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十大新闻候选条目

安徽日报 2013-12-19 23:31 大字

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三十条规定,全省上下以优良作风汇聚强大正能量

自中央八项规定出台、省委三十条规定颁布以来,安徽省各地各单位加强宣传教育,细化制度规定,强化监督检查,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力度端正党风政风。1月30日,省纪委下发《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加强廉洁自律制止铺张浪费有关要求的紧急通知》。 2月6日,省纪委、省监察厅部署,省直机关及16个省辖市统一行动,对贯彻落实中央加强廉洁自律制止铺张浪费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9月5日,省纪委、省监察厅通报了安徽省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有关情况。 11月8日,安徽省出台 《关于建立 “三公经费”监管长效机制的通知》,从预算约束、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六方面,构建全方位、规范性、常态化监管机制。自2014年起,省直各部门及其所属预算单位,全面公开本部门 “三公经费”当年预算和上年决算,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行政审批事项全面“瘦身”,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简政放权

今年以来,安徽省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大力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 1月初,省政府公布十余年来范围最广、审查最严、力度最大的一轮省级行政审批项目清理结果,707项省级行政审批项目,取消、调整387项,保留事项办理时限平均压缩51.2%。省政府部门行政职权清理审核确认工作于年中完成,40多个省政府部门“权力清单”通过省政府门户网站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以防范行政权力“越位”。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等五部门出台暂行规定,从严控制和规范管理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兼任社会组织领导职务,切实推进政社分开。合肥、芜湖、铜陵等地在推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方面积极探索。合肥市投入财政资金9000万元,为1万余名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铜陵市今年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近20项。省级及各地一系列举措,进一步厘清了政府与市场、社会的边界,有力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

12县纳入大别山发展国家规划,老区新一轮扶贫攻坚启动

1月,《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获国务院正式批复,安徽省潜山、太湖、宿松、岳西、望江、临泉、阜南、颍上、寿县、霍邱、金寨、利辛12个县纳入该片区,这意味着革命老区扶贫攻坚上升为国家战略。 4月,省政府批准《安徽省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11-2015年),以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筛选确定投资项目3041个,涵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和生态环境等6大领域,5年累计资金投入规模约7215亿元,将安徽省大别山片区建设成为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先导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贫困地区“四化”协调发展先行区、区域统筹发展和跨区协作创新区。规划实施完成后,安徽省大别山片区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180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7000元。

美好乡村示范村规划建设,农村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2月7日,省委、省政府出台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实施意见,把美好乡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以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和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重点推进1500个以上中心村、1万个左右自然村美好乡村建设,力争全省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今年上半年安徽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830元,首次超过全国水平。全省粮食总产达3279.6万吨,其中夏粮总面积和单产增幅均超出全国水平,实现“十连增”。启动家庭农场培育发展计划,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超过4500家。年初,全省确定1710个首批美好乡村建设中心村,从中选择出条件较好的586个中心村作为重点示范村。从2013年开始,每年10亿元连续投入5年,并逐年增加,重点支持中心村规划建设。

发展民营经济等新政出台,着力打造最优投资环境

2月21日,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全面放开投资领域,降低民营企业准入门槛,全面深化投资体制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交通、水利、学校、医院、市政工程等领域均向民企开放。简化优化各项审批程序,拓宽民企投融资渠道,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多措并举助力民营经济发展。 7月20日,省政府出台 《关于切实做好新形势下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着力优化投资环境,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切实增加有效投入,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随后,在财税、金融、土地、人才等多方面推出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政策支撑。同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积极推动行政审批相对集中改革,大幅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达54.7%。 40多个省政府部门 “权力清单”公布,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顺利实施,生态强省建设扎实推进

2012年冬至2013年春,全省共完成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新造林304.15万亩,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6月,《安徽省“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出台,划定“红线”,未通过考核的市将面临一票否决。7月,《生态强省建设2013年工作要点》、《生态强省示范基地建设指导意见》印发实施,确定近70项生态建设任务并细化落实,提出建设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美好家园等五类示范基地,到2016年逐步形成生态强省示范基地体系。 9月,《安徽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明确节能环保汽车、家电等八大重点工程。 10月,环保部公布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2012年度考核结果。安徽省防治长江、淮河污染交满分卷,所有考核断面水质100%达标。其中,在淮河流域4个考核省份中,安徽省是唯一断面水质100%达标省份。

量子研究等一批科技研究获重大突破,安徽成为全国第二个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

5月2日,中国科技大学宣布星地量子通信首次实现地面验证,为发射量子卫星建立全球化量子网络奠定技术基础。 9月,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中国新一代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东方超环)与美国通用原子能公司托卡马克实验装置DIII-D,首次联合实验并获得成功。 12月,低温探测器、激光高度计、新型“减震器”等一系列安徽科研院所的新技术助推嫦娥三号飞天落月。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实施方案获国家批复,新型显示产业和机器人产业区域集聚发展成为国家试点。引才资助、创业扶持、人才评价和服务保障四类人才政策落地,合芜蚌人才特区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龙头。 12月,科技部原则同意《安徽省创新型省份建设方案》,安徽省成为继江苏之后全国第二个开展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工作的省份。

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加快建设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

5月,出台《关于加快文化贸易发展的意见》,打造文化出口强省。 6月,出台《关于促进民营文化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成立省民营文化企业协会。出版、发行集团再获“全国文化企业三十强”,文化市场主体力量进一步壮大。 8月底,出台《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意见》,着力管好宏观、搞活微观。以一流品牌提升文化影响力,重点扶持10个文化产业园区,重点打造20个演艺影视品牌,皖新传媒入围中国驰名商标。新兴业态培育有新进展,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落户安徽省,通过国家认定的动漫皖企达28家,总数位列中部第一、并列全国第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新提升,马鞍山市入围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新桥机场等重点工程相继竣工,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根基

5月30日,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正式启用,航班量和旅客吞吐量平稳增长。 7月29日,九华山机场建成通航,安徽省民航机场增加到5座。合肥地铁1、2号线相继开工。皖赣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正式启动。 11月8日,总投资55.04亿元的淮河干流蚌埠至浮山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正式开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安徽省单项投资最大的水利工程,标志着新一轮治淮工程全面铺开。省政府决定实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5588”行动计划,即用5年时间,通过5项改革措施实施小水库、小泵站、小水闸等8小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各级财政将安排资金160.5亿元,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80%以上。前三季度,全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67.9亿元,同比增长21%。

新农合大病保险试点启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呈现“双升双降”良好局面

6月28日,安徽省启动新农合大病保险试点。新农合报销后,个人自付部分仍超起付线,可申请大病保险。新农合基金代缴15元大病保险参险费,农民无需另外缴费。 7月,省政府出台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运行机制18条政策措施,巩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成果,构建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长效机制。 9月,省政府发布《安徽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在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积极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等五个方面提出30条意见,将安徽省医改进一步向纵深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呈现政府投入、服务人次增加,药品费用、就医费用下降的“双升双降”良好局面。

积极稳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

近年来,安徽省积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统筹谋划、稳妥实施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努力实现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与相关经济社会领域改革有机结合、协同推进。今年上半年,安徽省出台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办法,并辅以十项配套举措,全面推行“暂改居”,切实保障流动人口在居住地享有的基本权利。全省及16个市全部建成统一的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和居住证制发管理系统,实现全省流动人口信息统一管理和共享。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探索,马鞍山市明确外来人口子女可按规定享有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权利,享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可和当地儿童一样免费接种一类疫苗。芜湖市居住证持有人可享有劳动就业、参加社会保险、公共卫生服务及就业扶持、职业教育补贴、保障性住房和住房公积金等。户籍管理制度的探索创新,最大限度增加了和谐因素,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

开展五个专项行动、建立五类重点制度,安徽省扎实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7月1日,省委启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安徽省首批参加活动的单位扎实做好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努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省委常委会以身作则,作出九项公开承诺。围绕解决“四风”问题,安徽省有针对性地开展五个专项行动、建立五类重点制度,共涉及精简会议文件、减少考核评比、清退会员卡等28项具体行动和开展公开承诺、加强因公出国(境)管理等37项具体制度,抓好专项整治,狠刹歪风邪气。广大党员干部以饱满热情投入其中,转变作风,杜绝“四风”,群众观点在深入学习中强化,宗旨意识在真情实践中筑牢,努力交上一份不负时代的“答卷”。

农民文化乐园和农村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试点启动,探索基层文化设施“建管用”新机制

7月,农民文化乐园试点建设启动,旨在利用现有场地设施,加大与相关惠民工程整合力度,在中心村打造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使之具备学教礼仪、文体活动、乡风展示、议事聚会等功能。通过配备村级宣传文化员、定期开展文化辅导等措施,探索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管用”新机制。到2014年,将建设20个省级农民文化乐园。农村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试点同期启动,旨在建立以县级公共图书馆为总馆、乡镇综合文化站为分馆、村农家书屋为服务点的县域图书资源建设、流通、服务网络,提高公共文化设施和图书资源利用率。金寨、太湖、繁昌、青阳、五河和当涂县先行试点。

“皖电东送”等跨区域工程投运,开放型经济提升新优势

9月25日,世界首个同塔双回路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皖电东送”淮南至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示范工程正式投入运行,成为安徽省、我国乃至世界电力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进一步实现安徽省与长三角地区无缝对接。 7月底,淮南矿业集团在鄂尔多斯投资开发的色连二矿主井贯通。 10月30日,奇瑞汽车运用与国际标准造车流程接轨打造的新车在奇瑞大连整车生产基地下线。 10月,省农垦集团津巴布韦农业综合开发二期增资获商务部核准。今年以来,安徽省企业不断拓展对外合作渠道和领域,积极走出去抢滩设点,开拓境外投资市场,前10个月实际对外投资额3.6亿美元,同比增长16.1%,目前已经有近300家皖企实现 “走出去”。同时,今年前11个月全省进出口总值408.3亿美元,首次突破400亿美元大关,开放型经济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皖人居首,精神文明建设迈入新境界

9月,在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安徽省许张氏、马虎、周传金三人当选,入选数在全国各省市并列第一。全年,安徽省入选“中国好人榜”人数居全国第一,实现“六连冠”。自2008年以来,共有825名安徽人榜上有名,成为入选“中国好人榜”人数最多的省份。凡人善举引领社会风尚,塑造“好人安徽”精神品牌。让好人有好报,安徽省持续出台政策关爱好人。 11月25日,安徽道德建设基金会揭牌成立,将为更多的生产生活困难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提供资助帮扶。一年来,安徽省继续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突出宣传、弘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健全常态长效的志愿服务体制机制。同时,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启动了“三线三边”城乡环境整治,全面提升城市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

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居全国前列,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趋好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按照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要求,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全省经济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趋好的良好态势。 1月,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意见》,推出30条政策措施,重点聚焦加大企业帮扶力度,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在一系列政策效应充分发挥的带动下,经济整体形势稳中向好,仍保持在较快增长区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居全国前列,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农业生产基本稳定,夏粮再获丰收;工业生产平稳运行,效益逐步改善;财政收入保持增长,支出重点保障民生;转型发展继续取得成效,大中型企业生产形势好转;全省生产总值13613.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7%;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32元,增长9.9%,比全国高0.4个百分点。

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全国第一,重点项目建设提质提效

今年以来,各地全面落实稳增长、调结构的各项政策,加强运行调节,强化要素保障,推动项目建设,加快规模企业培育,深入推进民营经济发展,深化与央企、全国知名民企合作等。 10月,省政府出台《关于推动项目提质提效的指导意见》,明确项目提质提效的导向,提出推动项目提质提效的着力重点和保障措施,进一步扩大有效投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截至10月底,全省“861”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805.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4.7%,提前两个月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在宏观经济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安徽省工业经济总体一直保持蓬勃发展的昂扬势头,抗风险能力和抗跌性明显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实现同步提升,综合实力不断争先进位。前11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689亿元,同比增长13.7%,增速全国第一。

科学立法走在全国前列,有力推动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10月31日,《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专题询问办法》出台,成为全国首部规范专题询问的省级地方性法规。包括这部法规在内,2013年安徽省已有多项地方立法走在全国前列。新修订的《安徽省关于律师执业的若干规定》,在全国率先规定律师代理民事案件申请调查令制度;《安徽省林权管理条例》成为全国首部综合了林权登记、流转和争议处理等内容的地方性法规;《安徽省财政监督条例》进一步推进了全口径预算审查监督,明确浪费政府性资金将被追责;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及满意度测评办法》出台,有利于增强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的监督实效。以务实管用为原则,以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为基本方法,省人大常委会更加注重提高立法质量,充分发挥立法对改革发展的引领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全省民主法治建设。

20个县(区)试点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再探新路

11月,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在涡阳县、临泉县等20个县(区)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围绕市场主体培育、土地市场建设等六个方面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探索土地流转新机制,推进征地制度改革,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建立完善土地市场交易规则和土地交易平台,试点地区力争2015年底前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任务。同时,各地积极探索土地经营管理制度改革,宿州市“试水”土地流转信托,宣城市首次尝试“地票交易”制度,宁国市试点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等。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突破口,安徽省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相继推出多项改革举措,全面推动改革向深水区挺进,进一步激活发展动力。

民生工程建后管养建章立制,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今年,安徽省民生工程突出建后管养,加强工程类项目建设管理,千方百计让项目持续发挥效益。目前所有23个工程类项目全部制定出台建后管养办法,实现管理制度全覆盖。截至11月底,全省已累计拨付民生工程资金595.2亿元,占年初计划筹资额的98.4%;各地通过预算安排、集体经济、社会投入等方式,累计安排工程的管养经费9.6亿元,增长25%,保障建成项目正常营运;乡镇公办幼儿园建设等16个项目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工程类项目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明年民生工程将按照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原则,继续聚焦百姓民生突出问题,发挥政策托底功效。 9月,《安徽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出台,在基本公共教育、劳动就业服务、社会保险、基本社会服务、基本住房保障、基本医疗卫生等方面提出明确目标,进一步促进安徽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俯瞰。 (资料图片)

新闻推荐

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

本报讯(记者 宣万明 见习记者 贾克帅 夏海军)2013年12月31日上午,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正式建成通车,这是八百里皖江跨度最长的公路大桥。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是交通运输部《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化公...

当涂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当涂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