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好水好风光 新人新事新模式

柳州日报 2018-04-09 09:22 大字

近年来,融安县紧紧围绕“城镇带动、产业驱动、旅游拉动”的思路,依托该县山清水秀的自然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发展乡村旅游扶贫新模式,着力打造集餐饮、住宿、娱乐、农业观光、生态旅游服务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带领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致富。

依托景区促脱贫

“没想到,景区周边还有这些节目,来了就不该错过!”每逢周末,驶向融安县石门仙湖景区的车辆络绎不绝,游客们对该景区及其周边特色景点大加赞赏。大良镇依托景区优势,大力发展葡萄、枇杷、特早熟柑、油菜等适合游客体验采摘、田园观赏的特色农业产业,实现“旅游+特色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一条精品旅游线路,旅游收入稳步提高。

大良镇通过“旅游景区+家庭农场”模式,以大良石门仙湖旅游开发公司项目示范带动,实施“一点一环一带”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 209国道沿线及大良至石门沿线的农业观光、农家生态游,重点打造石门仙湖景区至新和村沿河旅游带。以融安石家乡村旅游区为试点,建设石门仙湖景区至新和村石家屯沿河休闲便道,整合沿岸土地资源,引导分流景区游客,增加旅游项目趣味性,带动和促进当地民俗、民宿旅游的发展。

据统计,石门仙湖景区将引导分流游客至石家旅游区,仅此一项就能吸纳贫困人口120人,间接带动500人以上就业,人均增收3000元。2016年实现旅游业产值800万元,比2015年同期增加2倍,带动贫困人口旅游业单项收入180元。

变身股东促增收

2017年10月5日,融安县沙子乡石岩生态旅游景区,一群游客在体验舂糍粑、磨豆浆,不远处的风车长廊里,几个孩子在嬉戏。每年国庆长假,游客通过观光休闲、民俗体验、田园采摘、丰收百家宴等系列旅游项目进行消费,给当地群众带来一定收益,实现“来旅游就是来扶贫”的战略目标。

据了解,沙子乡三睦村以石岩生态旅游景区为核心,成立石岩生态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发动群众以资金、土地等资源入股,缺乏资金和土地的贫困户可以劳动力入股,做一个月当作1股,一年12股,到年底按股分红,从而形成“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让每一位石岩群众都享受到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促进贫困户脱贫。

据统计,2016年沙子乡三睦村实现旅游业产值600万元,比2015年同期增加2.2倍,带动贫困人口旅游业单项收入190元。

打造特色促发展

4月1日,融安县大将镇龙妙村举办传统会期,依托“龙妙老街”“李家祠堂”“龙妙烤鱼”等特色元素,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和品尝当地美食。近年来,该县注重挖掘和打造各乡镇特色,初步形成“李花村”“乡愁村”等特色村寨,促进当地旅游发展,带动当地群众增收。

近年来,东起乡利用铜板屯的李花,打造成全县特色旅游精品,吸引游客前来赏花踏青,带动当地消费,增加当地群众收入。以合作社为载体,发动群众流转土地750余亩,以自己的土地或现金形式入股成立合作社,由合作社对铜板屯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经营,全体村民共同受益。目前,该合作社与周边20余户贫困户签订了务工帮扶协议,给当地贫困户群众带来近20万元的现金收入,带动崖脚村困难群众实现了稳定脱贫。

沙子乡三睦村立足蜜桔种植产业,成功带动40多户贫困户投身蜜桔产业组建专业合作社。雅瑶乡西古坡壮寨聘请村里6名贫困户到农庄务工,组织贫困妇女学做藤编工艺品卖给游客,收入不断提高。

本报通讯员覃庆和陈子建

上图为4月1日游客在大将镇龙妙村游玩的情景,这也是该村探索乡村旅游助脱贫模式带来的新气象。

本报通讯员谭凯兴摄

新闻推荐

2017年全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候选对象公示公告

根据《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印发〈2017年全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经自治区评选办初评、自治区评选委员会复评,拟将以下100个集体和100名个人作为...

融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融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