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去龙湾看铁索桥成 品

河池日报 2017-05-22 19:59 大字
 

龙湾铁索桥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建成通行时,两岸人民敲锣打鼓,喜笑颜开。文人墨客,纷纷在桥头题诗,直抒胸臆。从此,这里的人民,开启了他们的新生活。

在此之前,龙湾两岸人民的往来,只靠一只木船,穿梭于河面之上。整个都安全县,只有龙湾乡政府不通公路,所以,一切的生产、生活物资,都要通过唯一的码头,肩挑背扛,抵达彼岸。

如果是初来乍到的人,会对这里的一切感到新奇。这里,高山耸立,峡谷悠长。河岸陡峭,如刀斧劈就,河滩瘦骨嶙峋,绵延数十里,宛如迷宫。河岸之上,高大的木棉树一字排开,花开正艳,火一样烧了半个天。如果时值春天,河水温顺,碧绿如练,一只木船荡漾其间,空旷的山野里,突然甩出一两句山歌,显得空旷宁静,同时又富于诗情画意。仿佛进入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如果正值夏季,那场面令人震撼。洪水暴发,仿佛从天上倾泻而下,河面上波涛汹涌,无数的漩涡如同疯狂的舞蹈,旋转不休,危机四伏。船上七八位船工,喊着号子,脚踏船板,驾着船冲向彼岸,刹那间,山鸣谷应,看得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但是,这一切,两岸的人民司空见惯,不觉得这里有多美。他们认为,就是因为这河流,这天险,给他们带来了落后,带来了贫穷。

直至有一天,一帮外地人扛来了摄像机,进驻了村子,人们这才知道,要在这里拍电影了。据说是珠江电影制片厂要拍一部叫《我住江之头》的电影。再后来,电视台也来了,拍一部名叫《中国有条红水河》的电视剧。不久,电视上真的播出来了。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村民突然发现:镜头里的家乡原来也挺好看!

但是,在龙湾人看来,好看与现实是有距离的。美与他们无关,美,当不得饭吃。他们要过日子。要种玉米,种红薯,种黄豆绿豆,养猪,养鸡,养牛,养羊。这些并没有使他们尽快脱贫,致富。大多数人关心的是吃饭问题。年轻人选择出去打工。

有一天,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上网时意外发现,有人将龙湾红水河沿岸的风光发到网上,引起许多人的围观、点赞,他们这才意识到,家乡的这些风景的确是个宝。春节回家过年时,亲眼目睹了家乡成为旅游胜地的事实。现在,铁索桥上拉起了彩灯,每当入夜,方圆数十里的人们都赶到龙湾看夜景。

这是件让人欣慰和振奋的事情。

的确是这样,这几年,县、乡政府意识到,旅游业定将给龙湾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于是,致力于打造“生态旅游名乡”。乡里提出命名这段河流为“英雄大峡谷。”因为这里河两岸遍长木棉花,即英雄花。这个寓意很好。从红渡开辟航线,下至龙湾、菁盛,观赏红水河风光。只是,目前规模尚小,一些外地比如南宁的居民在微信朋友间知道龙湾后,想来旅游,但苦于没有找到旅游船而无法成行。

回看当下,龙湾的旅游仍处在民间自发的、单一或者是三五成群的小队伍,难成气候。最近听说,有人看中了龙湾这一独特的自然优势,打算投巨资在陡峭的悬崖上铺设栈道,让游人在昔日只有鸟能飞翔的峭壁上自由行走。我很佩服这些人的眼光和思路。如果有了栈道,铁索桥旁将增加一道景观,加上古朴的村落,古朴的民风民俗,更何况,公路已通至白云深处的弄场,可开辟农家游,龙湾又是著名的黑山羊之乡,吃全羊宴,吃土鸡,吃黑豆炖猪脚,尝风味独特的旱耦粉丝、农家菜,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加上龙湾出了不少人才,有作家、书法家,作曲家,歌唱家,这些,都给龙湾注入诸多的含金量。龙湾的旅游业前景不可限量。

站在龙湾铁索桥桥头,我突然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铁索桥,桥面换成像湖南张家界、广西融水县那样的玻璃桥,会是怎样的一个奇异景观?到那时,龙湾将以绝美的姿态,吸引住世人的目光,龙湾将声名远播……

新闻推荐

集中开工11个民生项目

本报融水讯(记者/谌贻照通讯员/韦鼎标)5月11日,融水苗族自治县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当日共开工11个项目,总投资22亿元。此次集中开工重点项目包括新建和续建工程:贫困摘帽村屯道路建设、农村安全...

融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融水苗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