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围炉夜话听心声

安徽日报 2014-02-13 23:04 大字

■ 本报通讯员 陈胜本报见习记者 袁野

春节刚过,在舒城县百神庙镇中心村束学唐的家中,五台炉火烧得正旺。趁着过年大家还没返城,村支部书记汪诗书召集了30多名村民围炉夜谈。

“你们常年在外,见多识广。我请大家来,就是要听听大家对村里发展的建议,对我们工作的意见,对下一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看法。”把《征求意见建议表》发下去后,汪诗书没有多余的客套话,开门见山亮出了这次夜谈的本意。

在苏州创业的张兵先打开话匣子:“这次回家,看到村里开通了路灯,水泥路修到家门口,清理了两口水塘,景观树也种起来了,我感到变化确实大。不过我担心,现在很多村子都千村一面,一点特色都没有,我怕我们村以后也会这样。 ”听完张兵的发言,党员潘文生接上来:“我在杭州打工10多年了,这次回家,看到村里变化这么大,心里高兴。但很多沟渠不像以前那样清澈了,周围也有人说现在水塘的淤泥多,化肥农药的使用导致水质变坏,鱼儿都见不到了。 ”耐心听着大家的意见,汪诗书对在外创业人士给予家乡建设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 “对村里环境的整治,我们也考虑了很久,除加大宣传力度外,根据‘三线三边\’整治部署,村里今年将在清淤河塘、疏浚沟渠上加把力,以还村民一片青山绿水的好环境。 ”

村民蔡家柱在外打工,孩子留在村里,这是他心里最放不下的事。“我认为,有些事情的办理要因地制宜,如小学教学点的撤销,不能光根据学生少就随意撤销一所小学,有的小学虽然只有十来个学生,但一旦教学点撤销,这些留守儿童由于没有父母陪送,加上路途遥远,很可能就不能上学。 ”话虽不多,但引起大家的共鸣……

意见一条条,建议一箩筐,事事关乎村民们的切身利益、生活福祉。能做主解决的,村干部当场给出了肯定的承诺;不能立刻解决的,村干部也耐心作出了解释,务求村民满意。

“我们村2200多号人,三分之二在外务工创业。他们见多识广,点子多、想法多,对家乡建设的要求也高。和他们聊聊,既是对我们村干部的鞭策,也是自我激励。 ”两个多小时的围炉夜谈结束时,汪诗书告诉记者。

新闻推荐

面对家暴,勇敢说“不”

■ 本报记者 贾学蕊本报通讯员 方芳玫瑰象征着甜蜜美好的爱情,然而在离婚诉讼庭审现场收到丈夫送上的玫瑰花,深受家庭暴力侵害的江婉(化名)只能报之以凄然冷笑。不久前,经舒城县法院判决,江婉与丈...

舒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舒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围炉夜话听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