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挑衣去河边洗

柳州晚报 2010-07-18 08:41 大字

如今,在柳江大桥、文惠桥、铁桥两岸的河边,已看不见市民洗衣、刷鞋的情景了。

我跟一对80后的仔女讲,在上世纪70年代初,我常挑衣服、被子下五星商厦附近的河边去洗,他们以为我编故事哄他们哩。

上世纪70年代初,我从鹿寨乡下考到柳州地区卫校读书。星期天节假日,我那居住

在“无花果巷”(现在的工贸商厦所在地)

的老舅,总要喊我去他家打打“牙祭”。老舅是终身未娶的“王老五”,他住的房子是低矮的两间小平房,有一个五保户李伯与他各住一间。我去老舅家时,干得最多的活是帮两位孤寡“王老五”拆被洗衣。那时,煮饭、洗衣用水,都要买水票去巷子的水龙头去担水,两分钱一担水,有专职工作人员守着卖水。为了帮两位孤寡老人节约水票费,我总是把他们的被子、衣服、脏鞋子装进两个锑桶里,挑到河边去洗。那时,河边有许多“洗衣女”、“洗衣婆”,在石板上放上脏衣服、脏被套什么的,撒上一些洗衣粉,然后抡起手中的棒槌使劲一下一下地槌打,或是用脚用手踩、搓,之后放到河水里漂洗。老舅和李伯特别高兴我为他们省了不少水费。

因为洗一床被子,起码用两担水,耗资4分钱。洗两套被子、床单,可省下5担水的钱,即一角钱。那时,一碗肉粉才8分钱,一只鸡蛋5分钱,我很有成就感的哦。而且,在河水里洗衣洗被子,远远比在家里用脚盆来洗干净多了。那时,物质生活还很贫乏,从文惠桥、柳江大桥、铁桥一带的河边,都见到不少人家的主妇、婆婆们从家里挑衣服到河边去洗。当然,女孩子家到了十三四岁之后,放了学,吃过饭,也嘟着小嘴,被母亲打发挑着家人的衣服去河边洗。

现在想想,如今的主妇们、女孩子们可幸福了,把被子、脏衣服塞进洗衣机,按下开关,半小时,衣服就洗干净甩干了。

新闻推荐

年轻、朝气、向上——年轻就是生产力

...

柳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柳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挑衣去河边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