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织就乡村振兴画卷 舒城县百神庙镇产业促就业工作侧记

皖西日报 2019-04-02 16:02 大字

本报记者 杨曦 黄雪彦

进入舒城县百神庙镇舒楼村,时不时传出淡淡米香,寻着香味,映入眼帘的是几座白色的厂房,只见一块写着“安徽鑫永味食品有限公司”的牌子竖立在厂房大门口。

特色小吃进了厂房上了车间

“这个厂是2017年在我们村落户的,主要生产加工制作我们当地的一些特色手工小吃,像米饺、春卷、糍粑、蒿子粑粑、糯米圆子之类的。”舒楼村党支部书记钟读文介绍道。

在钟读文的陪同下,记者进入了厂区内,见到了正在忙碌的公司负责人韦传生。他告诉记者,为了确保生产安全、卫生,除了上下班时间,厂房大门都是关闭的。“米饺、糍粑、春卷是常年都有的,蒿子粑粑、糯米圆子、豆腐圆子是季节性的。”韦传生告诉记者,他们生产的百神庙米饺,坚持传统工艺流程,严把原材料关,绝大多数食品都是人工制作,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米饺的美味。记者穿上厂内提供的白色工作服,戴上生产帽进入了生产车间看到,几十名工人分散在各个操作间,将食材打粉、上屉、蒸煮,水气氤氲,米香扑鼻。几名负责包米饺的工人,将擀好的饺子皮包馅,装盘,动作娴熟又稳当。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厂内的工人都是从本地招聘来的,其中还有3名贫困户。在春卷生产车间的钟玉菊是舒楼村莲塘村民组的贫困户,因丈夫生病,家中缺少劳动力致贫。“之前都在外面打工,小孩上学又没法照顾,后来我听说家里建起了米制品的生产厂,生产的都是我们当地的特色小吃,基本不用培训就能上手,我就在这里打工。省去开销,一个月比在外面还能多赚了一千多块呢。”钟玉菊告诉记者。

据韦传生介绍,该公司生产的传统小吃远销上海、江苏等地,仅2018年年销售额就达到了500万元,并直接带动周边30多户村民致富增收。

孔雀开屏迎了客人富了农家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舒城百神庙,舒平脱贫来。”孔雀在我国文化中是吉祥幸福的象征,现如今,对于舒城县百神庙镇舒平村的村民来说可谓是,观孔雀开屏,迎脱贫致富。2017年,退伍军人叶飞带着该村村民投资160万元建设了占地面积约40亩的飞鸿孔雀园。在孔雀园中,叶飞养殖着近千只大大小小的孔雀。有刚从孔雀蛋里孵化出来的小孔雀,有正在翩然飞舞的成熟孔雀。

据叶飞介绍,“孔雀贵为‘百鸟之王’,它浑身都是宝,除了观赏价值高,孔雀肉和孔雀蛋可以用来食用,孔雀羽毛还可以做成工艺品,甚至孔雀粪便还具有巨大的药用价值。”

随着孔雀养殖技术不断深耕,飞鸿孔雀园的养殖规模正在扩大,已经有6户村民加入进来,吸纳12户贫困户就业。

“我们将把农家乐和孔雀园相结合,打造‘孔雀美食一条龙’,如养生汤、孔雀酱等,下一步还准备将孔雀园打造成集观赏、学习、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场所,带动更多的贫困户一起通过搞特色养殖走上脱贫致富路,让舒平村的‘金凤凰’飞出去。”说到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叶飞表示信心满满。

舒楼村、舒平村只是百神庙镇发展特色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镇以产业就业扶贫为抓手,把镇、村、组、户、人有机串连在一起,探索出一条产业就业兴旺、精准脱贫的乡村振兴之路。在产业就业扶贫中,该镇统筹考虑产业现状、群众基础、新型主体积极性等多方面因素,立足村情,因势利导,重点支持安竹工艺、明公养殖、双塘千亩稻田养虾、金桥农林、景林禽业、杨圩光伏、和平馨宇蔬菜、金东养鸡、香泽社优质水稻、女占塘养鱼等10大产业扶贫基地建设,通过产业基地建设带动辐射群众脱贫致富。截至目前,这些产业基地已直接吸纳、带动553个贫困人口就业,年均增收6000元。

新闻推荐

体验采茶乐趣 重温红色记忆

3月29日,由20多家安徽地方媒体组成的采风团队走进舒茶镇,深入“华东首家红色茶旅体验基地”参观采访,对这一新兴的红色...

舒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舒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