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放户翻身记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9-02-22 10:36 大字

1979年春节后的一天。霍山县下符桥公社洪山大队长岭降生产队召开社员大会。会上气氛热烈。原来,是生产队讨论分组的事。因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两个农业文件”下达了,生产队可以联系产量,分组作业。农民们很高兴,叫这是包产到组。

分组都是自愿结合,会前就三三两两地酝酿好了,所以,三个小组很快就分好了。但有一户,没有任何一个组愿意接收,他就是淮南市下放居民周锦颐。

“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 ”这是十年前的一个口号。从口号看,城市居民下放,是一种自觉自愿的“革命”行动。其实,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被“棍子”赶下乡的,这根“棍子”就是注销城市户口。因为这些人大都家庭出身不好,或被认为政治上有问题。只不过,欢送时,还热闹了一番:戴上大红花,敲锣打鼓,放鞭炮。“文革”中,下乡知青、下放居民和下放干部,全国几千万啊!革命口号的背后,是农村人民公社生产率低下,养不活城里人。其实,在人民公社“大呼隆”的体制下,把这些人赶下乡,总体上看并不能增加粮食生产,反而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周锦颐一家下放,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周锦颐一家住在生产队的三间公房里,一住就是10年。周锦颐夫妻不会干农活,反正和大伙一起混工分呗,6口人 (夫妻俩,三个孩子,一个老母亲),每年超支150多元。 10年来,累计欠超支款700多元,成了生产队里的一大包袱。没办法,在那个年代,接收下放户是一项政治任务。

这次分组可不一样了,就几户人家一组,这个包袱背不起,哪个组也不愿接收他家。

“划几亩给他(单干),自种自收! ”有人提议。

“耕牛、农具随他用,只要不弄坏就好。”有人提议对他宽松一些。

“征购任务和上交,该他多少,交多少。 ”涉及组里的切身利益,没有一个组愿意替他承担这“皇粮国税”。

最后决定,划7.6亩土地给他,其中:6.3亩水田、1.3亩旱地。

这期间,周锦颐一家心理上、尊严上受到的煎熬,别人难以想象。

到秋,奇迹出现了:他家得的实惠和人均收入,超过三个组里的任何一户。

11月21日,周锦颐告诉记者:当年,他家一共收粮食7100斤,还收有黄豆、芝麻、棉花等经济作物,收入近200元。他用土办法搞温室育苗,种植蔬菜,西瓜、西红柿、黄瓜等收入180元。养了两头猪,不久前卖了一头猪,得款100元。另外,还养了20只鸡。此前10年,他只喂过两头猪,是为了还超支款的。现在家里还有4000斤粮食。他说:“现在算是翻身了! ”

“前几天,生产队长盖房子还向我借豆子做菜哩!我也正准备盖房子。 ”周锦颐充满了自豪,好像是找回了过去失去的尊严。

一户胜三组,三组撑不住。秋种前,生产队决定包产到户。周锦颐承包了10亩水田,2亩旱地,粮食定产7050斤,征购任务和提成2300斤。他家已种3亩油菜,5亩麦子。一高兴,周锦颐提笔写了副对联:

十亩地无多 只合积有余粮冬不忍饥

半生天意定 且向东邻学耕西舍问耘

横批:家有破屋残舍 人无媚颜贱骨

看着贴在门上的对联,我说:“老周,你喝过不少墨水啊!”他嘿嘿一笑。

汪言海

新闻推荐

安徽约20条高速入口因雪封闭 预计未来三天雨雪天气仍持续

9日合肥街头。本文图片中新网据中国天气网消息,9日安徽47个市县出现积雪,最深处达15厘米。受降雪影响,安徽境内约20条高速多...

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霍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