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师的手
□霍邱张烈鹏惊悉刘维治老师落水身亡的消息,我怎么也无法相信。
刘老师是我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从教期间的同事,也是我父亲的小学同学。1984年秋天,我虚岁十八,初为人师,第一次在校园相见,他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当时,他四十多岁,穿一身笔挺的中山装,一双擦得锃亮的牛皮鞋,精神抖擞,笑容可掬。尤其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刘老师的衣服虽说是半旧的,但从上到下,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不像其他同行,身上、手上常常沾有白乎乎的粉笔灰。他和我握手的时候,我无意间留意了他的手,长得匀称、厚实,很耐看。我想,这是一双勤劳的手,它们无声无息地成就了一个人追求完美的外貌特征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品相。
刘老师教初三化学课。他的课,一直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和好评。课堂上,他恰到好处的手势,与抑扬顿挫的语调相结合,让深奥、枯燥的化学知识变得易懂好记、入脑入心;他娴熟、神奇的手法,让充满魔力的化学实验愈发精彩纷呈、震撼人心。刘老师写得一手好字,他的板书是历届学生的心爱。三尺讲台上,他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洁白的粉笔,一边不紧不慢地讲解,一边在黑板上奋笔疾书,每一堂课,都留下满满一黑板字句、公式和图案,就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每当我路过他授课的教室,驻足欣赏他匠心独具的板书,我总在心底里赞叹:刘老师的手,是一双能干的手,它们协助完成了一名乡村教师的形象塑造,实现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成功代言。
刘老师酷爱音乐,擅长二胡演奏。恰巧,我也喜欢拉二胡;恰巧,我和他又是住家最近的邻居。于是,课余时间,我们经常在一起切磋技艺。简陋的宿舍里,静谧的氛围中,只见他一只手灵巧地来回运弓,另一只手像飞燕一般在琴弦上舞蹈,随之而来的,是音符的飘荡,旋律的流淌。如痴如醉之际,我觉得,刘老师的手,是一双灵巧的手,手指、手掌、手背,写满了一个人的才华、情思和梦想。
客观地说,和刘老师同事那几年,我还是小有成就的。语文课教得不错,二十岁开始,又在报刊上发表一些教研文章,实现了教学、教研双丰收。对我的进步和成长,刘老师由衷地感到高兴。每当我有新作问世的时候,每当我的公开课受到好评的时候,每当我的学生们考出好成绩的时候,刘老师都会笑眯眯地看着我,竖起大拇指夸我一通,或是轻轻拍着我的肩膀,给我许多真诚的鼓励。在我的记忆中,刘老师的手,是一双温暖的手,它们传递了弥足珍贵的爱的力量。
刘老师的儿孙们都很争气,考研、读博,当作家、进都市,你追我赶,名扬桑梓,令人艳羡。他有三个儿女在县城工作,因此,刘老师退休以后,搬到了县城居住。这样一来,他与我又成了经常见面的忘年交。记得一天清晨,天麻麻亮,我还在睡梦之中,突然听到一阵敲门声,爬起来打开门一看,是刘老师和他的老伴。他手里拿着一本崭新的书,原来是作家黄圣凤快递给他并托他转交给我的新著《韦素园传》。“受人之托,不可大意。”对此,他牵挂于心,一刻也放不下,就趁着晨练的当儿,和老伴一起顺道过来送书给我。接过那本书的时候,我久久凝望着刘老师的手,我认为,这是一双老老实实的手,充满着诚信和可靠,只要是他答应的事情,就绝不会在这双手里耽搁和拖延。
刘老师对我的文艺创作一直关心和赞赏。每当我的作品在大报刊、大平台发表时,他都会第一时间在朋友圈转发推送。今年7月30日,我的文学评论《还原历史人物的鲜活形象》在光明网发表,这也是我一年之内见诸光明网的第13篇文学评论。刘老师看后,照例顺手转发了朋友圈。我也照例道了谢,只是没想到,这竟然是他人生最后一条朋友圈,而这条朋友圈竟然是为我而发!
11月3日,我作曲的歌曲《赶秋》发表于《安徽音乐》微信公众号。紧接着,这首歌曲先后被腾讯、网易等网络推送。11月5日夜里,我在朋友圈晒出了有关内容,刘老师依然是以最快的速度点了赞。当时,看到刘老师双手抱着孙女的微信头像,想着他苍老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笨拙操作的模样,我暗自感叹,刘老师的手真是一双热情的手,它们成功描绘了人世间绚丽的色彩和耀眼的光芒。
可是,谁又曾料到,第二天上午,居然传来了刘老师落水殒命的噩耗!
我清晰地记得,当时,我的心一下子揪得很紧,也很疼,眼泪扑簌簌地落了下来。我编写了一条短信,发给远方的朋友们,浑然不管他们是否认识刘老师。我的短信全文是:“一个曾与我父亲同窗共读的老前辈,一个曾与我一块儿教书的老同事,一个曾与我门挨门居住的老邻居,一个以热情的话语给我鼓励的老战友,一个用最后的朋友圈转发我文章的老先生,一个在前一天晚上依然为我点赞的老朋友,意外地结束了他的人生旅程。斯人已去,风范长存。”
我清晰地记得,在编发短信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一个穿着整整洁洁中山装的身影,他匆匆地向这个世界挥了挥手,就再也不见了。
新闻推荐
不打模板,信手挥就,写出的字如同喷绘印刷一般……在合肥市蜀山区南七街道丁岗社区的一处文化墙,今年52岁的任士民挥着一...
霍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霍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