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别山杜鹃树根长成行草“中国梦”霍山陈迪忠痴迷树根20余载,不负天工造化巧作“天然根书”

安徽商报 2015-06-02 04:27 大字

[摘要]霍山陈迪忠痴迷树根20余载,不负天工造化巧作“天然根书”

本报讯(记者方荣刚文/摄)今年64岁的霍山县农民陈迪忠,20多年来只专心做一件事情,却获得巨大成功:他走遍大别山区,专在崖缝中寻找一种天然生成文字形状的扁平树根,并将其与书法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艺术作品——“天然根书”。

一个偶然的机会,老人在大别山最高峰白马尖发现几根杜鹃树根,竟然是惟妙惟肖的“中国梦”三字行草,这幅作品获得全国大奖,而他也因师法自然的独特创作获得“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记者日前在陈迪忠的根书陈列室看到,所有的文字作品均为天然树根,且没有任何拼接痕迹,不禁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更钦佩于创作者的独具慧眼。老人回忆,2013年,他在白马尖高峰上寻找树根,几段枯死的映山红(杜鹃树)树根让他眼前一亮,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个草写的“梦”字,除去浮土的过程中,“中”、“国”两个字顺手拈来,这3个树根文字几乎没有任何多余的笔画,且扁平坚固,是制作根书的绝佳材料,他如获至宝将树根扛回家,稍作修剪便成为一幅行草作品“中国梦”,这幅作品长153厘米、宽度73厘米、重13公斤,在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选中荣获金奖。

除此之外,老人的“上善若水”、“中华龙”等数十幅作品分别获得国家和省级大奖。陈迪忠说,“天然根书”摒弃传统的粘接生造的做法,巧用树根的自然造型来表现传统书法艺术,将奇形怪状的枯死树根变废为宝,从选材、修剪,到蒸煮、脱脂、杀菌,再去皮、打磨、风干,最后上漆、装裱、包装等形成一整套成熟工艺,使作品体现出独立成字(篇)、浑然天成、形神兼备、古朴苍劲的风格,达到立体感、自然美与艺术性的统一。每件根书作品都是不可复制的“孤品”。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秘书长赵之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建中、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张甦等均认为,陈迪忠的“天然根书”有较高的艺术和收藏价值。

陈迪忠和他的根书作品“中国梦”

新闻推荐

霍山政务窗口人员上班看黄片官方回应“电脑操作不熟,误点非法链接弹窗图片”

官方回应“电脑操作不熟,误点非法链接弹窗图片”

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霍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