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老城区不能没有一座旧书店

庐阳 2015-04-16 23:08 大字

4月8日,经营了23年旧书买卖的朱传国,人生轨迹再次被改变:他和太太经营了15年的增知旧书店,在这一天被热心的市民挤爆。此前一天,“合肥旧书店老板被查出癌症”的消息在网上扩散、引发关注。小小旧书店,牵动了许许多多的爱书人,一场“疯狂采购”就此展开。 4月12日,旧书店和这座城市的爱心之举登上了当晚央视的《新闻联播》。4月14日,朱传国告诉记者,几天来他旧书店的营业额已达到12万元。

挚爱,方寸之地以书会友

“这本《搜寻红十月》是刚刚淘到的,上世纪80年代的畅销书,冷战军事题材小说。真是惊喜。旧书店就是这么个神奇的所在,无论之前多少人去过,你还是能淘到自己的心爱。”4月13日,市民郑先生在增知书店找到了几本甚为合意的书。

“商务印书馆,1982年出版,捡漏了。”虽然只有八成新,这本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还是给了某高校的杜教授,这个书店的老主顾又一个惊喜。

近日来到增知书店的不少人,很多是老客人。十几二十年来,他们追寻旧书的足迹从旧书摊扎堆的三坊巷到宿州路,最后只有六安路上的这家增知书店可以淘一淘。

朱传国回忆,上世纪90年代末到2000年左右,而今商之都边的三坊巷有五六家旧书摊,宿州路庐州烤鸭店边也开有几家旧书摊。而后,历经市场整顿、电子阅读兴起、市民藏书意识提升,旧书市场日渐萎缩,“现在我们是全合肥最后一家旧书店了。”

1993年入旧书行当的朱传国秉持的理念是“以书会友”。这几天,新老朋友的到来让病中的他气色好了许多。“这么多年收书、卖书,发现普通市民家其实也藏有不少好书。合肥爱读书的人还真不少,这座城市是有文化底蕴的。这些年,我也在我所挚爱的这块方寸之地,以书会友,把谋生转化成了生活的情趣与意义。”

坚守,寂静一隅传承文化

台北有条牯岭街,40多年前,它是 “旧书店”的代名词,鼎盛时期旧书摊店密密匝匝,达80多家,“到牯岭街淘书去”是当时台北“书虫”们周末的生活方式。如今,牯岭街依旧,真正意义的旧书店只剩下三四家。铅华洗尽,时光不再,书店年迈的主人们怀抱各自曲折的书人书事,在牯岭街拖着长长的旧影,渐远渐淡。  (下转第二版)(上接一版) 古老的庐州城又何尝不是如此。“1995年到2005年,是合肥旧书店的鼎盛时期。大批企业改制让一些原在文化馆、图书室收藏的图书流入市场,旧书量井喷,掀起了一股热爱读书市民的淘书热。”朱传国说,除了骑着三轮车走家串户收书、从废品站“寻宝”,那些年,他也常常去合肥旧货集散地花冲公园淘书、囤货。“从我手上经过的书不计其数,虽然散乱,但也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奇妙秩序。时间流转,我似乎也能从手上的这一本本书中,摸出几分文化潮流趋势的脉络。

“一个城市一定要有书店,而老城区,一定要有旧书店。这是城市的文化记忆,在沉淀中流转、传承,越走越远。”

朱传国说,2010年以后,增知书店的生意状况每况愈下,每年的利润仅仅四、五万元,生病后,更是降到2万元左右。但在这繁华城市的寂静一隅,他把他的坚持看作对文化传承的责任。“即使只是一个不起眼的旧书店老板,即使在纸张的霉味中度过余生,我也要有自己的坚守,我要为这个城市。守护住最后一个旧书店。”

期盼,流水不腐万卷不息

“我不想做一个唯利是图的生意人,却想做一个文化的摆渡人。”增知书店中,朱传国收来的书多是文史哲方面的现代书籍,以及一些古籍。“卖座却没有‘营养\’的书我不收,也不卖。我卖的书,是我的品味,更得是这座城市的品味。”正是因为这样的坚持,增知书店的背后聚集了这个城市中越来越多的爱书者、文化人。朱传国的顾客有很多都慢慢成了他的朋友,他们爱惜增知书店,也懂得朱传国的内心。

2013年,朱传国被查出了直肠癌,需要住院治疗。他没有办法再骑车到外面四处去收书,只能靠书店的库存维持生计,“很多时候老朋友来了,找不到新书,只能空手而回,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但又无能为力。

“一位陈先生,45岁左右,15年来坚持在我家买书,也是我的知己。前年盛夏的一天,他用一辆三轮车,将整整5蛇皮袋的书,一共有800多本送到书店门口,对我说:‘老朱,你安心养病,等你书店再开门没有新货源时,这些可解燃眉之急。\’陈先生坚持没有收我的钱,他说,文化人看不得文化人落难。瞬间,我感动地无以言表。”

日前发生在增知书店里的“疯狂采购”,给朱传国带来了这一生最多的感动。4月14日,他在微信朋友圈里写下:“好心的合肥市民帮我盘活了‘增知\’,也给了我半条命。”但是,朱传国依然在为书店的未来担忧着。他说:旧书店就是他的命根子,无法割舍。“现在店里库存大约四万册,以后越来越少怎么办?”

朱传国说:“我今生最幸福的事就是开了增知书店,它是我的精神偶像,我也希望它能成为合肥的一座文化地标,永远地活下去。我的病情未到生死关头,经济上也未到‘揭不开锅\’,所以好心市民和爱心企业的资金捐助我坚决不会要。如果大家愿意帮助我,我希望能够有人将文史哲方面的书籍送到我的书店来,我会按价收购,这已无关金钱,只希望能坚守一方文化阵地,让这个城市仅剩唯一的旧书店,能够流水不腐,生生不息。”

·杨璨 黄铮·

新闻推荐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庐阳斩获颇丰

本报讯 历时4天的第3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于8月23日下午在香港落幕,我区代表队载誉归来:45中学生肖乐天的论文《壶天宫钟乳石变色原因的探究》获全国一等奖,六安路小学三位同学马昊...

六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六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