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漫水河畔的脚印

大别山晨刊 2017-07-12 12:46 大字

潘鑫 记者 刘进 崔世进

2版20170706161857.jpg

卢明才在贫困户家中走访。

霍山县漫水河镇陈家畈村,地处大别山腹地,是个典型的山区村,进村的土路蜿蜒曲折,盘亘于群山间,不宽且颠簸,道道车辙印,轧出密密的小沟。一辆黄色的两厢车,在山路间若隐若现,熟悉地仿佛通往自家的宽阔马路。

三年前,市住建委驻陈家畈村专职扶贫的第一书记卢明才第一次来到陈家畈村,崎岖山路如此陌生,就如同初见当地贫困户时,那一双双眼睛,透着陌生、无助、疑惑,却又露出些许希望之光……

如今,这山间小路,好似卢明才自家小区的道路,与之一同熟络起来的,还有这山村里的男女老幼,“卢队长,有空来家坐坐。”一见面,老人们亲切地招呼着:“叔叔好、叔叔好……”孩子们则热情地打着招呼。

环境熟悉了,感情亲近了,村里贫困户们的日子,更是一天好过一天,有奔头了。“扶贫目标是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卢明才说,“这是我来这儿的目的,也是我工作中的动力。”

走熟山路 摸透情况

时光回溯,2014年11月,卢明才来到陈家畈村,担任专职扶贫第一书记。与偏僻小山村的初次邂逅,卢明才印象深刻,“山路从来没走过,连喝当地的水都过敏。”不过,“工作还是要不折不扣地干好。”部队转业的卢明才,仍保持着那份“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本色。

在村两委的帮助下,卢明才走村入户,了解民情。山里乡村不比平原地区,109个自然村庄,分布得非常广。为了加快工作步伐,卢明才甚至“搭”上了私家车。“那个时候,去往很多村民家的路,都还是人踩出来的泥巴路,只能开车到稍微近点的地方,下车步行,翻越山头,来回基本十多公里。”

就这样,只用了三、四个月的时间,卢明才就摸清了陈家畈村106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开始“对症下药”,帮扶他们脱贫。国家的扶贫目标是“两不愁,三保障”,即吃穿不愁,住房、医疗、教育有保障,其中“住房”是个很大的坎儿。“村里不少贫困户,都是被房子拖住了后腿,有了房,加上肯干,脱贫还是有希望的。”卢明才说。

建起新房 发展产业

找准了突破口,卢明才积极结合农村危房改造政策,为贫困户们解决了后顾之忧。村里2016年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成员陈道升,家中岌岌可危的三间瓦房,去年又被水冲垮半间,在卢明才和村里的帮扶下,住上新房的他,全身心投入种植、养殖产业上,“计划今年就能脱贫了。”陈道升笑着说。

在陈家畈村,和陈道升一样,搬进新房的贫困户们不在少数,“这儿就是村里6户14位村民即将搬入的新家。”半山腰新建中的一条道路旁,卢明才指着一排建设中的新房介绍说,这其中,就有几户异地搬迁的贫困户。

有了房,贫困户们的干劲更足了,结合实际,发展养殖、种植产业。如果能给贫困户们的农产品,找个好出路,不是增加收入的一条好路子吗?卢明才又动起了心思,想到眼下城里人返璞归真,对“山里货”情有独钟,2016年末,趁着年关将至,卢明才到城里,给村民们打起了“广告”,于是,一批批“采购团”来到山村,山羊、土鸡、猪肉、蔬果……贫困户的农产品有了销路,添了收入。

难舍小家 只为大家

“夜里,那可是真黑呀。”回想起刚来那会,卢明才还是难以适应山里孤寂的感觉。在陈家畈村,卢明才一待就是三年,“一年365天,其中280多天,都是在山里,灯一关,真是一片漆黑,连门都不敢出。”卢明才笑着说,这个军人出身的汉子,却也有了“胆小”的时候。

40岁的他,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每天关了灯,就想儿子、媳妇,睡不着。”卢明才说,可第二天,天一亮,他又将妻子和孩子抛在脑后,琢磨着怎么让贫困户们尽快脱贫。“每年陪着家人的时间,还没跟贫困户们在一起的时间多。”卢明才笑着说。2016年“6.30洪灾”,卢明才足足在山里待了一个多月,“放心不下,贫困户家危房多,都要照顾到。”

不过,为了“大家”,虽难舍,可也要坚持,家人的支持也是对卢明才的鼓励。今年,是卢明才在村里的第三年,村里的扶贫攻坚工作,这些年在全镇名列前茅。即将任职期满的他,却颇有些不舍。而村里的贫困户们,一点点有了希望,有了奔头。

“我们村里,从大到小,从老到幼,没有不认识他的。”一位村里人说道。听到这,卢明才笑了,觉得自己值了。

新闻推荐

市政协专题调研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本报讯(记者谢菊莲)6月29日,市政协副主席孙学龙率市政协社法委主要同志及部分市政协委员,深入裕安、霍山开展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调研。孙学龙一行先后深入裕安区徐集镇信德老年公寓、...

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霍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漫水河畔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