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情换群众真心

柳州日报 2018-03-24 13:21 大字

走访贫困户,了解帮扶需求。

(紧接一版)结合“两学一做”活动,采取理论学习、座谈交流等形式,提高党员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她注重关爱贫困党员,走访慰问困难党员老党员。2017年6月底,85岁的老党员蒋琼英的房屋遭受火灾,陈喆急忙带着村民们赶过去救火。虽然没有救下房屋,但老人的悲伤,陈喆看在眼里。她积极组织党员干部捐款,先后募集捐款2090元,又为老人申请危房改造和改厨改厕的款项,让老党员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关心和温暖。看到新建好的楼房,老人感慨地说:“没想到一把年纪了,还有新房住。”她还积极充实党员队伍,每年着重培养发展年轻党员,2016年、2017年均有1名党员按期转正,而且都是40岁以下的年轻致富带头人,优化了党员队伍的年龄和知识结构。

她积极推动精准脱贫,自开展驻村工作以来,深入全村187户贫困户家中,了解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了解贫困户数量、分布、致贫原因,一家一家去走访,一家一家认真了解,为脱贫攻坚打下了牢固的基础。“贫困的原因,不外乎几个,只要抓住关键和根源,再有针对性地‘开出药方、对症下药\’,脱贫就不是难事了。”她帮助贫困户制定脱贫计划,还结合贫困户的需求,积极开展产业验收、项目申报和低保申请等工作。

对有劳动力没有技术的贫困户,她通过推动产业发展帮助群众脱贫。当地有特产滑皮金桔、罗汉果,为了扩大产业,带领大家致富,她到县里邀请专家到村上开办学习班、培训班,找到能实现规模化种植的致富带头人,以一带多的形式扩大产业规模、推广种植技术。40多岁的吴国全小规模种植了滑皮金桔,在陈喆的带领下,他扩大产业规模,成为种植大户,带动村里的三四户贫困户种植滑皮金桔,他的基地也成为雅瑶乡的示范基地。而陈喆又鼓励村民成立农业合作社,将收获的果实通过专业合作社和互联网销售出去,进而带动了全村的农户。

对没有劳动力又没有技术的贫困户,陈喆通过指导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来致富,比如村里有一名智力障碍青年,陈喆鼓励他养鸡,再通过互联网帮他销售土鸡、鸡蛋,使他一个月能有好几百元的收入,年收入也达到了几千元。陈喆还通过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户的技术能力,采取外出务工和转移就业的形式,帮助贫困户提高收入。

截至2017年12月,大琴村187户贫困户已有173户完成了脱贫摘帽,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35%。

此外,陈喆还积极推动乡村建设,利用上级项目资金,完成坡伟屯的升级改造,实现户户门前有花、有灯,美化亮化再次得到升级。同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全村15个屯全部实现道路硬化,部分屯内的巷道和产区道路得到硬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极大改善。

本报记者 张晓军

(图片由采访者本人提供)

新闻推荐

花田秀 有乾坤 走进融安县长安镇大巷村看村民打“花式田园牌”启致富新“财路”

人间三月芳菲始,融安县长安镇大巷村千亩怒放的油菜花,引来了区内外上万名的赏花客,给这个小乡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与其他地方油菜花景观不同的是,这片油菜花海“内有乾坤花样多”,醉了游人也乐了农户...

融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融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