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融安村民无偿捐出两块古匾均为清代道光年间的古牌匾

南国今报 2014-02-20 13:33 大字

“积善延釐”祝寿匾。 今报通讯员韦祖祠 摄

今报记者王剑 通讯员韦祖祠

近日,融安县文物管理所从当地民间征集到两块清代道光年间的古牌匾。古匾为樟木材质,尽管遭到白蚁蛀蚀,但仍能看清上面题写的“积善延釐”和“进士”字样。两块古匾分别体现了中国人尊老崇寿、励志勉学的传统价值取向。其中“积善延釐”匾也是继“惟仁者寿”匾之后,当地发现的又一块古代寿匾。

夫妇同跻古稀 获赠“积善延釐”

据了解,上述两块清代古匾,都是融安县长安镇大乐村岩口屯农户韦土田家的祖传之物。在县文管所的积极动员下,韦家没有索要任何物质报酬,就将古匾捐出。

两块古匾均为红底金字,长约1.9米,宽度均为0.52米,尺寸规格基本相同,区别主要体现在匾文大字,以及左右两边的小字题款内容上。其中,保存状况相对较好的是“积善延釐”匾,不论主题大字还是落款小字都十分清晰。

“积善延釐”匾的上首题款处,刻着“钦命翰林院编修、南书房行走、提督广西学政池□为”等20个小字;左侧的下首题款处,则有“贡生韦定元父思敬、母银氏,仝七旬双寿”及“道光十五年冬月请给”等字样。清道光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835年,这表明,这块“积善延釐”匾已有179年历史。融安县文管所所长周劲松说,匾额题款中有个“寿”字,属于贺寿匾一类。

柳州知名文史学者陈铁生先生认为,“积善延釐”匾的题匾人,应该是清代道光年间广西学政官池生春,而获赠匾额的,则是贡生韦定元的父亲韦思敬和母亲银氏。道光十五年是韦思敬、银氏这对老夫妇“七旬双寿”的年份,两老同庆古稀大寿,这在当时并不常见,监察一省学务的最高长官向他们颁发祝寿牌匾,是当时官方提倡社会尊老崇寿的具体表现。

陈铁生介绍,“积善延釐”中的“釐”字为“福祉”之意,匾文主题有劝诫世人行善积德的意思,因为只有这样,福祉才会无穷无尽。韦思敬、银氏获赠“积善延釐”匾,说明他们不仅健康长寿,而且这对老夫妇的道德品行也获得了官方的肯定。

后生学行优异 贡生也称“进士”

与“积善延釐”匾相比,“进士”匾的破损程度显得比较严重,不过,牌匾正中斗大的“进士”榜书还是一眼就能辨认出来。匾额下首题款较为清晰,为“岁贡韦定元立”及“道光十年冬月吉旦”等14个小字,但记者仔细辨认,却仍然无法认全题款上首的小字内容,只能勉强辨认出“□命□□院编修提□□□全□学政加三级□□□为”等字。

陈铁生表示,古代的功名匾、颂德匾、祝寿匾,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由各省学政官颁发的,用来褒奖学行、弘扬正气,题款也有相对固定的格式。因此不难判断“进士”匾的上首文字,为“钦命翰林院编修提督广西全省学政加三级□□□为”。

陈查询了清代官员的任期资料后,断定题匾人为清代福建籍官员曾元海。此人于道光八年(1828年)出任广西学政官,道光十一年任满还朝。

不过,获赠“进士”匾的韦定元,却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正牌进士”。解读匾文可知,韦定元的功名头衔为“岁贡生”,虽然岁贡生在民间有“岁进士”的雅称,但却不能等同于科举考试中获得最高功名的甲科进士。陈铁生说,为了劝诫后生向学,同时照顾获匾人的面子,官府在给这类学子颁发功名匾时,往往一律刻上大大的“进士”二字,只在题款上用小字注明获赠者是举人或贡生。1

新闻推荐

人行道被车占胡先生融安县第三小学的路口每天都有营运

人行道被车占胡先生:融安县第三小学的路口,每天都有营运性质的面包车停在人行道上,还压着盲道,把人行道上的砖全都压松了,希望有关部门可以管管。撞伤人不道歉卢先生:我60多岁了,前几天在柳州市高岭路广...

融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融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