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州有好水,好水配好茶

合肥晚报 2019-04-15 01:01 大字

正是春茶上市时,每当这个时候,省城的朋友总是以羡慕的口吻说,可惜我们合肥不产茶,还是你们六安人有口福!

此言差矣,庐州历史上是产茶的,比如巢湖苏湾的苏居茶、庐江的白云春毫、浮槎山的野茶等,而且还有上等的烹茶用的山泉水。

不久前,安徽广电集团拟投拍电视剧《安徽人在安徽》,研讨会上,担任艺术总监的著名演员果静林(《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高洋扮演者)问我,安徽有什么土特产?我告诉他,与安徽地跨秦岭、淮河地理位置有关,安徽北方出好酒,安徽南方产好茶。

因为是六安人,可以说从小就是让大别山区的茶水泡大的,而这些茶,在历史上有个名字,即“庐州六安茶”。

这要从庐州府的建制沿革说起,明朝时开始设置的庐州府管辖范围很大,包括六安、无为二州,以及合肥、庐江、巢县、舒城、英山、霍山六县。一直到清朝雍正二年(1723),六安升为直隶州,划英山、霍山属之,才从庐州府分出去。

由此可知,历史上六安曾属于过庐州管辖,六安茶被称为“庐州六安茶”也就不足为奇了。

长江中路老省政府历史上是大书院所在地,那里有副著名的楹联:“率五属,无、舒、庐、巢、合;进一位,公、侯、伯、子、男。”上联中的五属,指的就是晩清时庐州府管辖的无为州、舒城县、庐江县、巢县、合肥县。由此可见,舒城小兰花当年也是庐州茶。

据安徽农业大学著名茶叶学教授丁以寿考证,安徽地区的饮茶、种茶、制茶,始于三国之前。

我国著名茶学专家陈椽教授著《安徽茶经》(1960年出版)载:“传说在清朝以前,当地士、绅阶层极为讲究兰花茶生产”,“香味突出的舒城兰花茶”提出“大兰花茶一芽四、五叶,小兰花茶采一芽二、三叶制成”。1979年由他主编的《制茶学》和《中国名茶研究选集》阐明,舒城小兰花茶与碧螺春、太平猴魁、涌溪火青、六安瓜片、铁观音等名茶同在清朝创制,兰花茶迄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

记忆里的舒城小兰花最大的特点是亲民,以味道醇厚、价格适中为普通消费者青睐。

自古好山出好茶,合肥地区的山属于大别山余脉,自然也有零星香茗。

巢县曾属于庐州府,而今巢湖市又复归合肥,而巢北的苏湾和庙岗都产茶叶,而且香高、味正、经泡,“苏居翠绿”和“浮槎佛茶”是其中著名的品牌。

几年前我在浮槎山采访,曾在山上的大山庙喝过昌学法师招待的茶。他告诉我说:山上的茶只采一季,名曰“浮槎云雾”。

而喜欢茶道的沈晴女士则将我带到了庐江的白云禅寺,沿着台阶向上走,两侧全是茶树,簇拥着山顶最高处的卧佛塔。远远望去,视野之内的山坡上完全被翠绿的茶树覆盖。

“真是一塔观三地啊!北面种的是舒城小兰花,西南面种的是桐城小花,庐江这边种的是白云春毫。”

她领着我登上卧佛塔,指着不同方向的山坡对我说。

我脑海里冒出了唐代茶圣陆羽引用秦汉以前的著作《桐君录》上的文字:“酉阳、武昌、庐江,昔陵好茗,皆东人作清茗,茗有饽,饮之宜人。”

我也算是一个资深的老茶客了,也喝过不少好茶,比如六安瓜片和太平猴魁等。安徽本就是出好茶的地方,全中国十大名茶就有四个在安徽。

但可能是出于口味的偏好吧,总感觉六安瓜片太俨,太平猴魁偏淡。尝了一口白云春毫,开始喜欢上了,色泽绿润,汤色明亮,香气清爽悠长,口感鲜淳回甘,甚得我心。

沈晴女士亲自为我们泡茶,一招一式透露出与众不同。

今天的合肥人喝的茶可谓五花八门,特别是功夫茶传入之后,铁观音、普洱茶、大红袍等发酵茶也大行其道。

但历史上的庐州人是只喝绿茶的,那时合肥的茶馆也十分有趣,说是茶馆,可没有一家的字号里带“馆”字,基本上都冠之以“园”或“楼”。

茶馆的经营模式也和别地不一样,早期的茶楼比较简单,对环境的要求不高,几张桌子、几条凳子就行,一杯茶、一碟瓜子、几块点心,客人可以自带茶叶,收费低廉。

收费方式也和别地不一样,是先吃后付钱。顾客喝茶,按每人每次收水费。所谓每次,是不论顾客喝多少壶水,都以进来喝茶到离开茶馆为一次。各种点心,每一瓷碟内配放五件,由跑堂端到顾客面前,最后以顾客吃掉的实际数量来收钱。

合肥的达官贵人里有一批人特别钟爱庐州茶,比如段祺瑞,人们习惯称他为“段合肥”。其实他是六安人,1865年出生于六安县太平集,长到6岁才随祖父迁至合肥定居。

据说他的父亲非常喜欢喝茶,但又不是很富裕,便钟情于价格相对便宜味道却很醇正的舒城小兰花。

喝茶人对泡茶的水特别讲究。

本来井水作为日常生活用水,其清冽甘甜已经无可挑剔。但用于烹茗则稍逊一筹。因为井水属于城市地下水,难免遭遇下水道、厕所等不洁渗水的影响。茶圣陆羽评天下名水,将其分为二十等,并简单地概括为“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好茶的确要有好水泡,古人云:“精茗蕴得,借水而发”。无论是多么名贵的茶,只有用好水去烹煎,才能将那浓郁的茶香尽情地发挥出来。

过去讲究一点的合肥人是钟情于山泉水的。那时,东乡的龙泉山、浮槎山下,经常有驮着木桶的小毛驴,里面装满泉水,一路颠簸,专门卖给那些有钱人家。

龙泉山的泉水水温常年18℃,味道甘甜,不愧为庐州第一泉。继陆羽《茶经》之后,我国又一部重要的茶道研究著作《煎茶小记》,就是唐人张又新饮用了龙泉山水烹茗之后所著。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也曾慕名来此游览,把龙泉山水评为“天下第十三泉”,并立碑为记。

庐江人也同样讲究,当地除了产白云春毫,附近还有三处冷泉,分别是百花寨、三冲、老和尚包。

现在的合肥人更有口福了,不仅有各种名茶,泡茶用的也是来自大别山的山泉水。而且省里已在规划用涵管引入龙河口水库的水,届时,用大别山的水泡大别山的茶,一定别有一番风味!

□李云胜

新闻推荐

特色产业织就乡村振兴画卷 舒城县百神庙镇产业促就业工作侧记

本报记者杨曦黄雪彦进入舒城县百神庙镇舒楼村,时不时传出淡淡米香,寻着香味,映入眼帘的是几座白色的厂房,只见一块写...

舒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舒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