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环保世纪行在泸县采访水源涵养林本报记者严芳这里
中华环保世纪行在泸县采访水源涵养林
□本报记者 严芳
“这里的绿分了好几个层次,有翠绿、碧绿、墨绿、‘绒绒绿\’等好几种。”4月17日-18日,行走在泸州市泸县玉蟾山,中华环保世纪行的记者们感叹。玉蟾山脉分布了泸县70%的水源涵养林,森林覆盖率达62%,看到被“精心”保护起来的森林,记者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上游生态屏障区如何保护水源涵养林?
泸县地处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区,树种资源丰富,有银杏、桢楠、红豆等240余种树种,森林面积达54.09万亩。2000年以来,泸县相继实施了天然森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两大林业重点工程,把全县林地按相关规定划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将生态区位突出的8.8万亩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界定为重点公益林,纳入生态效益补偿范围,严禁商品性采伐,并常年聘用100余名专兼职人员,对全县水源涵养林进行巡山管护,实行分片、承包、林农直管、托管,防止盗砍滥伐、偷拉盗运、毁林开垦、牲畜践踏和乱占林地。截至2011年底,泸县封山育林7.5万亩,退耕还林和配套荒山造林16.6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99年的28.1%上升到2011年的42%。
泸县在水源涵养主要分布区——玉蟾山脉大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十余年来,新造水源涵养林3.6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水源涵养林面积达6.2万亩。通过水源涵养林建设,玉蟾山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濑溪河、九曲河、马溪河等河流水源得到涵蓄、水质得到提高。
“近20年来,长江上游城市对天然林保护、水土保持、污染防治等工作采取了许多措施,所以大家才会看到这么好的生态环境。”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副总工程师穆宏强说。
新闻推荐
泸县打造文化旅游新县本报讯(记者孔芒)有着中国龙桥第一县之称的泸县将深度挖掘龙文化,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力争用5年时间建成川滇黔渝结合部的区域性文化旅游体验区和高端休闲度假目的地。11月1...
泸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泸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