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巧玩针线心里享宁静水族姑娘把亮丽的水族刺绣带到城市社区
水族姑娘潘先云刺绣的小孩背带盖片。今报记者刘山 摄
昨日,看到水族姑娘潘先云刺绣作品时,记者不由感叹它的精美。这是一块小孩背带盖片,盖片上用五彩丝线刺绣出花草、蝴蝶图案,整幅绣品色彩浓郁鲜艳,编织手工细腻精致。潘先云来自融水深山,她传承了本民族的刺绣技艺,把“玩针线”当成自己在城市工作之余的爱好。
潘先云今年26岁,在新星幼教集团柳州鸿泰名都分园担任幼教老师。她的家乡融水苗族自治县同练乡英洞村,是水族人民聚居的一个村屯。在当地,人们把是否精通刺绣作为判断一个姑娘是否心灵手巧的标志。小潘从7岁起,就开始跟着母亲学习水族刺绣。
英洞村里的水族姑娘出嫁,母亲必须备一条亲手刺绣的小儿背带作为嫁妆送给女儿,预祝早日生儿育女。潘先云的母亲是村里有名的刺绣能手,母亲心疼20岁便独自离家到柳州工作的女儿,先后刺绣了5条背带给女儿作嫁妆。
潘先云向记者介绍说,水族刺绣工艺与侗族刺绣相似,但水族刺绣更为“华丽”,刺绣完成后,水族姑娘还要一针一线缀入金色和银色亮片,整张绣品闪闪发光,耀眼夺目。“小时候,看到妈妈刺绣觉得很好奇,经常趁她不注意的时候,拿过针线模仿着绣几针。”不过,小潘说,她的好奇给妈妈帮了“倒忙”,那些原本绣到一半的绣品只得返工。
在母亲传授下,潘先云逐渐掌握了刺绣技巧。在融水县城读职业学校的时候,她针线不离身。到柳州工作后,也没有放下手中的绣花针。幼教工作之余,潘先云常常拿起针线绣鞋垫、绣背带、绣花鞋。刺绣品完成后,有的自己珍藏,有的送给了身边朋友。
年轻的潘先云和城里姑娘一样追求时尚、喜欢流行服饰。但她发现,城市的喧闹容易让心灵疲乏,只有拿起针线刺绣,才能找回家乡特有的那份宁静。今年“三八”妇女节,潘先云代表东化社区参加鱼峰区妇女手工制作技能赛,她制作的刺绣作品获得一等奖的好名次。1
今报记者刘山 通讯员吴方为
新闻推荐
今报融水讯(记者余俊)在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乡新平村六岭教学点,赵志桢老师一个人坚守20年。由于没水没电,他和学校14个孩子没有吃过一顿热乎的营养午餐(本报3月28日曾报道)。4月8日,14名小学生终于...
融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融水苗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