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景观(68) 旧时挑水业
陈铁生/文王培堃/图
一个城市的景观,不仅指那个城市的风光、建筑,还包括那个城市居民的生活习俗。独特的生活习俗,往往也成为那个城市的景观。很多情况下,当地人们普遍经历过的从先人传承下来的生活习俗,会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而逐渐消失,于是那种生活习俗——独特的城市景观,就成了人们美好的回忆。柳州旧时街头挑水景观就是其中之一。
在没有自来水的漫长岁月里,柳州人从江中挑水,一为自用,二可出售换取生活费。清同治三年(1864年)任柳州知府的孙寿祺,就在街头见过挑水卖的景观并写入诗中:“一挑水卖四文钱,儿女生涯绝可怜,泼得街头泥滑滑,满城赤脚走神仙。”说明柳州挑水业由来已久。
1909年,一日本旅游团到柳州,拍下了一张数名劳动妇女在江边挑水的照片。在他们眼中,挑水是这个城市的景观之一,故予以关注。那时,每个家庭都备有盛水的水缸及水桶,每天上午下午均有人从江中挑水回家,这也的确成了柳州城市中的一景。
1941年,地方政府虽然在雅儒村建起了供城市人饮用的自来水厂,但大多数的家庭仍挑水自用,也还有以卖水为生计的。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全市几十条街道先后建起100多个民主水站,市民到水站取一担水两分钱,大部分家庭就不去江上挑水了。
最初一段时间,每当水站供水时,好奇心重的街坊邻里们尤其是老人小孩,便在一旁观看供水员是怎样打开水阀,水又是怎样流入水桶的。这又成了柳州城市挑水的一个新景观。
其后家家用上自来水,再无家庭从江中挑水回来了。而卖水业也从此绝迹。近年新兴以送桶装矿泉水入户为业的,无须肩担而用车运,这与当年的挑水业完全不是一回事。
新闻推荐
○○热线值班曾鸿铭感谢好心司机手机尾号为2680的张女士昨日来电:今天,我乘坐75路公交车出行办事,下车时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个背包落在了车上,里面有我的身份证、大量现金及一些贵重物品。我心里很...
柳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柳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