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工匠杰作引客“利器”

柳州日报 2015-05-18 11:07 大字

“三江侗寨,让人返璞归真。这里的风雨桥、鼓楼和吊脚木楼建筑群,保存好、数量多、分布集中,让我大开眼界。”5月16日,在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程阳桥景区里,来自葡萄牙的华裔游客孙先生如此称赞道。据悉,三江博大精深的桥楼建筑文化是吸引游客的“利器”之一。今年1月至4月 ,该县已接待了132.6万名游客。

走进三江侗寨 ,就像进入奇妙的木建筑博物馆。风雨桥 、鼓楼、吊脚楼、戏台、井亭 、萨坛等 ,木建筑数量众多 、式样丰富 、造型美妙 ,令人惊叹。最让人惊奇的是侗族建筑工匠的绝技 ,他们不用图纸 ,不用一钉一铆 ,仅凭简单工具就能建造出各种木建筑。其传统的木构建筑艺术 ,已被列为国家首批“非遗”名录。在侗家人的木建筑中 ,鼓楼和风雨桥更出名 、更具代表性。

风雨桥又称花桥 ,是侗族建筑中极具特色的民间建筑之一,集桥 、廊 、亭为一体,一般建在位于交通要道的溪流与河谷之上。桥上有亭台 、楼阁 、栏杆 、坐凳,既便于行人来往,又能遮风雨避烈日。收割季节 ,村民将其当成临时仓库 ,在桥上堆放谷物。到了节日 ,它又成了侗族青年聚会的场所。坐落于三江县林溪镇马安寨的程阳风雨桥始建于1912年 ,是侗寨风雨桥的经典建筑 ,也是中国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 ,被誉为“世界四大历史名桥”之一。

此外 ,始建于清光绪22年(1896年)的独峒岜团桥 ,在立体功能设置方面具有“史上首创”特色。它分为上下两层 ,上层供行人往来和休息 ,下层让牲畜通过 ,做到人畜分行 ,与现代的双层立交桥有异曲同工之妙 ,被誉为“古今中外 ,独一无二”的民间桥梁建筑的典范。如今 ,程阳风雨桥、独峒岜团桥和三江风雨桥一起 ,成为三江民族风情旅游的热门景观。

如果说风雨桥是侗族智慧的缩影 ,那么 ,鼓楼则是侗族文明进化的投影。侗族鼓楼集塔、亭、阁的优雅于一身 ,既有宝塔的雄伟壮观 ,又有亭廊的精致优雅 ,是侗寨的主要标志。侗族将艺术、建筑等丰富的元素高度统一而体现在鼓楼上 ,将其作为侗寨议事、娱乐、迎宾的主要场所 ,所以鼓楼又有“寨魂”“寨胆”之称。千百年来 ,鼓楼一直伫立在侗寨的中心位置 ,成为侗寨一道亮丽的风景。三江鼓楼建筑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八江镇马胖村的马胖鼓楼。该鼓楼建成于1928年 ,高20米 ,飞檐下绘有民族图案 ,正厅板壁上的图案描绘了美丽的侗乡风光。被誉为“侗乡第一楼”的三江鼓楼则是现代鼓楼 ,高42.6米 ,共有60根柱着地 ,占地面积600平方米。鼓楼共有27层瓦檐 ,每层的檐角轻盈翘起 ,精巧的雕饰及鲜艳的檐板彩绘与庞大、粗犷的楼身形成鲜明对比。楼内四根杉木大柱直径都超过70厘米 ,树龄均在百年以上 ,这在鼓楼建筑史上是唯一的。

“近几年来 ,日本、韩国等国的建筑师来过这里学习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他们的国家里 ,据说现在也建有像鼓楼、风雨桥一样的建筑。”林溪镇平岩人、中国“非遗”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人杨似玉告诉笔者。

日报通讯员吴练勋

新闻推荐

孩子的节日孩子乐

为了迎接今年的“六一”儿童节,三江侗族自治县各小学及幼儿园近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小朋友们参与其中,既有趣味又开心。图一:5月29日,同乐苗族乡中心校的同学们在演唱侗族大歌。图二:5月28日,斗江...

三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三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