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户”带“小户”携手奔富路 舒城县汤池镇中药材种植助农脱贫增收

皖西日报 2019-06-11 14:49 大字

汪娟娟 本报记者 黄雪彦

初夏时节,中药材基地里已经钻出地面的白芨茎叶舒展开来,颜色嫩绿,远远望去,像一片绿色的草坪。白芨挺着窈窕身姿,缀着的紫色花串娇俏可爱,放眼望去看不到边际,仿佛一片紫色的花海,蔚为壮观。蜜蜂、蝴蝶来回飞绕,更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这片原生态中药材基地位于舒城县汤池镇,占地总面积近千亩,基地涉及常院、镜石、茶亭、王河、郭河等六个村,除了白芨,基地种植的品种还包括:七叶一枝花、凤仙花、桔梗、决明子、元胡、贝母、红花等各类名贵中药材一百多种。

据基地负责人顾朝阳介绍,汤池镇境内山区资源丰富,这几个村里的地质、土壤,十分适合发展原生态中药材种植。短短几年时间,他从最开始承包600多亩土地发展小规模试验种植,到打开市场销路,将药材销售给药厂加工成药品再流通到市场。尝到了“甜头”后,顾朝阳迅速扩大种植规模。2017年,他在常院村、王河村、郭河村等村两委的帮助下又将土地面积扩大到近千亩,药材主要销往亳州、北京的药材市场、全国各地的制药厂、药材加工厂等。在药材种植繁荣的同时,该基地更带动了镇内数百名贫困户和农户的发展。

“我们不仅聘人来基地帮忙种植、除草、施肥,也免费给贫困家庭赠送药材种子,并教给他们种植技巧,让他们在自家地里也能种成药材,然后我们还会负责回收他们的药材。勤劳一点的贫困户,一年能增收五六万元。”顾朝阳自豪地说。目前,顾朝阳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承包土地涉及300多户农户,其中贫困户50户300多亩,贫困户每户每年稳定收益6万元,解决了200人就近务工,其中贫困户30多人,平均月工资1000元,忙季月收入能达到2500元。

在常院村一片10多亩的白芨种植地里,种植户常迎春正忙着查看白芨长势。常迎春表示,照目前情况来看,明年将会迎来丰产季,这片白芨预计产量7万斤,按照当前市场价格研判,预计销售收入突破百万元。“正常情况下,白芨每三年一产,质量最好,到丰产季平均一亩地产量400-600公斤,市场价格在200到300元一公斤。我们一般将这些药材晾干后集中卖,当地也有不少药材老板直接看上了我们这的白芨,直接跟我们买。”常迎春高兴地说道。

常院村党支部书记龚巧云告诉记者,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不仅让大户收入巨大,同时也吸纳了村里的贫困户,他们通过“两入”(入土地、入劳力)获得“三金”(土地流转金、基地就业金、分红金)收入,有效拓宽了贫困群众持续稳定脱贫增收的渠道,更激发了贫困户发展生产的内生动力。

近几年来,舒城县汤池镇聚焦镇情,精准把脉,因地制宜,凭借依山傍水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原生态特色产业,创办手工作坊、农民合作社、产业种植基地等经营实体,建立“带头人+经营主体+农户”、“带头人+基地+农户”等机制,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多元化经营,加强与农产品初加工、手工作坊等新业态、新模式进行融合,通过订单收购、股份合作、保底分红、吸纳就业等方式联结小农户、贫困户,带动当地群众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该镇的多项举措,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带动了乡村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又推进了美丽乡村建设,助推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新闻推荐

舒城防洪工程开工建设

本报讯近日,总投资13.6亿元的杭埠镇防洪工程顺利开工建设,工程预计在2022年8月份完工。该工程主要涉及丰乐河右堤、杭...

舒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舒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