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乡镇》大型系列报道之融安县长安镇 吃饱了就好好读书 ——看阳山小学70名学童乐享免费午餐
□记者赵伟翔见习记者邓华吃饱饭现在对许多人来说已不算什么难事,但一份“免费午餐”对自治区贫困县自治区级贫困村板桥乡阳山村的学童们依然意义非凡。
这个现在正以种植西红柿有点名气的村子依然很简陋,掩映在甘蔗林中的阳山小学是村中最好的地方。学校现有学生91名,一到三年级,还有一个学前班。学校有老师6人。
我们到达的时候已经临近中午,学校仍在上课,中午12:30才是午饭时间。这个约有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村校有一座两层楼的教学楼,一排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砖瓦房教室。中间是市国税局资助修建的一个篮球场。砖瓦房教室对面,是一座在建的小楼,是村里的一个文化活动室,阳山西红柿专业合作社也将坐落于此。
教学楼一楼的一角是老师的办公室,旁边一块黑板上记录着当日负 责学校免费午餐的老师和午餐的内容。这里的学生能吃到的免费午餐有三样:煮粉 、粥和包子。星期一 、三是煮粉,星期二粥,星期四 、五是包子。厨房由老教室的一间杂物间改造而成。这一天是星期三,我们从窗口看进去,好几大盆米粉已经煮熟泡在清水里,一大锅汤正在翻腾着,旁边有一盆捞着葱花的猪肉沫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学校校长罗泽鸿刚好来检查午餐准备情况。他一边翻动着米粉一边告诉我们,这所小学共有70名学生可享受免费午餐。其他家庭条件好一些且家就在旁边的自己解决。现在主要是年轻老师在负责免费午餐的采购和烹制。原先要起得很早到桂林三皇街去采购,现在米 、米粉 、包子和猪肉等都是每天早上七点左右由三皇街那边的老板送过来。
“免费午餐给学校增加了工作,却给学生解决了大问题。”罗泽鸿说。
中午12:30,阳山村小学的免费午餐准时发放,学生们有序地在厨房前面洗碗排队取粉。这里的孩子可能由于营养等问题,个子普遍比城里的同龄人矮小许多。
取粉从低年级开始,由老师烫好,配好料,不论大小都是二两,满满的一碗。孩子们一边端着粉一边沿碗边吸溜两口,各种与这份免费午餐的故事便也从他们吃粉的间隙七嘴八舌地嚷嚷出来。
“以前都带咸菜就饭,没有肉吃。”“一到冷天,自带的饭菜都冻得像冰块一样咬不动,嘿嘿。”“我爸爸妈妈再也不用送饭来给我了,我自己带着空碗来就行了,多方便。”这些学童里,离家最远的来自尖山村龚家屯,每天必须步行近一个小时才能到学校。因此,学校现在每天早上九点半上课,下午四点半放学,否则他们就赶不上或在晚上天黑前到不了家。
罗泽鸿说,还有些学生上下学都需要跋山涉水,一到雨季,溪水涨起 来,学校就只好组织老师兵分几路护送他们回家,那个时候,放学还要提前。
孩子们一边吃粉一边给我们说起他们的理想。当老师 、当老板 、当兵 、当科学家,什么都有,居然还有想当帅哥 、美女的,大概是他们的明星梦吧!一年级一班有一对双胞胎姐妹钟远干和韦龙警。她们都来自最远的龚家屯。老天很公平,她们中一个长得像父亲,一个长得像母亲,两人的姓也分别取自父亲和母亲的姓。钟远干的理想是当老师,韦龙警则想当警察。
“这叫文武双全,我妈妈说的。”韦龙警笑着说。
记者问这姐妹俩:“为了实现梦想,现在需要做什么?”“吃饱了我就好好学习。”钟远干说。
不知为什么,这句从学童嘴里冒出的“豪言壮语”却让人有一种朴素的感动。
记者了解到,这两姐妹家境不太好,上学路途又远,家里饭菜油水也少,肚子饿得很快,因此每天最期待这一顿热乎乎还有肉的免费午餐。
罗泽鸿说,孩子是这个自治区级贫困村最大的希望,2008年以来市里推行的“免费午餐”温暖了许多贫寒学子的心,让他们更加安心学习。
有趣的是,驻阳山村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曾钢注意到,乡村发展得好不好,要看村里的读书人多不多,出去工作的人多不多。比如阳岭屯为阳山村最大的自然屯,经济发展快,人口多,观念新,正因为该村在外读书学生及工作人员多;给村里提供了智力支持。
“免费午餐暖人心,免费午餐惠农民;中午不挨吃冷饭,热饭热菜放心吃。上学不用包午饭,不用停工送饭行;党的政策这样好,娃崽读书更应勤……”这首流行在柳州市北部三县新民谣真切表达了农村家长和孩子的心声和感激之情。
新闻推荐
有人打架?民警在抓贼! 便衣民警抓捕盗车贼引起群众误会忙报警
□记者孔德芳通讯员张哲玮晚报讯“警察同志,你们快来啊!这里有人在打架!”21日晚上7点半,巡警支队柳北大队接到群众报警后赶到现场一看,哪里是打架,是便衣民警在抓贼!当晚7点30分,柳北巡警大队便衣民警巡...
融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融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