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名师解读2011高考说明(一)

安庆晚报 2011-03-23 23:10 大字

 

备受安庆市考生关注的2011年安徽高考说明已经出台。伴随着高考说明的出台,今年安徽省高考命题的方向和题型也开始浮出水面。和去年相比,今年安徽省的高考在考试内容上做了不少的修改,既删除了一些信息,也增加了部分知识点。即日起,本报推出《备战2011高考》专题,邀请安庆市各校名师解读高考说明,提出复习建议,帮助考生们更好的提高复习效率,赢战高考。此专题得到了市教育招生考试院的大力支持。

一、试卷形式分析

新课标体现了新要求,也出现了新变化。近两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题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作了很大的调整,且保持稳定。

1、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分别为“阅读与鉴赏”(66分)和“表达与交流”(84分)。从阅读到表达的形式更贴近考生的思维习惯,使考生能保持思维的连贯性和持续性,更突出新课标特色,更加注重对考生能力的考查。

2、主观题与客观题的比例。选择题分别是“论述类文章阅读”三题、“文言文阅读”三题、“语言文字运用”三题。

3、能力层次的变化。增加了F层次“探究”,并对相应的能力层次进行了调整。“鉴赏评价”降为D级,“表达运用”则上升为E级。新增的F类“探究”层次主要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即要求考生能够通过阅读文本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进行发掘,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进行探究,甚至要求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4、识记的内容更侧重于“常见”。《考试说明》规定了名句名篇默写的考查范围,这是以前没有的。初中10篇、高中20篇,共计30篇古诗文(含片段)作为考查范围,极大地减轻了考生的应试负担。

5、标点符号一般不单独设题考查。但这不意味着不考查,可能在写作中赋予适当的分值予以考查。

6、文学类文本阅读划定范围。小说与散文两种体裁的文章成为阅读的划定范围,更明确,更便于操作。

7、写作的要求更趋合理,更注重基本功考查。具体有以下几点:

(1)将原考纲规定“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它常见体裁的文章”更改为“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表述更加科学。

(2)要求作文“思想健康”,明确提出作文应该“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和主流文化导向”,这就要求考生作文要有鲜明的时代感,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3)要求“标点规范正确”、“不写错别字”。

二、2011《考试说明》的变化

2011年语文科考试说明在整体上几无变化,试卷结构和分值保持稳定。

1、附录二“古代诗文篇目”部分有不小的变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推荐背诵篇目撤下了《爱莲说》、《使至塞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游山西村》等篇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建议诵读篇目没变,《赤壁赋》、《蜀道难》一文一诗去了星号,《离骚》、《锦瑟》新加了星号;增加了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选修)》要求背诵的部分篇目,即《夜归鹿门歌》(孟浩然)、《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阁夜》(杜甫)和《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四首诗词,均加了星号,明确为2011年名句名篇默写范围。

2、就阅读材料来说,文体更为多样化,选材范围更加广泛。作文换了七个例题,作文题形式更加多样化,既有命题作文、话题作文,也有话题型材料作文,还增加了漫画作文。

3、安徽元素的渗透。“世博安徽馆”“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等安徽元素均体现出实效性、针对性的地方特色。

三、复习策略

1、研读《说明》,借鉴经验。考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对变化心中有数。同时参阅课改先行省的考题,如宁夏、海南、江苏等;尤其注重这些省份的“探究”题型。对“古代诗词鉴赏”和“文学作品阅读”涉及的概念术语、答题技巧要在紧跟《高考说明》的基础上反复揣摩和演练,常抓不懈。

2.“语言文字运用”中的字、词、句等方面,是最繁琐也最容易忽视的内容,一定要认真对待方能有备无患。

3.强化作文规范和创新意识,特别对于审题立意要加强训练。

4、胸中有数,有备而发。

(1)制定计划,不打无准备之仗。

(2)有的放矢,主次分明;对文学类文本的阅读理解要引起高度的重视。要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更要重视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3)放下包袱,轻装上阵。第一年的新课改,为了实现平稳过渡,试题的难度可能不会太大。“藐视”与“重视”结合,定能成功。

5、夯实基础,形成网络。平时的学习中,要高标准严要求,扎扎实实地打好语文基本功,不抱侥幸心理,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打牢基础的同时,需要对知识进行整合,使之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如果做到这些,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6、总结规律,注重细节。认真归纳总结每道题的答题规律和答题技巧,这也是一种能力,有时甚至比课本知识更重要。平时的考试中要注重习惯的培养,只有“习惯”,才能“自然”。

综上所述,安徽高考语文试题既体现了平稳、和谐的连贯性,又不泥于常规,有所创新突破。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

(晚报记者

 

张丽整理)

新闻推荐

今明秋老虎“虎威”不减

可能还要在宜城赖上几天

六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六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