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课外阅读初探

川江都市报 2018-04-03 13:41 大字

泸县得胜学校 毛建英、杨怀笔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越来越高。俗话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的阅读能提高孩子的理解与写作能力,于是大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他们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对于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有家长的约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自然要容易的多了。可是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现状形势却不容乐观,调查后发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课外阅读习惯差

1、没有家长的约束,孩子们也就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也就不会自己主动阅读课外书籍。

2、爷爷奶奶守旧的思想,舍不得花钱买书,也不懂买哪些方面的书,导致孩子没有书可读。

3、没有父母的监管,爷爷奶奶力不从心,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流于形式。

4、由于电视、手机网络的直观效果,赢得越来越多孩子的青睐,使孩子们不愿阅读,不喜欢阅读。

(二)阅读的书籍五花八门

1、没有专门的指导,喜欢阅读的孩子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导致孩子阅读兴趣比较单一。

2、没有专门的指导,孩子们还容易阅读不健康的书籍,导致思想不健康。

3、没有专门的指导,孩子们常常阅读字迹很小的书籍,导致视力受损。

(三)阅读理解能力不一

1、阅读量的多少也反映出孩子理解能力的不一样,阅读量大的孩子理解文章的也较透彻,常常在考试中取得高分。

2、阅读书籍的好坏也常常反映出孩子对课外阅读知识的掌控。休闲书带给孩子的往往是一笑了事,而我们生活中却还有大量的让我们思想纯净,陶怡情操,激人奋发,使大脑聪明能干的书籍。

所以,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指导势在必行,迫在眉睫。探索一条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指导的方法,尤为重要。

二、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课外阅读指导方法的建议

《课程标准》明确强调了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这么大的阅读量如果没有科学的计划阅读,没有家长与教师的指导阅读,孩子们自觉完成这样的阅读是不太可能的。无序的阅读只会增加孩子们不加选择地汲取营养,往往会有不适合成长的养料会腐蚀孩子们的成长。因此如何指导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构建他们在阅读中的快乐,找到自我,激发他们潜在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健全人格,提高写作能力,成为名副其实的“书香儿童”。 我认为可从以下方法做起:

1.积极创造学生阅读环境,构建阅读网络,使学生爱上阅读。

2.建立班级图书柜,里面除了存放向学校借阅的图书外,建议学生将自己的图书带到学校交流阅读,建立图书交流中心。

3. 每天将一定量的课外阅读布置成家庭作业,由家长监管完成。监督的过程由家长发照片、签字等形式告知教师。

4.建议学生每次阅读遇到自己喜欢的精彩、经典、有哲理的语句就做好摘录,专本专用。

5.定期举办精彩、经典语句展示,积极评价,给每个学生提供见解的机会,评选出“阅读之星”。

6.定期举行学生好书推荐活动,教室里布置一块“书香苑”,里面可设计几个小栏目:比如:“好书推荐”“读书心得”“阅读大王”,一月更换一次。

7.每学期举办故事演讲,我的习作等班会,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到成就感。

8.指定书目阅读比赛,比一比我最行,提高阅读的效果。通过语文综合实践课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古诗背诵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9.课内外衔接,教师辅导链接课内延伸至课外的相关书籍文章,拓宽孩子们的视野。

10. 教师积极推荐优秀名著,让孩子们有机会与名著对话。

11.制定详细的阅读操行分评比制度,将课外阅读行为纳入操行分的评比之中,定期在班级公布。

三、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课外阅读产生的意义

让留守儿童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既弥补了父母没在孩子身边留下的知识教育,也填补了父母不在身边无人管教的空闲时间;丰富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滋养了他们的心灵,充实了孩子们的头脑,使孩子们终生受益。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与整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有针对性地阅读会让孩子受益匪浅,意义颇多。

(一)阅读,培养孩子的真、善、美

留守儿童,长期父母没有在身边缺乏严厉监管,隔辈的教育,使现在的孩子没有惧怕。爷爷奶奶的说教,让很多留守儿童感到厌烦,不屑一顾,甚至有的还出言顶撞。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孩子,父母外出打工,奶奶年纪大了,孩子一直不愿听从奶奶的教导,甚至有一次还出手推了奶奶。奶奶万般无奈,只得到学校求助老师。针对这一现状,老师除了批评教育之外,我觉得很有必要有针对性地阅读,让孩子们了解生活中的真、善、美,慢慢净化心灵,做一个有善心、有爱心、有孝心的人。

(二)阅读,让孩子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历史,培养爱国情怀

随着中国的崛起,科技的创新,社会的发展,大人们十分崇尚新鲜外来事物,渐渐地也影响了孩子们对世界的认识,很多孩子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悄悄淡化。特别是近年来的洋人节,让年轻的孩子们忘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一味过西方节日,什么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愚人节等。也不是说他们的节日不好,而是现在人们吃穿不愁了,反而忘记了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是如何成长起来的,迷失了爱国之心。因此有必要有针对性地阅读,了解中国的古文明,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中国历史,牢记历史,培养爱国情怀。

(三)阅读,让孩子了解中国古诗词,沐浴古文化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它有灿烂的文化。从古到今,我国涌现出了无数文学雅士,古有李白、杜甫,今有鲁迅、郭沫若。这样的文化要传承,不能毁在我们这代人的手里。因此很有必要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了解中国古诗词,沐浴古文化。那就要定期开展古诗词背诵,除了教材里出现的必备诗句之外,要求孩子们每月至少会背、会默写一首你喜欢的古诗词,还要会说大概意思。这一针对性地阅读,让孩子们徜徉在古诗词的海洋里沐浴古文化的熏陶。

(四)阅读,让孩子养成了“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顾炎武曾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阅读习惯的人,不管走到哪里,都热爱学习。有阅读习惯的人,总会学习到新的知识。有阅读习惯的人,爱思考,爱动脑。因此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就是培养了孩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五)阅读,提高孩子的综合素养

会学习的人一定是会阅读的人,高尔基说:“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博览群书的人,会比孤陋寡闻的人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刘向也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可见阅读会使自己变得更聪明。因此,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将来自学更多知识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鲁迅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因此,指导留守儿童多读书籍,读好书,是很有必要的,相信有了这些指导,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不会遥远了。

新闻推荐

泸县纪检监察干部 将“两会”声音送到基层

纪检监察干部和村组干部一起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刘传福吴威文/图3月21日,泸州市泸县纪检监察干部在得胜镇仁和村同村组干部一起学习在全国“两会”上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

泸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泸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