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赊鸭搭油 上门求购

南国今报 2013-03-14 18:42 大字

近日有新闻报道说,柳州市家禽产业推行规模养殖,拟建1000万羽肉鸭旱养生产基地。如果今年初能把这基地建成,到了农历七月半前后,鸭子将占领各个农贸市场,盘踞各家各户的餐桌上!这就不禁使我想起了五十多年前柳州因鸭子生产过剩,市食品公司曾经历的那桩烦心往事——

板板古

●陈佚生

无论是赊销还是赊购,都是商业信用的一种欠账购销形式,是商店或厂家向购买者先交货再延期收款的交易方式。一般来说,小件的日用品或食品,不是很信得过的人,是不轻易赊账的。因此,很多商店都会在店内贴出“小本经营,赊借免言”的告示。而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柳州却有过国营公司赊鸭子给单位食堂和街道居民的新鲜事。

解放后的柳州,经历了清匪反霸运动,城乡社会治安逐渐稳定,随之在农村实行土地改革,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之后,又发展互助合作组,开展爱国丰收运动,农副产品生产在组织和人力方面都有了保障。1957年2月中旬,市里召开了一次农业生产工作会议,提出优先发展畜牧业生产,号召农民养猪、养鸡、养鸭;市食品公司承诺收购所有畜禽产品。

柳州有溪流和池塘等水域的农村,历来有养鸭帮的习惯;有人工和场地的农家,一年都会养一两棚鸭子。鸭子生长期比鸡、猪要短多了,俗话说“六十鸭子上砧板”,就是说在不用人工催肥、由鸭子自然生长,从雏鸭长成肉鸭只要大约六十天就可以出栏供应市场。这年夏天市食品公司收购上来的鸭子装满了各处仓库,但又卖不出去!外销嘛,一时找不到渠道,当时的运输工具也不足,况且长途运输鸭子会因缺食缺水或相互挤压而死去;加工嘛,又没有场地、设备和人工;若长时间库存,既消耗饲料,死亡率又高!在很无奈的情况下,食品公司只好用赊销的办法解决活鸭积压的难题。

过去的活鸭是论个卖的,解放后不久,就论斤卖了。当年1斤鸭子才卖4毛钱,一只大鸭子最多也就是两块钱左右。柳州人又爱吃鸭子,这时子姜又随着上市,子姜炒子鸭是柳州人吃而不厌的家常菜。为什么这样便宜又可口的肉食品没能畅销呢?究其原因,是当年居民购买力太低!那时的企业工人和机关一般干部月工资大都在廿八九至三十多元左右,吃一餐鸭子要花约两块钱,相当于月工资的6、7%左右,有多少个家庭能经常享受鸭肉的美味!那时的公共食堂,都是一饭一菜的,不象现在的食堂可以点菜。不过食堂每周都会炒一次肉菜分盛在小碟子里另外出卖,这叫“加菜”。那时食堂月收伙食费很低廉,大锅菜不可能经常有鸭子;就是另外小炒来另卖,也少有问津之人!

市食品公司为了能把鸭子赊出去,动员全体职工到机关、事业单位的集体食堂和街道居民家中宣传支援农业、支援农村、支持农民发展生产的大道理,动员全体干部、职工和市民赊购鸭子。为了配合鸭子的赊销,还在城区实行压缩猪肉供应的补助办法。当时,粮油已经实行定量供应了,为了支持食品公司解决鸭子销路问题,市粮食局还予以配合,同意赊一只鸭子额外配售三两花生油!还允许鸭款和油钱在一年内交清!不知是那两年食品公司的职工调动时,没有办好赊鸭名单的移交手续呢,还是别的什么原因?直到今天,还有不少赊鸭户的欠款没有收齐!

食品公司赊鸭子之举也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商品积压的大问题,有不少也有商品积压的商业单位,便纷纷效法。柳州羊角山牛奶场是当年全市唯一的牛奶生产基地,可那时的柳州人一来是手头上的银子少点,二来是不太习惯喝牛奶。为了解决牛奶滞销问题,奶场也搞赊销,还保证每天清晨把牛奶送到赊购户家里。但因为上述原因,赊购牛奶的人并不多。柳州市五金站当时进口了一批很时髦的带灯的捷克和东德的单车,198元一架,但很难卖得出去。五金站为了推销这些单车,也搞赊销,允许买车人在一年半内分期付清车款。而在当年,198元却是一名职工五六个月的收入啊!除部分机关干部有能力赊购外,广大工人和市民只有望车兴叹!

市场物资供应丰足,却销路不畅,大多数原因是由于人们收入不高,购买力低。要扩大内需、促进市场繁荣,光是物资供应丰富、商品琳琅满目是不行的,还得首先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让消费者有强劲的购买力才行。

新闻推荐

景红保健品坚持做有责任心企业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已经成为一个民意表达的平台,是老百姓生活真实写照,景红保健品总经理认为关注大家的健康是我们应该重视的,其实办企业,不光是为了赚钱,也要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力所能及...

柳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柳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