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佩珍:“金嗓子”背后的女人
金嗓子喉片江佩珍
“保护嗓子,请使用金嗓子喉片。”提到金嗓子喉宝、金嗓子喉片,恐怕相当多的人都认为产品包装上那位戴眼镜的老先生是“金嗓子”的当家人。事实上,这位老先生是金嗓子喉宝的发明人——华东师范大学王耀发教授,而真正的当家人,是金嗓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江佩珍。
从糖果工厂的学徒变身厂长
1959年9月18日,因母亲早逝无钱上学,刚满13岁的江佩珍进了柳州市糖果二厂当学徒。开始了她的包糖工生涯。谦虚的品格,扎实干练的作风,熟练的技术,突出的成绩,使她很快赢得了厂领导与工人师傅的好评,她被评为“生产标兵”。从组长、青年班长、车间主任、工会与女工委员一步—个脚印,18岁即当选为主管全面工作的副厂长。1965年,19岁的江佩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了厂领导的江佩珍在实践中逐步体会到,没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当不好领导的,她用业余时间完成了高小、中学、职工夜校、函大的全部课程,文化素质、管理素质得到了提高。1979年2月,33岁的江佩珍被任命为厂长。
她带领技术人员到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学习先进技术,引进先进的生产线,糖果二厂造出了中国第—颗果酱夹心糖,中国第一块花生巧克力,攻克了世界糖果业的最高技术品种——酒心巧克力。那4年。新品种以每天30多个的速度递增, 形成了10大门类、386个品种。1988年,产量近2万吨,产值9700万元,税利超千万元,各项经济指标名列全国同行业第一,糖果二厂如愿以偿地成为“中国第一”。江佩珍个子虽小,但快人快语、动作神速、目标准确,很习惯在城市最混杂、最拥挤但自由商业最活跃的地方建立产品网络。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她就率先打破供销体系,自产自销糖果,在川西、湘鄂中小城市里穿梭。
攻克难题的“寻宝”之路
1988年,工厂产值达到9700多万元,10项经济指标排名全国同行业第一。然而,到了1992年,铺天盖地的冒牌货、不断上涨的原料价格、媒体也开始宣传“多吃糖不利健康”的知识,令柳州糖果二厂销售急降,江佩珍的心情可想而知。
1993年1月7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到柳州视察。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江佩珍向朱镕基汇报了企业的发展状况,并坦言企业存在被假冒产品屡屡侵权和规模效应不理想等几大“难题”。朱镕基当即指点江佩珍:搞高科技产品是一条路。高科技产品不是一般企业随便仿得了的。要走这条路,可以去上海与大专院校科研部门交朋友,“产”“学”“研”一旦结合起来,会形成令人难以想象的能量。事后,江佩珍带着厂里的全部积蓄——7万元, 跑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寻宝”。校方组织了28位教授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江佩珍对他们深深鞠了一躬,“我没有进过大学的门,没想到今天一下子实现了。我是来拜师学艺的。”听完这话,教授们不禁重新打量起这位女企业家。
28位教授都讲完后,江佩珍心里有谱了——直觉告诉她,坐在对面的生物学家王耀发教授很有一套,而王耀发对她也很赞赏。王耀发回忆:“我当时感觉就是这个厂长没有什么架子,非常平易近人,又对事业充满热情。她要搞中国最好的、有中国特色的产品,我们也是要搞最好的成果,所以我们一拍即合。”之后,他与江佩珍签订了自己发明的心脏保健饮料“大开心”的技术转让协议。对王耀发而言,这次合作不是没有顾虑,毕竟糖果厂效益不佳,比不上他接触的不少企业。可以说,是江佩珍的个人魅力打动了王耀发。
此后,王耀发前往柳州参观糖果厂,无意中尝了一下糖果厂的润喉糖,惊讶地发觉糖里有桉油、薄荷等成分。江佩珍说:“去美国参观时,发现西方人都喜欢吃清凉糖润喉咙,回来我们就仿制了。” 她承认这种糖市场销量很差,也不清楚效果。王耀发告诉江佩珍:“你们只是简单把桉油和薄荷加在一起,不能根本解决喉咙干燥问题,在药理上有缺陷。”他随即透露自己正在研究一个配方,专治慢性咽喉炎,“如果用来改造你的润喉糖,效果应该比现在好得多”。实际上,王耀发当时也在考虑用什么载体做产品,润喉糖启发了他,他相信糖比药好。更让他看好的是江佩珍的敬业、顽强, 于是他决定,把配方无偿赠送给他们。
几个月后,双方在如何保证糖果口味上联手试验,并给新产品起了个响亮的名字:“金嗓子喉宝”。江佩珍很清楚,这也许是挽救工厂的最后机会。上马新项目前,江佩珍做出惊人之举:把糖果厂所有的锅台、用具全部打烂,送到废铁回收站。“我们做糖果30年了,但30年河东30年河西。现在, 我们改做药了,要用先进的设备、良好的生产环境重新做好这个企业。不破釜沉舟,大家就看不到决心。” 虽然动静很大,信心十足,但糖果厂资金缺口达700多万,根本无法启动。江佩珍20天里连跑28家银行机构,但都被拒绝。绝望时,江佩珍不服输的个性和柳州人的倔脾气爆发了,她在办公室哭了一场后,突然高唱《国际歌》:“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全靠我们自己……” 员工的士气被激起来了:“大不了,我们自己救自己!”大家决定集资,每人最少1000元。江佩珍把15800元积蓄拿来,还抱来一台黑白电视,“拿来大家看看也好,我是真心实意想上这个项目”。
1个月后,工厂集资达780万。1993年底,“金嗓子喉宝”试产。江佩珍当时按照东南亚万金油、红花油的做法,开了国内产品包装的先河:把王耀发的头像印在包装盒上。其实在整个项目转让的过程中,王耀发教授没有要一分钱,只是江佩珍曾向华东师大捐过20万元。“后来公司转制,王教授也不要股份,更没要钱,并签下委托书,保证后代也不会对知识产权有要求。”江佩珍说,“我们把王教授的头像印在包装盒上,就是要让大家都知道他,记住他是我们的恩人,同时也表明我们尊重知识、喝水不忘挖井人的态度。”王耀发则被工人们深深感动。“每次厂庆,我都到柳州去。一次,我流泪了,话都说不出来。因为什么呢?全体员工都站起来向我三个鞠躬,都说没有王教授就没有金嗓子。” 1994年底,广西金嗓子制药厂正式成立。
爱产品如爱生命
金嗓子喉宝北京总代理肖开宁说:“金嗓子刚开始还是比较困难的,新产品刚出来没有市场。江厂长说你放心,你帮我销货,销不了退给我,该给你的钱一分不少。她非常爱她的产品,每个成功人士后边有一条重要主线,就是她倾尽全部热情在产品上面。”
金嗓子喉宝,说药不是药,说糖不是糖,但就是这个看似可吃可不吃的保健食品,在1996年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口含片,还远销海外。金嗓子喉宝进入香港不久,有客户反映纸盒装的产品不好带,江佩珍马上换成铁盒。同年,江佩珍看到已渐渐盈利的企业存在分配问题:虽然是员工集资,但分配并不透明,也没有法律保障。于是她向政府申请将企业从国企转变成合作制民营企业。争取了两年多,政府终于答应把公司65%的资产卖给员工,需要员工支付2000多万元现金。有工人批评说这65%中有不少是烂资产,但江佩珍相信改制可以彻底解决分配问题,鼓励员工买下来,“光空讲不行,要真将企业买下来自己做主人。如果我们不接受,企业就不能改制。为了更快地发展,要舍得丢一点。” 这一改让企业有了生机。如今,金嗓子集团已发展成为以特色中成药为主,以健康食品、保健酒为辅的集团公司,跻身全国中成药企业50强,更是于2015年7月15日顺利上市。□杨 东
新闻推荐
哪个父母会不希望自己的小孩健康快乐地成长呢?但1月3日下午,在柳州市十七中门口公交站和鱼峰公园喂鱼台,连续发生了两起弃婴事件。两名婴儿都一岁左右,因多...
柳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柳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