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赤锋晚年生活的“三部曲” 订报 读报 收藏

柳州晚报 2019-11-28 12:23 大字

张赤锋在阅读《柳州日报》

■开栏语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柳州日报》创刊70周年、《柳州晚报》创刊24周年。7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柳州日报社有幸成为这一史诗的记录者、见证者和推动者。柳州日报社也从一份薄薄的报纸发展壮大,目前已形成“两报”“一网”“一端”“二博”“三微”“一抖”“一报童”全媒体矩阵,覆盖人群突破350万。70年来,许多市民与柳州日报社结下了一份特别的情缘,今起,我们推出“我与柳报的情缘”特别报道,分享市民与柳报的故事。

记者 韦安

10月初,家住柳机生活区的67岁退休老人张赤锋在《柳州晚报》上看到柳州日报社报史陈列馆史料征集启事后,拿上家中的两个老报箱和一个温度计,乘坐公交车来到了柳州日报社。喜欢看报的张赤锋一直将这些东西保存着,这一次,他决定将这些老物件捐献给柳州日报社报史陈列馆永久收藏。老人和柳报的故事,要从32年前开始说起——

报纸是精神财富

“记得当年我第一次阅读《柳州日报》时就喜欢上了,这份报纸既有本地民生,又刊登时政要闻,可读性很强。”一提到和柳报的情缘,张赤锋就有说不完的话。

张赤锋说,起初他本来订阅的是外地的报纸,内容多为国内新闻。但后来一想,自己不能只关注外地新闻,而身边发生的新鲜事都不知道。于是,他从1987年开始订阅《柳州日报》。

这些年,张赤锋不仅看报,还会将自己喜欢的内容收集起来。在他的家里,一个个啤酒箱被老人做成了“书柜”,里面放满了他精心收集的一沓沓报纸,这些都是他的精神财富。“自从我拿起第一份《柳州日报》,就再也没有放下过。一开始我每次看完报纸,都会将自己喜欢的内容剪下来,后来干脆将有喜欢内容的那一页整张保存,装满一箱再换一箱。”

这些用啤酒箱装好的报纸,还曾遭遇过一场不小的“事故”。1996年洪水期间,因张赤锋家住一楼,他家里几乎被水淹没,这一箱箱报纸也没能幸免。水退后,张赤锋把报纸一张张摊开铺在院子晒干,再继续收藏。在张赤锋看来,这些报纸上有这些年各个重要时间点发生的重大事件,需要的时候可以翻一翻,丢了怪可惜的。

订报收获意外惊喜

以前上班时,张赤锋订的报纸都会被送到单位。但他在家休息时没有办法看报纸,等上班想看时,报纸有可能找不见。2004年,他索性更改送报地址,直接将报纸送到家。从此以后,张赤锋单元楼门口有了他的专属报箱,《柳州日报》伴随着他一路走来。

因常年订报,他还曾收到过意外的惊喜。一年元旦节,送报员不仅送来了报纸,还附赠了一个温度计。当时张赤锋正好在保卫科工作,需要在户外巡逻,温度计可以帮助他随时了解外面的温度,每天上班他都会将这个宝贝随身携带。

2007年,张赤锋正式退休,时间充裕后,读报更是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2014年,退休工资上涨的他索性加订一份《柳州晚报》。“看报是我最大的爱好,日报和晚报的侧重点不同,通过阅读报纸可以知晓时事、了解民生、增长知识。现在我的退休工资涨了,订两份报纸没有任何压力,老伴也支持。”张赤锋说。

由于楼道门口光线好,每天早上报纸送到后,张赤锋都会搬张小板凳坐在院子里看报,尤其对于涉及国家政策、历史等方面的新闻,他总是特别留意,一字不漏读完。如今,订报、读报、收藏已成为张赤锋晚年生活中的“三部曲”,一天不看报,老人就会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无论您与《柳州日报》或《柳州晚报》有着怎么样的情缘:是一张照片、一篇报道、一个物件或一个故事等,我们都将把您的故事与大家一起分享。如果您身边有朋友与柳报有特殊情缘的,欢迎您拨打晚报热线2821100,或通过微信向“晚报微姐”(微信号:lzrbwj)给我们提供线索,讲述与柳报的情缘。

新闻推荐

弘扬价值观 传递正能量 全市小学英语课本剧表演洋溢浓浓的爱国情

记者赖柱武通讯员韦柳林晚报讯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2019年柳州市小学英语才艺展示活动——课本剧表演决赛日前结束。全市...

柳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柳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