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吟浅唱16载 他们是泸州的川剧“追梦人” 这支泸州唯一坚持长期演出的私人川剧团举办了一场16周年惠民演出,请老戏迷们免费看

川江都市报 2018-04-09 11:14 大字

龙潭剧社的演员和观众们相知相伴16年

“宫廷夜月秋光冷,忽听得阶下寒虫鸣……”3月20日下午,泸州龙潭剧社舞台上,饰演《长生殿》杨贵妃一角的团长张德华一身桃红华服,婉转吟唱惊艳四座。随着锣鼓声节奏加快,聚光灯下的她轻舞水袖,身姿翩然,黑沉沉的台下掌声热烈。陆续有老人慢慢踱到台前,从衣兜里颤巍巍掏出20元、30元甚至100元“献花”。

3月20日这一天,是这支泸州唯一坚持长期演出的私人川剧剧团16周年的“大日子”。张德华举办了这场16周年惠民演出,请老戏迷们免费看川剧。老戏迷们纷纷来到这个藏在小市中码头上大街仁康医院背后、由汇通百货公司仓库改造的川剧团“朝贺”捧场。

◎ 泸州日报记者 朱虹 实习记者 梁新雨 马梦蝶/文 泸州日报记者 牟科/图

纵然亏损,仍为川剧和戏迷坚持

这一天,龙潭剧社不大的剧场里满满当当坐着人,连最后一排的空地上都站了不少戏迷,还有戏迷陆续赶来,是近几年剧团难得一见的热闹场面。

从2002年演出至今,龙潭剧社已走过16年的光阴,经历了房屋资产被拍卖处置剧场面临搬迁、剧团收入入不敷出、老戏迷因为身体原因越来越少、剧团演员另谋出路等困境,张德华心力交瘁。前年一年,即便趁剧场“寒暑假”休息的三个月时间在外边找活儿,剧团仍亏损了7万多元,向来支持她的老公陈兴勇和她因为是否继续办剧团的事起了很大争执。

虽然梗着脖子冲着老公说还要把剧团办下去,其实张德华心里也在挣扎。那一天,她反复问自己,可不可以不干了,可不可以结束了?但当她独自围着剧团一圈圈地转,看到熟悉的一砖一瓦,想到留住川剧火种,想到找剧场的艰辛,想到支持她的观众,她告诉自己不可以放弃,“咬牙坚持下去就好了”。

“作为川剧人,我有义务让川剧能够发展传承下去。”谈到以前的艰难岁月,张德华颇为感慨。作为泸州仅剩的民间川剧剧团,要是龙潭剧社也关闭了,那川剧的传承之路便更加艰辛,川剧的舞台又将消失一处。加上老戏迷们对剧社的无私帮助,张德华觉得,不能辜负大家的期望。

时至今日,彼此是没有血缘的亲人

龙潭剧社16周年惠民演出仍是平日演出的时间——下午2点半。这天中午1点过,就有老戏迷来了。86岁的王晓才到剧团门口,就看见古装扮相的张德华站在门口招呼人。“王伯伯,今天来的人多,招呼不周,你找位子坐哦。”

张德华总是称呼老戏迷“伯伯”“嬢嬢”。2014年,龙潭剧社老剧场由于房屋资产被拍卖处置面临搬迁,为了帮张德华找剧场,老戏迷们发动家人帮忙问合适的场地;场地找好了,老戏迷们“众筹”装修;剧场装修时,张德华在外地演出抽不开身回泸州,一位老戏迷每天都到现场监工。

戏迷们为剧社付出这么多,张德华都一一记在了心里,她把戏迷们“众筹”的钱款都记在了本子上。对她来说,回馈戏迷最好的方式,就是认真演好戏,像亲人一般关心老戏迷们。对于老戏迷们来说,张德华台上台下的为人处世“就像家人一样”。他们,因为川剧“追梦人”的共同身份,亲如一家。

“好都是相互的,张德华对我们很好。”戏迷邓明树说。

邓明树是泸县兆雅镇永和村人,每次都要转两三趟车才能看到戏,即使如此,他一年至少会看两百多场戏。每年生日,他都能接到张德华的祝福电话。去年正月他满70岁,张德华还来家里祝寿,“像走亲戚一样”。今年年初,龙潭剧社在江阳艺术宫演出,张德华请他来看戏,考虑到晚上看完戏没有班车回泸县,她在演员宿舍新铺一张床让老人临时睡一晚。“这些细节,张德华都想得很周到。”

82岁的赵志忠是龙潭剧社成立就开始看戏的“铁粉”。2014年,为了留住剧社,赵志忠与大伙跑了很多场地,新剧场找到了,他主动包下了涂料等工程。有次赵志忠去浙江玩了一个月,知道他身体不好的张德华经常打电话问候。

对于龙潭剧社举步维艰的运行情况,老戏迷们知根知底,看在眼里也急在心里。

剧场演出的日子,老戏迷们在剧场碰头的头一件事就是帮剧社算收入——来了多少人,戏票能卖多少,够不够剧社一天的开销?观众少的日子,老戏迷们害怕剧社无法生存,常常带上三五朋友来看戏。

火种不灭,

尽己所能让川剧不断代

台上台下,演员年纪渐老,观众也在变老,川剧“火种”如何延续的焦灼感让张德华和老戏迷们坐立难安。川剧“追梦人”们的梦想是,让川腔川韵在泸州永不消逝。

对于戏迷们来说,听了几十年的戏,台上的人唱的戏早已烂熟于心,甚至听到演员唱腔就知道谁登场了。让老戏迷们执着的,是久久挥之不去的低吟浅唱以及川腔川韵里不曾褪色的为人处世道理。

这批老戏迷多是从小看戏,赵志忠从八九岁就看戏,一直看到八十多岁。他说,川剧是四川人的传家宝,有高台劝化作用,听戏就是在教做人的道理,要存善心行善举,不要做坏事。邓明树说,希望政府加大支持,加强演员和观众的培养。这也是老戏迷们为了留住龙潭剧社不停奔走的原因。

如今,艰难时光已度过,川剧火种不熄,传承川剧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从去年开始,大力推广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龙马潭区政府找到张德华,请她每周到龙马潭区长安镇中心校等乡村少年宫教孩子们学川剧。不仅如此,她还接下了龙马潭区10场“三下乡”演出。86岁的王晓是市诗词协会会员,偶尔操刀帮忙写川剧剧本。

和孩子们接触后,孩子们表现出对川剧的喜爱让张德华很是欣喜,她在朋友圈里“晒”得最勤的就是孩子们学川剧的动态。张德华说,她很乐意继续教下去,把她所学到的川剧力所能及地多传播给他们,让孩子们认识川剧、喜欢川剧,让川剧不断代。

前不久,张德华的家里多了一个新成员——宜宾市兴文县11岁女孩刘滨楠,她是张德华在兴文县教学川剧的学生。寒暑假,孩子都缠着父母送她到张老师家。张德华看她是个好苗子,在征得孩子父母同意后,把孩子转到龙马潭区上学,包吃包住,好好教授川剧。

龙潭剧社16周年,“16”用四川话来说就是“要顺”。张德华选择举办惠民演出,还请老戏迷们吃饭,借这样的日子表示对老戏迷的感谢,也表达对剧社的祝福。

“只要还有观众,还有演员,只要我的经济能力还能支撑剧团的亏损,就要坚持下去。”张德华说。

为了让龙潭剧社日常剧场能继续演下去,张德华必须尽可能多的带领戏班接商演,纵然她常因为兼顾表演和教学忙得脚不沾地。张德华还希望能够经常到醉美泸州·百姓舞台周末剧场演出,让更多人知道龙潭剧社。

在“泸州市龙马潭区龙潭川剧社”微信公众号上,点击右下角“联系我们”,弹出一则龙潭川剧社承接川剧商演的消息:“我不怕累,也不怕远,只要有活路就接。”

新闻推荐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课外阅读初探

泸县得胜学校毛建英、杨怀笔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越来越高。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的阅读能提高孩子的理解与写作能力,于是大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

泸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