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载思政课 一生心血铸国魂 记亳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刘慧

亳州晚报 2019-11-29 09:00 大字

[摘要]记亳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刘慧

正在上课的刘慧教授

□本报记者任雷文/图

年平均授课近400学时,讲授过专科、本科、研究生的8门思政课程,通过对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的诠释,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担负起“立德树人”的责任……36年来,她始终坚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通过“在马言马、懂马信马、传马护马”的方式,把忠诚书写在信仰的旗帜上,引导和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把握好人生的奋斗方向。她就是市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先进事迹报告会宣讲员、亳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刘慧。

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人为什么活着?人要怎样活着?人怎么才能活得有价值?

这些问题看起来很熟悉,因为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曾思考过。但刘慧教授给出的答案却似乎更发人深省。

“人为什么活着?讲的是人生的目的;人要怎样活着?讲的是人生的态度。当我们明确人生目的和态度时,就应该考虑怎么为我们的国家、社会、民族作出自己的贡献,也就是如何真正发挥自己人生的价值。这个内容就是人生观的核心内容……”11月21日,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多功能教室内,刘慧教授正给2019级针灸推拿专业的学生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过去总觉得思想品德课学起来比较枯燥乏味,上了大学以后,刘慧老师思政课让我改变了过去的印象,她总会结合身边发生的实例和社会上发生的大事,启发我们思考人生的道理,引人入胜,感觉很有收获,我们都很喜欢她的课。”该校2019级针灸推拿专业(2)班学生章婷说。

“作为一名思政教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刘慧说,人生三观的形成具有层次性,需要满足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不断发展,“像咱们这些大一新生,第一堂课先跟他讲什么?就是要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为了父母、为了家人,首先他要健康快乐地活着。这本身也是一种负责任的人生态度。”

“刘老师的课讲得精彩,生活上对我们也非常关心,每次有什么学习困惑找到她,她都很细心地为我们讲解、分析,她还非常关心我们的身体状况和个人的情绪,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辈。”谈到刘慧教授,2019级针灸推拿专业(2)班学生李昊天说。

“刘老师不光是学生的人生导师,也是我思想上的引路人,她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让我感动又敬佩。”该校思政部老师张素华介绍,不久前,刘慧教授的一个学生生病住院,年近六旬的她,一上完课,就直奔医院看望学生。“作为青年教师,看到这一幕我非常感动,她对学生这种无私的爱,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也是未来我的努力所在。”

“刘老师不仅教授我们书本上的知识,还带领我们到一些革命老区参加社会实践,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激发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怀。”该校2018级针灸推拿专业(1)班学生杨路告诉记者,今年6月份,刘慧教授曾带领该校各班学生代表到革命老区金寨县,参观红军广场和纪念馆,“了解到革命先烈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让我们很受触动,以后将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除了不定期地组织学生代表开展思政社会实践课,该校如今正积极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学生水平的提高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课堂上他学到的是理论知识,如何把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才是更重要的。”刘慧解释说,去年开始,学校每年都会对大一新生进行人生哲理第一课教育,利用亳州市内红色资源,开展本地传统文化教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爱国爱家乡的热情,坚定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理想信念,“知行合一,才能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把握好人生的奋斗方向,才能更好地‘立德树人’。”

打造精干专业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一方面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另一方面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刘慧教授作为该校思政部主任,在带好思政课外,还担负着建设学校思政部团队的任务。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思政课,决定让我带领思政部团队,共同打造一支精干专业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刘慧介绍,她首先从抓集体备课入手,“所有思政任课老师,不论你的职位职称有多高,不论你的年龄有多大,只要讲授思政课程,就从讲授公开课开始,没有例外。”

确定了团队建设的抓手,刘慧身先士卒,第一个试讲公开示范课,然后所有听课老师进行集体评课。效果很明显,所有的思政任课老师都行动起来,主动补差补缺,开讲公开课,有的老师因为试讲没有达到要求,还被要求试讲了第二次,直到达标为止。“用近一年的时间,30多位专兼职思政老师逐一完成了公开示范课,团队的整体教学和科研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如今,大多数老师都成了教学科研的骨干和精英。”刘慧高兴地说。

“刘慧教授是我们2016年引进的一位高层次人才,她来了以后,思政部团队进步很快。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思政部团队在学校的重大活动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该校基础教学部主任江许胜如是说。

“刘老师是一位兼有学者气质和长者风度的人,在我心中,对她是既敬佩又敬仰。”提起刘慧教授,该校思政部思政教研室主任尚慧霞直爽地说,“刘老师学识渊博,很多的名言名句都能够信手拈来,知识储备非常丰富。她来之后,带领我们的教学团队,锐意进取,大胆改革,实践教学、无纸化考试等方面都走在同行业院校的前列。同时,对我们年轻教师特别关照,课题、论文方面都是亲自指导,不图名利,其实我们这几年做的课题、发表的论文,里面都有她的功劳。”

“工作上,她经常给我专业的指引,从来不会强硬地告诉我该怎么做,往往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慢慢引导我。作为一个思政教师,在刚入职不久,能碰到这样一位德才兼备的前辈,真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作为一名与刘慧教授同年入职该校的年轻思政课教师,张素华动情地说,“刘老师给了我很多很多的精神力量,她总是往一个很正确的方向去引导我,让我更加积极地看待问题、对待生活,做好人生的选择。”

“教师能力的提高是团队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不断提升他们的自身素质,夯实理论基础,提高教学教研能力,才能确保他们在课堂上讲得更加精彩,更加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和同行们的肯定。”刘慧感慨地说,作为一名年近花甲的老师,看着一些年轻教师就和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希望能在他们人生前进的道路上给予适当的引导,让他们少些挫折和坎坷,多些快乐和幸福。

“刘慧老师渊博的学识修养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学到了很多,我希望以后能像刘老师一样,用所学的本领,更好地完成一名思政课教师‘立德树人’的使命和担当。”今年新入职的思政部老师白慎志坚定地说。

把坚定的信仰“一棒一棒传下去”

1960年出生的刘慧,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已经在大学工作了36年,讲授过专科、本科、研究生的8门思政课程,年平均授课近400学时。2016年8月,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到亳州职业技术学院,从事思政课教学教研工作。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思政课教师鲜明的政治底色。要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前提是思政课教师必须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刘慧介绍说,她在给学生讲课或与人交流时,时常会听到“现在学政治课还有用吗?”甚至有个别专业课老师也会疑问“你们讲思政课有必要吗?”作为一名思政教师,每每遇到这样的问题,她都发出自己的声音,“一方面我潜心研读大量的资料,通过课题研究、撰写和发表文章来回答他们的疑问;另一方面,我通过教学对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的诠释,讲好中国故事,涵养孩子们的心智,消除他们的疑问,发挥资政育人的作用。”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刘慧又承担了理论宣讲的任务。因为每次的宣讲都要面对不同的群体,为了达到让听众听得懂、记得住,使广大党员受到教育的目标,她经常要反复斟酌、精心准备宣讲内容。很多次,因为时间太紧,晚上备课结束再做完课件,已是次日天明。当然,她的宣讲效果也非常成功。2018年在涡阳临湖中心校宣讲十九大报告精神,预定一个半小时,不想结束时,已经过了两个多小时。事后,该校校长对她说,前来听课的退休老教师全程没有一个去上厕所,生怕漏掉一丁点儿内容。

“我的讲课能得到听众的认可,能让大家这样执着地坚持听下去,我感到很欣慰。就像学生们每次上课结束后的热烈掌声,都是给我坚定讲好思政课的动力,让我感到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刘慧表示,近3年来,她走农村、进机关、入社区、到企业,先后在全市各地讲授党课和学术讲座30余场,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高校思政教师资政育人、服务地方发展的社会责任。

“我是改革开放后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的,在那个‘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我也曾扪心自问,是什么力量让我选择思政工作并坚守到今天呢?答案是信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刘慧郑重地说,只有树立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思政课教师,才能更好地讲授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才能让大学生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进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毕生力量。

“30多年来,我感恩在党的培养教育下,确立了人生信仰,并在工作中不断践行信仰、成长进步,由一名普通老师成长为大学教授。”刘慧说,她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做好思政工作,在有限的时间,把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一棒一棒地传下去,为学校和亳州的发展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新闻推荐

寻亲用上新技术

“感谢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让我终于和失散的儿子团聚。”金寨人黄某的父亲激动地说。黄某是一名聋哑人,2010年,他与同乡一道...

金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寨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