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钻研核雕技艺十余载,义务传授技艺,帮助残疾人就业,被评为今年5月“安徽好人” 小小核雕传真情
吴杰在向大学生义务传授核雕技艺。(吴杰供图)
拇指尖大小的一颗橄榄核,却被雕刻成了栩栩如生的弥勒佛、罗汉像,把玩在指尖,令人爱不释手。
今年刚30岁的六安市舒城县晓天镇青年吴杰,用手中一柄刻刀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吴杰同时还免费为六安市残疾人培训核雕技术,让那些心灵手巧的残疾人也有了一技之长。
醉心核雕
近日,记者走进吴杰设在六安市特殊教育中心的办公室。墙上挂满这着他参加各类核雕比赛所获的荣誉证书和奖杯以及他的核雕作品的照片。吴杰脸上始终挂着淡淡的笑容。说起自己在核雕上的成就,他总是谦虚地摆摆手,说还有很多要学的东西。
吴杰出生在舒城县晓天镇,父亲是一名木匠,擅长传统中式家具的雕花。父亲一斧一凿之下,平凡的木头上也能“开出鲜花”。耳濡目染之下,小吴杰产生了莫大的兴趣。2006年,17岁的吴杰到浙江舟山游玩,当地核雕产业发达,第一眼看到师傅们在小小的桃核、橄榄核上雕出栩栩如生的人像,吴杰陶醉其中,流连忘返,暗暗下定了决心,要让核雕成为自己终生的事业。
“初生牛犊不怕虎。那时候我买了几本关于雕刻的书籍,也没有正式拜师,就在舟山找了一间出租房,开始琢磨核雕。”说起当年自己摸索核雕技艺的过程,吴杰记忆犹新。每天早上天才蒙蒙亮,吴杰就爬了起来,对照着书上的内容以及当地师傅的作品开始琢磨核雕技艺,一直到夜里二三点。眼睛累得受不了了,他才躺到床上休息。“那时候初学技术,一整天攥着刻刀,盯着桃核,到晚上手都僵住了。”吴杰的生活中只剩下了手中的刻刀和桃核、橄榄核。
也许在核雕上确有天赋,吴杰只用20天的时间就雕刻出了自己的处女作:长串十八罗汉——在一条项链上串起18颗由橄榄核雕刻而成的罗汉。一名在当地收购核雕的商人看到了吴杰的作品,颇为欣赏,用800元买下了这串核雕罗汉。吴杰第一次靠着自己的手艺吃上了饭。
几年下来,吴杰的作品从最初的质朴粗拙,到有模有样,再到工艺考究,如今早已刀法老练,成就了自己的风格。学无止境,2013年,他拜师北京一位画家,学习绘画以提高自己的核雕技艺。2014年,吴杰获得了人生最大的认可,在文化部组织的首届全国民间核雕艺术大赛上,他的作品《三面十八罗汉》一举获得了金奖,成为南派核雕的代表人物之一。如今吴杰亲手雕刻的核雕作品早已价值不菲,一个小拇指大小的核雕罗汉像,能卖到8万元上下。
义务传授
7月3日,在金安区张店镇的家中,聋哑人左媛媛正在专心致志雕刻着手中小小的橄榄核。刻刀一刀刀削下,弥勒佛憨态可掬的笑容逐渐浮现在橄榄核上。作为吴杰在六安的第一批学生,左媛媛已经学习核雕3年了。
橄榄核初步成型,左媛媛冲着吴杰笑了起来,把作品递了上去,比划着手势请吴杰指教。吴杰也比着手语、配合着文字,指点左媛媛作品中的不足之处……
在传统技艺的圈子里,一直流传着一句老话:“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因为竞争激烈,一些传统手艺人在盛年时往往很少收徒或者藏着绝活不授。然而年轻的吴杰完全没有这份心思,让家乡六安更多的人学会核雕一直是他的一个梦想。
“我老家在大别山的深处,有不少残障人士。我从小就知道他们生活不容易。现在我有了手艺,也有了一定的积蓄,就想着,能不能让残疾人学习核雕这个手艺,一技傍身,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说到做到,2015年下半年,吴杰从苏州回到了六安,开始筹建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在当地残联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很快,他在金安区三十铺设立了核雕实训场所。当地残联为他找到了100余名愿意学习核雕技艺的残障人士。2016年5月,吴杰开始免费为这些残疾人开展核雕培训。左媛媛、方刚这些现在在六安小有名气的核雕师,都是吴杰第一批弟子,学成出师之后,在吴杰的核雕公司从事雕刻工作。
“以前没有接触过残疾人,给他们当老师后,才知道他们不容易。”吴杰告诉记者,他一开始完全不会手语,只能在特校教师的帮助下,用文字和学生们交流。在工作上课之余,吴杰主动和学生们接触,向他们学习手语。慢慢的,吴杰也可以用简单的手语和学生们交流了,“我手语不精通,但是能用手语和学生们交流,我比得了奖还高兴。”课上课下,年轻的吴杰成了学生们的朋友,不仅仅为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难题,还比划着为学生们讲述了不少同样残疾的核雕师们的故事,鼓励他们坚持学习。
“这些聋哑人虽然交流困难,但外界对他们的干扰也小,只要肯干,学习核雕反而比普通人更容易入门。”吴杰说。了解到聋哑人学习核雕的优势,吴杰希望能让更多聋哑孩子掌握核雕这门技艺。2018年,吴杰在六安市特殊教育中心开设了核雕专业课,专门为残疾青少年教授核雕技艺。“现在有50多个孩子在我这里学习。这些孩子真的很聪明,才学了一年时间,有3个孩子刀功比苏州那边年轻师傅还要稳。只要他们肯继续学,将来一定能在核雕圈子里创下一番名堂。”说起自己的学生,吴杰语气中透露着满满的自豪。而学生们不知道的是,这些年为了他们学习核雕,吴杰已经投入了300余万元资金,甚至还耽误了自己在苏州的核雕生意。
爱心助残
帮助聋哑人学习核雕,吴杰最终的目的是让他们有一技傍身,能靠核雕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在左媛媛的家中,她把最近雕刻出的几件作品拿了出来。看到学生的作品日趋成熟,吴杰非常高兴。每件作品1200元,吴杰当场就把货款给了左媛媛。在纸上,左媛媛告诉记者,由吴杰免费提供原材料,她现在每个月依靠核雕,可以有四五千元的稳定收入。“左媛媛、方刚,还有四五个聋哑青年,他们算是出师了,即便不在我这里,他们的作品拿到市场上去都是有一定价值的。而且,只要坚持不懈,他们进步的空间还很大,将来收入只会越来越多。”吴杰一边和记者交流,一边用手语鼓励着自己的学生。
“吴老师年轻,一点架子都没有。多亏了吴老师帮助,我现在每个月都有4000多元的稳定收入。前段时间吴老师还鼓励我,说我的作品再过几年还能涨价呢。”看到记者,左媛媛在纸上写下了自己对吴老师的感谢之情。
“残疾人就业还是面临着一些困难。不仅工资不高,有的还被孤立,甚至还有歧视现象,但是核雕制作在家里就能完成,非常适合残疾人,收入在当地也算不错。我希望通过我的微小努力,让六安更多的聋哑人能够吃上核雕饭。”吴杰说。
今年吴杰还与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设了“民族工艺制作”课程,想让对核雕感兴趣的普通学生也有学习这门技艺的机会,把这一“非遗”技艺传承下去。不仅如此,下半年吴杰还想在老家舒城县晓天镇以及霍邱县开设脱贫技能培训班,“不仅仅是聋哑人,我现在也想让有意愿的贫困户、贫困大学生学习核雕技术。大别山区资源丰富,除了橄榄核之外,脆桃的桃核都可以成为雕刻材料,还有很多我们想不到的材料都有可能制作成核雕作品。我也愿意和贫困户们一起探索核雕增收脱贫的更多办法。核雕虽然小,但却能让聋哑青少年、贫困群体获得生存的技能,实现人生价值。”吴杰说。
【记者手记】
年纪轻轻的吴杰在取得让同行瞩目的成就之后,并没有洋洋自得,而是帮助他人,授人以渔,让手中的刻刀成为家乡残疾老乡们的饭碗。他在小小的核雕之中,刻下了令人动容的真情。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吴杰也获得了成长。心中有爱,创作的作品就更有美感,也更有了境界。
新闻推荐
兴产业促脱贫助振兴 舒城县以脱贫攻坚政策措施落实推动乡村发展
熊冰雪本报记者黄雪彦近年来,舒城县坚持规划先行,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舒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舒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