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小仙草有了“官方身份证” 霍山石斛载入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新安晚报 2020-06-23 10:16 大字

近日,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出版发行,“十大皖药”之首——“霍山石斛”成功收载于《药典》。至此,霍山石斛正式拥有了国家药品标准,为霍山石斛产品的质量控制、市场规范及深度开发等提供了法律保障,给产业发展增加了新动能。记者了解到,在收录进程中,安徽中医药大学充分发挥科技人才资源优势,深化校县合作,广泛参与指导“霍山石斛”的药典收录工作,在“霍山小仙草”上做出了“健康大文章”,也带动了当地脱贫致富的发展之路。

道地药材发展受到制约

作为享誉全国的名贵道地药材,霍山石斛功效卓著,备受世人推崇,但过去因其自然分布区域狭小,大多生长于山地林中树干上和山谷岩石上,生长环境要求苛刻,产量较少,又加之采摘无序,资源日益枯竭。新中国成立后,霍山石斛被列为珍稀濒危物种,历版《药典》均未明确予以收载。

随着现代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霍山石斛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产量增加,但因其野生资源稀少,质量标准不明确,因此一直未能进入《药典》。药材产品质量良莠不齐,霍山石斛制假售假的现象日益猖獗,产业的深度开发严重受限,极大制约了霍山石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产学研合作实现科技创新

为传承发展好“霍山石斛”这一珍贵的安徽道地药材,安徽中医药大学与霍山县政府开展深度的产学研合作,实现科技创新,助力产业发展。

2013年,安徽中医药大学校长彭代银教授团队和霍山县长冲中药材种植公司攻关克难,潜心培育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霍山石斛1号、2号,并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登记委员会鉴定。霍山石斛1号、2号培育成功,加快繁育了霍山石斛的优良种苗,缓解了社会对霍山石斛的商品需求,明显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奠定了制定霍山石斛行业质量标准的重要基础。

2014年,安徽中医药大学获批安徽道地中药材品质提升协同创新中心,霍山县长冲中药材种植公司作为协同创新单位之一,校企双方围绕霍山石斛为突破口,协同攻关,形成安徽道地中药材优质和丰产的关键技术,建立高品质中药材评价标准,建成中药材品质提升的协同创新平台,培养服务于中药材品质提升的专门人才和创新团队。2016年,安徽中医药大学与霍山县人民政府签订校县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全面推动“产学研”合作创新,加快霍山石斛等名贵中药材产业发展步伐。同年12月,安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魏骅教授团队接受霍山县政府委托编制《霍山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为霍山县编制出科学、合理、可执行的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扶贫扶智助力脱贫致富

2019年9月,霍山石斛国家药品标准草案在国家药典委官网公示。2020年4月,国家药典委执行委员会审议通过草案,霍山石斛正式收载于2020版《中国药典》,其一部(中药)石斛项下详细收录了霍山石斛性状、鉴别、特征图谱、含量测定等内容。至此,历时数年,众多科研人员攻坚克难,经立项、研究、编制、申报、评审等流程,“霍山石斛”正式拥有了国家药品标准,“小仙草”终于获得了国家认证的“身份证”。

如今,霍山县大力发展石斛等中药材产业,目前霍山石斛人工种植面积达1万余亩,生产经营企业200多家,从业人员近万人,提供扶贫就业岗位约1500个,霍山石斛产业已成为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特色乡村振兴之路。霍山石斛产业的发展历程是安徽中药界和农业专家几代人共同接续奋斗结出的“产业硕果”,经历了从有市场无药材,到有药材无规模,再到有栽培无品种的艰难发展历程,如今,霍山石斛被收载于《药典》,走上了产业发展的快车道,也将助力老区人民走上幸福小康的快车道。尤志成汪天明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陈牧

新闻推荐

淮河流域13座水库水位超汛限

据新华社合肥6月16日电(记者姜刚、陈尚营)记者16日从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了解到,受连日来降雨影响,淮河流域内河湖出现涨水...

霍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霍山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