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打响六霍起义第一枪

安庆晚报 2014-09-10 14:15 大字

[摘要]李 夏

 

1929年11月8日,六安县独山镇爆发了震惊蒋家王朝的暴动,打响了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六霍起义”第一枪。随即,鄂豫皖边区第三支红军队伍———红33师在此诞生,并于1930、1931、1947年三次设立县级政权。

一个雨后初晴的早晨,我们驱车来到独山镇,瞻仰这片红色的革命遗址。镇口,有一座高大的牌坊,匾额上书“苏维埃城”几个大字。穿过牌坊,我们便踏上独山古镇的石板路。此地享有皖西地域独特的江北徽派古民居博物馆之美誉。现存的中共六安县委、少共六安县委、六安县政治保卫局、六安县苏维埃政府、六安县革命法庭、六安县经济合作社、六安县赤卫军指挥部、六安县列宁小学、六安县苏维埃俱乐部、独山暴动指挥部,是全国罕见、安徽唯一完整保存着苏维埃时期集党、政、军、经济、文化、教育、司法于一体的县级机构旧址。

这十处革命旧址为清朝中晚期至民国初年的古建筑,灰砖墙,木结构,砂瓦屋面,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它们浸染着时代的风雨,铭刻着岁月的留痕……

1929年11月7日,敌六安县独山区自卫队团逮捕了区农协会秘书何寿全,搜去全区农协会员名单和一些重要文件。中共独山区委书记孟希贤立即向县委报告,县委和区委举行紧急会议,决定趁势举行武装起义。随后,区委分头召集各乡农协会员携带武器连夜到独山镇集合。8日拂晓,独山周围15个乡农协会员和群众2000多人,手持火枪、刀、矛等武器,将敌独山自卫团包围得水泄不通。由18名共产党组成的先锋队,闯进自卫团门哨,夺下哨兵枪支,农民军齐声放炮呐喊,坚决要自卫团全部缴械。自卫团吓得甩出了十几支抢,放出了何寿全及其所带文件、名单。但在这时,南岳庙反动民团100多人来援,开枪向起义群众射击,起义群众奋起反击,激战一个多小时,双方各有伤亡。敌人见起义群众越来越多,四处呐喊,便逐渐退去。独山自卫团见困守无援,便纵火焚屋,趁机突围,逃往淠河东部。起义队伍占领了独山镇,召开了2000多人参加的群众大会,宣布起义胜利,成立了独山革命委员会和一支70人的游击队。11月17日,游击队和赤卫军2000多人又进攻七区麻埠,投入了新的战斗。

在独山镇上,有一座清幽的院落,红柱青瓦、墙壁雪白,显得庄严肃穆。它就是“六霍起义纪念馆”。在这座纪念馆里,珍藏着许多珍贵的革命文物。“一镇十六将,独秀大别山”———这是独山镇人人耳熟能详的诗句。纪念馆里,展示着这十六位开国将军的生平事迹,以及更多烈士的生平事迹;甚至还有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和红一军军长徐继慎等塑像。在那血雨腥风、星火燎原的岁月里,他们率领千军万马在皖西大地上与反动派浴血奋战。

当年,他们以及更多的红军官兵们使用过的武器已经锈迹斑斑,他们阅读过的革命书籍已经泛黄变脆。但他们的革命精神和英勇事迹,时时昭示人们:勇往直前。

在六霍起义纪念馆里,还陈列着几位老一辈革命家的题词。刘伯承元帅的题词是:“燎原星火”;徐向前元帅的题词是:“在六霍起义中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李先念同志的题词是:“向牺牲在大别山区的烈士们致敬”;而邓小平同志题词的“六霍起义纪念塔”则高耸在镇外的山坡上,深情地俯看着脚下这片红色的土地。

新闻推荐

茶意点点幽

□ 鱼丽

六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六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