,遂建一石塔将肉身供于石塔中,尊为“金地藏”,所配殿宇称“肉身殿”。金地藏在四大佛教名山中,是唯一以真人真事开辟道场的,独树一帜。

金乔觉在到九华山之前,曾在芜湖赭山结茅庵驻锡开坛讲经。后来他发现赭山的地形犹如九条龙向外伸展,是九龙奔江之地,地力软弱,不是修道之处,就离开芜湖到九华山开辟道场。至唐代乾宁年间(894-897),后人为纪念地藏菩萨金乔觉曾在赭山结茅庵驻锡,便在赭山建造了一座寺庙,创建初名永清寺,又名广济院。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改名为广济寺,一直沿用至今。广济寺还因金地藏曾在赭山苦心修行,又有“小九华”之称,其地藏殿又称作“九华行宫”。明朝永乐年间,寺庙荒废,殿堂失修。明朝景泰年间(1450-1456),僧人宏德重修广济寺。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戴溥、汪昭和等募修。清朝嘉庆三年(1798),僧人越江再次重修。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光绪年间又重新修建。

以往江浙闽一带的香客朝拜大九华,大都先到广济寺进香。这个习俗流传数百年,至今依然如故。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地藏王诞生日前后,广济寺还举行庙会,以纪念地藏菩萨金乔觉。芜湖广济寺内还藏有原九华山的镇山之宝——“地藏利成金印”。此印于唐至德二年(757)用砂金铸成,印面正中有“地藏利成金印”6个阴文篆字,四周镌刻9条神态逼真的飞龙,印柄镌有龙狮立体浮雕,印边刻有“唐至德二年”字样,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历代俗人欲入佛门修行,除削发受戒,获得官发牒度外,还必须盖有此印章,方被认可为僧。各方僧侣、佛徒、香客每去九华山进香经过芜湖时,也都到广济寺烧香争盖此印,引以为幸。

广济寺有头山门、药师殿、大佛殿、地藏殿四重殿堂。寺庙依山而建,殿殿相接,层层高出。山门内是高达10米多的弥勒、韦驮像,两侧是两金刚像。药师殿正中供奉着药师佛,药师佛是东方琉璃世界的教主,曾发十二大愿,医治众生病苦,消灾延寿。药师佛左右是日光、月光二配像,两边是二十四诸天。这二十四位天神依次是:功德天、辨才天、大焚天王、帝释天、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日天、月天、金刚密迹力士、摩醯首罗天、散脂大将、韦驮天、坚牢地神、菩提树神、鬼子母、摩利支天、娑羯罗龙王、阎魔罗王、紧那罗王、紫微大帝、东岳大帝、雷神。大佛殿即大雄宝殿,正中供奉着三尊大佛,左右各有一尊配像。两边是十八罗汉。

地藏殿是仿照九华山的肉身宝殿式样建造的,又名九华行宫。殿的正中供奉着地藏菩萨像,泥塑金身,高达12米,十分庄严。像前是闵公、道明二像,两侧分列着十五朝地主、牛头马面、文武判官像。该殿石阶高耸,两旁护以铁链,是寺内最具特色的建筑。

广济寺这四重殿宇,从山脚下一直延伸到半山腰,后殿比前殿高出数十米。整个建筑浑然一体,金碧辉煌,气势雄伟。在广济寺的最高殿堂地藏殿旁边,有一栋两层阁楼的“滴翠轩”,取意于“青幢碧盖俨天成,湿翠濛濛滴画楹”的诗句。传为宋朝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的读书处。因门前有一株大桧树,又称“桧轩”。历代文人在此题吟甚多,楼下墙上嵌着许多碑刻。

滴翠轩后面就是著名的赭山塔,塔高5层,飞檐饮马,八面玲珑,每层外墙嵌着许多刻工精致、形象生动的佛像砖雕。塔建于宋治平二年(1065),至今保存完好。这里北濒长江,东有九莲塘、五里汀、南环弋水,雨量充足,空气湿润。周围林木葱翠,芳草遍野,景色清幽。每当雨过天晴,或朝辉夕照之时,林中薄雾辉映出五色光芒,变幻无穷。这就是古代著名的芜湖八景之一的“赭塔晴岚”。

1983年,国务院确定广济寺为佛教全国重点寺庙。谢迎春

(图片由芜湖市地方志办公室提供)

新闻推荐

逃犯上网露踪迹

本报讯 外地逃犯潜逃芜湖,上网时被警方发现,日前万春派出所抓获一名网上逃犯。当涂县村民吴某今年19岁,去年9月的一天,因和他人发生纠纷,双方...

当涂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当涂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