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创建为民 让酒城被文明照亮
泸州市江阳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景观小品展示。 牟科摄
泸州市城市道路“白加黑”升级改造,提升城市品质,方便车辆通行。 牟科摄
泸州市文明城市建设“小手牵大手”活动中,小小志愿者向市民宣传文明知识。 牟科摄
泸州市奥林匹克体育公园引领文明新风尚。牟科摄
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镇初级中学学生在四川省乡村学校少年宫嘉年华展示活动上展示油纸伞传统制作技艺。 刘学懿摄
泸州市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着力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城乡垃圾分类等举措,不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位于长江、沱江交汇处的主城区呈现出一幅“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壮美画卷。 刘学懿摄
“哔——”绿灯亮,一声哨响,标有“文明劝导员”字样的小黄旗利落划下。在泸州市中医院前的十字路口,身穿印着“文明江阳”黄色制服的张太容站在斑马线一头,双眼紧盯着对面的红绿灯,红灯时提醒行人安心等候,绿灯时则吹哨示意通行。当了6年劝导员的张太容,现在感觉越来越轻松,这些年来能明显感觉到市民在过马路时更自觉了。“以前还有人横穿马路、闯红灯,现在大家都自觉等红绿灯、走斑马线。”从几年前扯着嗓子制止不守交通规则的市民,到现在只在红绿灯变换时吹一下哨子。劝导员工作量减少的同时,“文明”也在群众心中落地生根。
泸州市2017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为四川省首个“三年创建,一创即成”的城市。同时,泸县、合江县、古蔺县积极开展省级文明城市创建……2020年11月,泸州通过了中央文明办复查确认继续保留荣誉称号,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龙欣雨
精工细作
城市容貌焕新颜
在泸州市江阳区江阳南路,不久前刚完成雨污分流改造的路段,雨水顺着街道排水口流进雨水管道。该路段通过新建一根污水管道,将原有雨污混流管作为雨水管使用,新建的管道采用直径500毫米的钢筋混凝土管,有效保障污水排放。
自2018年底开始,泸州打响了为期两年的全域污水治理攻坚战。泸州聚焦提升污水处理率和污水源头治理重点,大力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提标改造,加快城镇污水管网建设、雨污分流改造,补齐污水处理设施短板。通过污水治理,泸州城市品质得以提升,人们生活更加美好。
除了主城区雨污分流改造主体工程,近年来,泸州以创促建,着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河里整理得干干净净的,旁边的公园也建起来了,我们住在这周围,很舒心、开心。”家住泸州市龙马潭区龙城丽都小区的王先生站在玉带河湿地公园旁,看着过去的“臭水沟”已变成怡情休闲的场所,对美好生活有了更深切的感受。
不仅如此,泸州这几年一直以创补短,集中开展专项整治。针对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持续开展农贸市场、市容环境、文明交通、占道经营等专项整治行动,想尽了办法,下足了功夫。
2015年以来,泸州持续对主城区16个农贸市场“一场一策”进行路面修复、摊位规范、下水道清理、公厕升级改造。2018年至今,泸州对售卖蔬菜、畜禽肉等食品进行安全抽检5656批次。对主城区老旧小区卫生环境、道路、墙面、无障碍设施、消防设施、文体设施等进行改造,不断提升文明城市建设水平。
内外兼修
深化文明城市内涵
2020年9月29日00:00,封闭维修了88天的长江大桥解禁通车。在这88天里,泸州经历了中考、高考、汛期等重要节点。在主城区重要过江通道38年来首次封闭维修,影响城区交通的情况下,泸州市多个部门紧密配合,推出国窖大桥和忠山隧道实行“单双号”限行、多条过江公交线路调整、规划摆渡公交、调整高考考点等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顺利落地的背后,是泸州市民的大力配合。“国窖大桥限号期间,我每天坐摆渡5号线进城,交通一路畅通,公交中途只停几个站点,比开车还快几分钟到单位。”家住纳溪的邱先生过去一直开车经长江大桥进城上班,封桥期间,他每天把车停在停车场,然后选择坐公交过江进城。市民选择绿色公交出行,对缓解城区交通拥堵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在各个部门的协调和市民的积极配合下,桥面拓宽、不锈钢护栏“上岗”、设置潮汐车道、提供便民志愿服务……长江大桥维修提前结束,34.7万车辆恢复正常出行。
城市的核心是人,文明城市创建,归根结底要看其体现出来的文化气质,要看这个城市崇德向善的文明特质。“三年创建,一创即成”的背后,有泸州创建工作的决心,也是一场509万人的全民接力。
“泸州是我家,人人爱护她。”今年75岁的王友伦,一字一顿地读着墙上的宣传语。作为泸州市江阳区大山坪街道南苑社区的党员志愿者,王友伦2019年被泸州市文明委评为第六届泸州市道德模范。在几年前开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时,王友伦就带着老伴、亲戚、朋友,拿着小喇叭和宣传单,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知识。和王友伦一起的,还有更多认识或不认识的志愿者。“路宽了,还特别干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后,大家的文明意识也提高了。”王友伦感慨,泸州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群众得到了实惠。“希望更多泸州人能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不仅要把创建的成果保护好,还要让文明形成习惯。”王友伦说。
泸州率先挂牌成立全省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围绕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成果,持续开展“文明健康 有你有我”宣传教育活动;倡导在政务大厅、机场、医院、车站、商场超市等公共场所有序排队;排队保持一米距离,不随地吐痰,打喷嚏咳嗽掩口鼻。同时,还开展“节俭养德”“文明餐桌”“光盘行动”“使用公筷公勺”行动,形成文明餐桌新时尚。
10月12日,在已有泸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物业管理条例、违法建设治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基础上,泸州围绕文明城市建设重点难点问题,出台《泸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简称《条例》),并于11月1日起正式实施。“电梯里空间小,狗狗万一咬到别人就不好了。”章永珍家里养了宠物狗,看见《条例》要求乘电梯要给狗戴嘴套或装入笼,随即给狗购买了嘴套。现在,章永珍出门遛狗时,不仅要牵好牵引绳、带好清理粪便的卫生纸和垃圾袋,出门前还要给宠物狗戴好嘴套。
创建为民
群众满意才是最终目标
从外地来泸州探亲的许容感触颇深:“我好几年没有来泸州了,今年来了以后,发现泸州车辆礼让行人做得真好!没有红绿灯的斑马线,行人要过马路,车辆都会停下来等行人先过。甚至还有司机会主动停车,招手示意行人过马路。”
上班高峰,在沱江二桥北公交车站,等候公交车的市民都自觉地站在“一米等候线”之后。“一米等候线”黄底红字十分醒目,标注着“请保持1米线排队”。“大家都按等候线排队上车,保护了自己也保护了他人。而且这样有序上车,避免了争抢座位。”送孙子上学的段奶奶对“一米等候线”十分认可。
施划“一米等候线”是泸州市公交集团为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倡导市民文明候车,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情况下,营造安全放心出行环境的创新举措。“一米等候线”融入了安全、健康、文明的元素,不仅是距离线、安全线,更是文明线。遵守“一米等候线”的距离,守护公共文明和谐秩序,让秩序和文明成为泸州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几年,很少碰见闯红灯的人了。”出租车司机聂师傅说,自己开车时,最怕有些人突然冲到马路上来。“现在基本上每个路口都有劝导员,没人闯红灯了。有一些斑马线正好在转角处,行人过马路时,劝导员会把小旗子伸出来,我们看见了就会停车,这样开车右转就不怕遇到盲区了。”聂师傅说,车辆和行人都遵守交通规则,大家都能安全出行。
创建“零证明城市”、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当好金牌“店小二”,泸州持续打造服务型政府的足迹清晰可见。“泸州推行企业开办小时清单制,开办企业不是以天计算,而是以小时计算。”厦门建发原材料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晓东坦言,自己要对泸州营商环境点个赞。于泸州来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既是涵养独特城市魅力之根,更是集聚综合竞争力之核。
“以前菜市场的环境差,现在菜市场也变成超市,走到哪都干干净净的。”“小区每周都有修门锁、理发、量血压等便民活动,遇到生活中的小麻烦,一个电话就有人来解决。”“对中心城区老旧道路实行‘白加黑’透水铺装升级改造后,雨天走路不怕溅一身水了。”泸州不断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文明城市创建为民,让群众满意才是最终目标。
从拿到“金牌”再到“继续保留荣誉称号”,泸州在高度重视和倍加珍惜这份荣誉的同时,持续努力和拼搏,主动顺应新要求,主动回应新期待,不断满足新需要。而荣誉的背后,他们始终在激发一种自觉意识,在培养一种向上精神,在提升一种现代素养,从而激发泸州从“面子”到“里子”全方位的“文明”升华。
接下来,泸州将进一步巩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果,以打造“幸福美丽”新泸州为奋斗目标,着力常态长效,持续擦亮“全国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不断增强全市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闻推荐
已建成标准化白酒酒庄20余个 泸州:打造长江上游最大的生态酒庄集群
郎酒庄园金樽堡“走进酒庄,真正懂得了酒如人生。”10月25日,牟洪和家人走进龙洄酒庄,在酿酒车间,沉浸在浓浓的糟香中,牟洪说,“...
泸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泸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