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政府信任放权 志愿服务高效“舒城模式”值得借鉴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6-07-12 08:34 大字

[摘要]“舒城模式”值得借鉴

■ 本报记者 陆杨 张波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记者在舒城县采访时发现,当地政府部门积极对接志愿者队伍,大胆地将安置点的后勤服务“打包”交给志愿者团体,取得了良好效果。

7月9日一大早,记者来到桃溪镇中学的受灾群众安置点。一进大门,便看到几个年轻人在一个工作台前登记。交流后得知,他们是住在附近的高中生,看到安置点里受灾群众需要帮忙,便决定临时加入志愿者队伍。

“登记是第一步,后续的工作我们还会有人来指导他们。 ”安置点志愿者队伍负责人李永生告诉记者。

李永生是舒城县义工联合会的会长,也是现场志愿者队伍负责人,负责志愿者招募、管理以及服务工作。

李永生告诉记者,洪灾发生后,他们立即向地方政府请战,得到了重视。“县民政和县妇联很快和我们联系,要求我们分散到各个安置点内,参与后勤服务工作。 ”李永生说,相比于专业性很强的抗洪行动,后勤服务工作更适合志愿者。

舒城县政府部门之所以如此积极对接李永生,和他的知名度、影响力分不开。李永生告诉记者,他有17年的志愿服务经历,不仅是义工联合会的负责人,也是壹基金六安地区等多家公益组织的联系人。政府部门相信他和他的团队有能力、有资源做好工作,向他们让渡了一部分权力。

“每个安置点的志愿服务,由一个志愿者团体的负责人指导,这个安置点内的所有志愿服务都放心地交给他,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志愿服务不重叠,保证安置点有序运转。 ”桃溪中学安置点临时党支部书记、桃溪镇党委副书记朱俊华解释说。

朱俊华告诉记者,舒城县各类志愿者团体有很多,如果所有志愿者队伍都涌入一个地方,势必造成资源浪费,也影响志愿者积极性。因此,当地民政、妇联等部门决定,由一个志愿者团体负责一个安置点。

对于这样做的好处,安置点里来自红光村的村民任奇来深有体会。 “志愿者统一穿着蓝色马甲,便于识别,他们白天帮我们分发物资,晚上还组织我们看电影,非常好。 ”任奇来表示,“蓝马甲”在安置点内早已是一道风景线。

“政府信任我们,我们自然要做到最好,让政府和群众放心。 ”李永生表示,志愿者团体在救灾时是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政府部门只要组织好、对接好,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闻推荐

六安“三把尺子”量身打造美好乡村

本报讯(记者 张大鹏)作为全省美好乡村建设布点最多,首批重点建设示范村最多的市,六安市用群众意愿、科学规划、因地制宜“三把尺子”作为衡量美好乡村建设的标准,首批231个中心村,83个重点示范村基本建...

舒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舒城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