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块铁矿石牵出了中国西南最大钢企屯秋铁矿半世纪

南国今报 2016-03-06 21:50 大字

准备复绿的老开采区。与铁轨同时停用的矿区破碎段。上世纪90年代停用的矿区铁轨,如今几乎被数米高的荒草掩盖。60年代至90年代,屯秋铁矿通过该条铁轨直达柳钢。一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使用的电机车仍然停留在老矿区工房内。建矿之初的工人食堂,就地取材用石头筑成。如今石头房已没有屋顶。

今报记者辜丽娜 通讯员罗熔军 宾鹏/文 今报记者张存立/图

在鹿寨县屯秋村附近山间,是柳钢屯秋铁矿的所在地。上世纪50年代,当地的一位村民在这里捡到几块不一样的石头,就是这几块石头,引出了经营至今的屯秋铁矿。正是有了这片矿区,今天成为中国西南片最大钢企的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简称柳钢)才得以建立。如今,屯秋铁矿已走过半个多世纪,仍在源源不断地为柳州冶金工业输出“血液”。

不一般的石头

在鹿寨县政府官方网站上,有一段屯秋铁矿发现的往事。上世纪50年代,当时的屯秋乡干部杨胜德从住处回到屯秋区公所,在常走的古板到拉洞村后三帽岭的山路上,看到许多褐色的石块。他捡起拿在手上掂量,发现这些石头要比别的石头重很多。这么重的石块,会不会是什么矿物呢?

当时,广西省人民政府号召群众积极报矿,并进行了报矿知识的宣传报道。杨胜德称,他发现这几块石头后,就将其捡回用布包好,依照当时宣传报道上的地址将石头邮寄了出去。几个月后,杨胜德收到矿业部门的来信,附有一份化验说明,说他寄送的是褐铁矿,有开采价值。因为报矿,杨胜德还受到上级矿业部门的表彰,得到奖金100元,而当时他半个月工资才只有10元左右。他还得奖励了一个背水壶、一本日记小册子、一把找矿用的小铁锤和一个放大镜。

1957年,杨胜德被通知作为广西的代表之一,到北京出席报矿积极分子表彰大会。可惜,由于工作变动,当他收到通知信时,会议已开完。据他口述,没能到北京出席这次会议,成为了他的终生遗憾。

根据《柳钢志》,屯秋铁矿在上世纪50年代,由屯秋乡干部杨永明、杨胜德首先发现。1957年,广西省工业厅和省地质局派出工程师进驻屯秋查勘。1958年5月,经中央至地方层层审批,屯秋铁矿得以开始建设。1958年9月,“屯秋铁矿详细勘探报告”提交。“发现屯秋铁矿,就是发现了矿源,考虑到这一点,当时国家的相关部门才同意在柳州建立钢铁企业,柳钢亦是始建于1958年,屯秋铁矿与柳钢同岁。”屯秋铁矿一位工作人员说。

老矿工的峥嵘岁月

3月3日,61岁的老矿工叶新明在离开矿区近10年后,又回到矿上。一行人驱车来到矿区东矿洞,这里曾是矿区建成后各个工段的所在地,如今,一排红砖平房已无人使用,只有里面的各种办公物件还记载着当年的时光。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叶新明进入砖房中的一间,在墙壁上一个标杆班组的牌子还挂着,“这就是叶师傅当年做班长时获得的荣誉。”叶取下牌子捧在手中,戴起几十年前的矿工藤条帽,在镜头前与青春往事合影。

“这就是以前拉矿的‘小火车\’。”叶1976年到屯秋铁矿工作,是一名电机车司机。在一间已废弃的红砖房中,地面的铁轨上还卧着他当年曾开过的,架线式矿用电机车,这就是他口中的“小火车”。这辆电机车车厢在后,货斗在前,浑身黑黝黝,车厢里只容得下一人乘坐。而打开电机车前斑驳的铁门,就可以通往装载原矿的“龙洞”。据了解,上世纪70年代,矿用电机车由湘潭电机厂制造,主要用来进行原矿运输,可以拉14节车厢。

叶说,原矿就在各个山头的山顶,当年在山腰间都铺上了环山铁路,电机车就在这些铁路中穿梭。原矿开采好后,用车运到溜井里,溜井和“龙洞”联通,送矿工将原矿送到电机车上,再用电机车拉到破碎口,通过“大破、中破、小破”三个程序,破碎好的矿粉再装到火车皮上,然后通过屯秋专线铁路运到柳钢。而将原矿从矿口运到溜井的大型运输车是前苏联制造的,那时有几十辆,矿上的人都叫它“克拉斯”(音)。

曾经的山中矿城

《柳钢志》称,屯秋铁矿是柳钢的铁矿原料基地,矿石的主要质地为赤铁矿,整个矿区面积约4平方公里,工程由武汉矿山设计院设计,设计规模为年产200万吨矿石。而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屯秋铁矿正是大兴建设的时期,按照边建设边开采的思路,在鼎盛时期,屯秋铁矿内共有职工、职工家属以及冶建等合作单位的职工共近万人。

“我们每天早上在山脚下坐卷扬机上矿工作,以前每天上班,密密麻麻地排满人等着坐卷扬机。”叶新明说。而据现在还住在屯秋铁矿附近的人说,屯秋铁矿生活区有一个街市,这个街市过去很热闹,有邮局、银行、商店,街上来往的人既有矿上职工也有周边村民。现在,即使逢年过节街上也没有什么人了。

柳钢矿业公司的职工黄忠云从上学开始就在屯秋铁矿生活,当年热闹的场景她至今印象深刻。黄忠云说,矿上那时有露天电影,如果哪天要开演,还没天黑广场上就被占位的小凳子挤满了。随着矿区基建的逐渐完成,以及市区矿业公司的建成,矿上的职工渐渐迁出,如今还在矿上的只有百来号工作人员,主要是满足铁矿日常的工作需要。

在这个街市,记者看到,当年的邮局已废弃,只有斑驳的绿墙、绿漆铁门,还依稀地让人看出它曾是邮局。生活区里最初建起的红砖平房已无人住,而年代久远、曾是工人食堂的石头房子,只剩下一面墙壁。

别样的矿上生活

据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矿山职工和家属有4000人左右,矿区内幼儿园到高中都有,包括柳钢“三中、四小、五幼”,除了电影院,还有篮球场、足球场、标准游泳池、歌舞厅等。

黄忠云说,过去,矿上的人要到市里,可以选择坐班车,也可以选择坐火车。班车有两趟,一趟到鹿寨,一趟到柳州,火车只有一趟,就是从南站到拉洞的。那时候的火车还是蒸汽机车头,车厢里是木头靠背椅,就和现在电影中的老火车一样。

屯秋铁矿毗邻鹿寨、柳城、融安和桂林永福县,在矿上,人们有“吃在柳城、住在鹿寨、喝永福水、去融安上班”的说法。原来,过去柳城东泉的菜农,都是搭南站-拉洞火车,到屯秋卖菜,所以矿上人们吃的菜都是东泉乡的菜;而大家喝的水则是从永福方向流过来的;矿上的生活区在鹿寨县境内,但开采区则在融安县。

因为矿区就像一个小城,所以矿上的人们彼此之间都很熟悉,像林师傅和黄忠云,虽然年纪相距甚大,但是彼此聊天时都叫对方的外号,“在矿上,大家都喊外号,没有谁没有外号的。”林师傅说。

曾经热闹的矿区还有许多有趣的往事。比如,矿山上的莲藕塘,据黄忠云说,曾经有个水塘,有人无意中扔了一截莲藕下去,谁知这个莲藕竟然开枝散叶在塘里繁殖起来,更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莲藕塘结出来的莲藕竟会意外地粉糯好吃。矿上还流行打篮球、马拉松赛,也正是这样,矿区篮球队曾是柳钢系统内数一数二的强队。

老矿区新气象

经过58年的发展,屯秋铁矿如今仍在为柳州的工业服务,并且成为广西最大的铁矿。20岁出头的李来兴是矿上的一名年轻员工,今年4月,李来兴和工友们对破碎线的锤破机进行小改造,采用合金锤头代替普通锤头,平均工作寿命约70小时,比原用的普通锤头提高了20多倍。如今,屯秋铁矿的年产量达为20万吨,品位一直稳定地保持在47%-49%间,比去年提高了10%,充分发挥出了低品位矿石在配矿中的作用。

而近年来,“绿色矿山”的理念渗透到矿山的每个角落,比如在运输道路上,洒水车会频繁作业,将扬起的粉尘降服。矿业公司团支部书记李来兴介绍,公司正考虑将一套先进的BME抑尘系统移进矿山用,进一步改善工作现场环境;正着力上马2号、3号破碎线、半移动破碎线的除尘系统,引山泉、建水箱,对原矿洒水,设备安装后将大大降低破碎现场产生的粉尘;还设想在采区料场增加喷淋系统,循环利用沉淀池的水,在出料口进行喷淋,降低粉尘。

屯秋铁矿还努力降低能源消耗,降低选矿比,提高资源利用率,对开采完的矿区实行复垦绿化。今年3月份,矿业公司在屯秋铁矿8号排土场种植了1300株桉树苗,复垦面积达5000平方米。计划6月份之前在9号排土场种植5000多株小叶榕,撒草籽,复垦面积16000平方米。在矿山下面的生活区,今年以来还种植桂树苗250株,桉树苗100株,樟树苗40株。2

新闻推荐

无力还赌债 女子跳江寻短所幸被民警合力救下

今报柳州讯(见习记者张锐锐通讯员张文俊)3月14日晚10许,一年轻女子因自感无力偿还3万元赌债,在文惠桥欲跳河轻生,后经民警全力营救将其救下,并通知家属将她领走。当晚10时30分,记者赶到现场看到,该女子全...

鹿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鹿寨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