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与教授“结亲”增产又增收

安徽日报 2013-10-17 00:01 大字

■ 本报通讯员 吴黎明

10月7日,全国种粮大户李敏涛又迎来他的教授朋友丁伦友,两人在金色的稻浪中切磋着。 “今年又是好收成,预计亩产650公斤。后期田管关键是防倒伏。 ”丁教授反复叮嘱老李。

2006年,李敏涛到当涂县承包7000多亩地种粮,去年又增加了近2000亩。老李的9000亩粮食年年高产,一靠政策、二靠科技,关键还有一帮教授朋友。丁教授是南京农业大学水稻育种专家,退休后坚持进行田间育种研究工作。两人一拍即合,在老李的300亩地里繁育水稻新品种;老李包种,丁教授包技术、包销。由于是种子粮,价格比商品粮高。

如今,与教授交朋友已成为当涂农民的时尚。在该县种了7000亩粮食的夏定胜,与安徽科技学院的汪建飞教授交上朋友;在汪教授的帮助下,他的绿色高锌稻米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被列入科技部2013年度国家星火计划项目。蟹农孙才海在上海海洋大学著名专家王武教授的指导下,从2008年开始进行大规模河蟹亲本筛选、育肥、繁殖和蟹种培育,构建起“花津湖08号”和“花津湖09号”家系母本选育种群,在全省率先实施优质水稻种植与良种蟹种培育相结合的生态种养模式。 56岁的“棉花土专家”汪荣连,20多年来向省内外征集供试品种系近百个,累计推广面积50万亩,繁殖和提供良种30多万公斤,引起南京农业大学盖钧镒院士、实验室主任张天真教授的关注……

农民和教授交朋友,政府牵线当红娘。近年来,当涂县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提升农民生产技术、增加农民生产效益的主要路径,与上海海洋大学合作研发了生态养殖技术,与南京农业大学等院校合作研发水稻新品种引育和高效生态模式,与安徽科技学院签约全面开展产学研合作等。农民与教授交朋友,也引发种养业技术革命,该县特色现代农业风生水起。当涂县目前已建立优质粮油、生态水产、规模禽畜、绿色蔬菜、特色林果等11个特色优质农产品基地,总面积达30万亩,带动农民1.5万余户,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十年全省第一。

新闻推荐

马鞍山近23万农户有信用档案

本报讯 (见习记者 贾克帅 通讯员王昌牧)近日,记者从人行马鞍山市中心支行获悉,该市积极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取得实效。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农户档案数22.91万户,已评定信用农户数15.83万户,占建档农户...

当涂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当涂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