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的笑脸

柳州日报 2019-09-25 08:48 大字

韦碎勤张林声吴林福(左)石荣新韦碎勤在照顾卧病在床的母亲。四月十八日,吴林福在屋后搭建一个临时过渡棚子。石荣新在忙着建新砖房。平时,张林声会养鸡、种菜来改善生活。韦碎勤与其孩子在老乡家园的公共娱乐设施里玩耍。6月24日,吴林福转运竹子为建新房做准备。石荣新的儿子石红光幸福的一家。平时,张林声会把屋内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

故事背景:2019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燕茶村、融安县大良镇古兰村、柳江区老乡家园、融水苗族自治县拱洞乡高武村的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实施易地搬迁、转移就业等举措,众多贫困户也积极行动起来,齐心协力拔穷根、

摘穷帽,其中一些人成为预脱贫户,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本期主角:4名预脱贫户

出场人物:吴林福(三江燕茶村燕子屯人)、张林声(融安古兰村里居屯人)、韦碎勤(柳南区流山镇新艾村村民、柳江区老乡家园居民)、石荣新(融水高武村高武屯人),以及相关村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

预脱贫户:韦碎勤

年龄:36岁

心声:“我们有新房住,孩子有书读,一家人都很开心。”

预脱贫历程:2018年下半年,经过精准识别,柳南区流山镇新艾村村民韦碎勤与丈夫韦新现、母亲韦爱秀以及两个孩子搬进了老乡家园。老乡家园为柳江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

乔迁后,韦新现一直在附近工地从事搭建脚手架的工作。由于两个小孩还小,一个8岁,一个两岁,所以韦碎勤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照顾孩子。据夫妻俩初步统计,从搬到老乡家园至今,全家每月收入在3000元至4000元之间,并享受政府兜底购买的养老、医疗保险。

韦碎勤8岁的女儿在老乡家园配套的教育项目——沙子教学点读小学,学费、杂费等相关费用予以免除,并且每年还能得到500元的阳光教育基金,中午还可享用免费午餐。

据老乡家园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韦碎勤的住宅面积50多平方米,冰箱、彩电、热水器等电器以及沙发、床铺、衣柜等家具一应俱全。这些均是韦碎勤夫妻搬来老乡家园后共同努力挣钱购置的。

点评:韦碎勤人如其名。无论多琐碎的事情,她都会勤勤恳恳去做,其丈夫韦新现也踏实勤快。正因为他们不懒惰,没有“等靠要”思想,才能靠着自己的双手实现脱贫。

——新艾村第一书记王用江

本报记者 文鑫豪报道摄影

预脱贫户:吴林福

年龄:46岁

心声:盖了新房子,脱贫就有希望了,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预脱贫历程:1月、2月,开荒坡,种油茶;3月、4月,进茶园,采茶叶;5月起,拆旧房,建新房……

今年以来,在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燕茶村燕子屯,贫困户吴林福脱贫路上一刻也不曾停歇。8月下旬,吴林福一家四口搬进了面积9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如今,房子通过相关验收后,还将获得各类补贴共5万多元,大大减轻了这个贫困家庭的经济压力。

连日来,天气晴好。侗乡的田间地头,欢声笑语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吴林福和妻子梁彩容也在稻田里为丰收而忙碌。

今年46岁的吴林福和43岁的妻子梁彩容都是土生土长的侗家人,育有一儿一女。由于缺乏技术,腿部还受过伤,不能做重体力活,加上一对儿女正在读书,2015年吴林福被识别为贫困户。

帮扶人覃佳瑾说,近4年来,吴林福家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有了新房子后,生活条件变好了,人比以前更加勤快,性格也开朗了不少。今年底,这个贫困家庭计划脱贫摘帽。

点评:起新房,搞产业,吴林福一家的生活正变得越来越好。这不仅仅是吴林福一家的个例,更是燕茶人民在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下,一点一滴为实现脱贫摘帽奋斗的写照。

——燕茶村第一书记彭海宾

本报记者 黎寒池报道摄影

预脱贫户:石荣新

年龄:62岁

心声:“自从加入合作社,我们家的生活越来越红火。”

预脱贫历程:石荣新是融水县拱洞乡高武村高武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技术也没有文化,虽然早出晚归,但家庭经济仍十分拮据,是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8年3月,市东城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派驻高武村的第一书记李杰到任后,带动村民成立了高武村笑哈哈种养专业合作社。在李杰的动员下,石荣新加入了合作社。

石荣新不但参与合作社生态稻米的种植和禾花鱼、田螺的养殖,还在自留地里种了4亩勾滕药材,并于当年底就领到了合作社10800元的分红款。此外,大学毕业的儿子石红光不仅成了乡扶贫工作站的信息员,还受聘成为合作社的财务人员。

按照合作社年初制定的订购合同,预计石荣新种植生态稻米有1800元收入,养殖鱼、螺预计有1000元收入,加上儿子每月2200元的工资和6000多元的合作社工资,石荣新一家的日子将会越来越红火。目前,石荣新一家新建的砖房即将封顶,预计年底可搬进新居。

点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石荣新一家的现状充分印证了这句话。我们坚信,在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支持下,他们一家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高武村驻村第一书记李杰

本报通讯员韦鼎标报道摄影

预脱贫户:张林声

年龄:72岁

心声:“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2016年我建了新房,又有低保金、养老金,生活有了保障,脱贫有望了。”

预脱贫历程:古兰村里居屯村民张林声自女儿外嫁、老伴去世后就一直独居。2015年开展精准识别时,他因房屋破旧、家里缺乏劳动力,被识别成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6年,村支书覃彩榴和帮扶干部在详细了解张林声的情况后,帮他申请了危房改造,当年获政府补贴26000元,加上女儿的资助,张林声建了面积40平方米的砖混结构新房。

由于张林声年纪大,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政府采取了兜底脱贫的政策。目前,张林声每月享有319元的低保A类扶持资金、121元的养老金,今年还有745元的地力耕地补贴,全年收入可达6000多元,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平时,张林声会养鸡、种菜来改善生活,新宅也是打扫得干干净净。在送别前来询问生活情况的覃彩榴时,老人高兴地唱起了歌曲《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表达他的喜悦心情。

点评:张林声名副其实,整个屯的群众都知道他很爱唱歌。自从生活有了保障,张林声也精神、开朗了很多,时常会在村里唱歌,感谢党和国家对他的帮助,歌唱祖国的繁荣富强。

——古兰村支书覃彩榴

本报通讯员覃庆和唐洪 刘梁春

报道摄影

新闻推荐

紧密结合实际 确保取得成效

日报消息(综合记者通讯员报道)16日,柳北区、城中区、鱼峰区、柳南区、柳江区、北部生态新区分别召开工作会议,启动“不忘初心...

柳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柳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