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不久前,歌手姚贝娜的去世,引发了社会对眼角膜捐献的关注。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从省红十字眼角膜库和多家医院了解到,安徽省眼角膜供体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目前已是零库

新安晚报 2015-02-10 03:00 大字

←张茹江等到了眼角膜移植的机会,他对捐献者感激不已。

眼角膜零库存,患者排队等光明

安徽省6年多完成100多例捐献;医生:供体不足,患者只能等待或到外省登记

21岁才看清世界

21岁的张茹江安静地躺在病床上打点滴,左眼蒙着纱布。不久前,他在合肥一家医院接受了眼角膜移植手术。些许疼痛,对他来说可以忽略不计,因为他太想看清这个世界。

张茹江出生在贵州省毕节市千溪乡一个村子。打从记事起,他双眼视力就不好,眼中的世界是模糊不清的。当小伙伴背着书包上学时,他只能呆在家里暗自羡慕,直到现在,他也写不了几个字。家人曾带他外出求医,却没有任何成效,就连到底得了什么眼病,都没能查出来。

为了不成为家里负担,张茹江不顾家人反对,勇敢地外出打工赚钱。 没有文化,做不了精细活,他就专门选择干体力活。他曾在一家快递公司工作,专门负责搬货卸货,工作时间是从晚上9点到第二天早上6点,如果活多,下班时间就会延长,很累很辛苦。

“没事时我也会想想未来,我想做厨师,但现实却不允许。”张茹江对记者说。

最糟糕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张茹江的视力还在恶化。“从前年起,我们面对面聊天,他连我外套上的扣子都看不到了。我们意识到,这病不能再拖了。从那以后,我们又开始到处治疗。直到到了合肥,我才知道弟弟得了先天性双眼角膜营养不良,需要眼角膜移植。”姐姐张茹丽说。

今年2月3日,张茹江顺利地接受了眼角膜手术。“先做一只眼睛,如果效果好,再给他另外一只眼睛进行角膜移植。”张茹丽说。

令人欣慰的是,手术效果很明显。在换纱布时,张茹江用左眼清晰地看到了这个世界。“我看到了很多光。”张茹江说,那一刻他很激动,“我难以用语言表达对捐献者的感谢,就是感觉不知是谁,突然给了我希望。”

“等眼睛好了,我就可以去学厨了,也能独立做很多事情。今年过年肯定特别开心。”张茹江笑着对记者说。

记者在采访时得知,张茹江15岁的妹妹患了跟哥哥同样的病,未来也需要眼角膜移植。“我会努力工作,帮妹妹恢复光明,希望到时候,也能有合适的眼角膜供体。这样,我们家未来的日子会更好。“

记者了解到,张茹江的眼角膜供体来自安徽省一位农民大姐。

眼库目前零库存

张茹江的希望,代表了所有需要通过移植眼角膜重获光明的患者心声,但在现实中,眼角膜的获得并不容易。对此,省红十字眼角膜库主任屈志国深有感触。

屈志国告诉记者,2008年9月28日眼角膜库成立,作为安徽省惟一一家眼角膜库,截至目前,6年多时间内,完成了100多例眼角膜捐献,帮助200多名患者恢复光明。

记者了解到,目前还有不少患者在省红十字眼角膜库“排队”等待眼角膜,但目前眼库已经零库存。

多家医院眼角膜移植手术已经停止了。“前些年每年还能做几例,但这两年已经没有做过角膜移植手术了。”安徽省立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温跃春告诉记者,粗略统计,该院每年至少有近百名眼疾患者,需要做眼角膜移植,但因为供体太少,最终只能药物维持,或到其他省市寻找供体,“没有来源,基本就无法再治疗了。”

“患者只能等,等不了就去北京、广东、山东等多处登记,这样几率会大一些。”安医大一附院眼科主任廖荣丰说。

上世纪90年代,安医大一附院曾与安徽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合作建了一个角膜库。“但一直没有库存,后来就不了了之。”廖荣丰说,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早些年人们对于捐献遗体还比较抗拒。近些年稍有好转,但供体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

捐献者农民居多

记者从省红十字眼角膜库获悉,安徽省现有捐献者中,以职业划分,农民占据了最大的部分。以2014年为例,总共39例完成捐献中,农民17例,占比43.6%,工人8例,占比20.5%,学生6例,占比15.4%,其他依次为老师、干部、军人。

“2013年完成捐献者中,农民占据了一半以上。”屈志国说。

“今年截至目前,安徽省签署捐献眼角膜申请登记表的共有5例,已经完成4例捐献, 这4例捐献中,有3例是农民。”屈志国告诉记者,在已签署捐献眼角膜申请登记表的近500名志愿者中,农民依然占据了最主要的地位。“提及捐献的原因,他们想的都很质朴简单,就是看到媒体报道后觉得这事很有意义。他们说一是想帮助他人,二是希望家人感到他们的生命得到延续。他们不求任何回报,有的甚至连荣誉证书都不要。”

“不过,虽然农民依然数量最多,但从近年趋势看,各行各业的志愿者都已参与其中。”屈志国对记者说。

大众观念需转变

目前,安徽接收遗体捐赠的合法机构只有省红字眼角膜库一家。“从2008年到2011年,每年捐献不到10例,2012年后才有了转机。”屈志国说。

2012年7月的一个晚上,霍邱县23岁的小伙黄学刚去世,他的遗愿是将眼角膜捐献给18岁以下的孩子。屈志国将这一遗愿发在了微博上,得到了网友和媒体的关注。“我们接到了500多个电话,有咨询如何捐献的,有表示需要供体的……”屈志国说。

同年,老党员苗为民、女主播金钊等人的捐献事迹经媒体传播后,引发了较大社会反响。“于是捐献的人增多了,2012年达到20多例,算是大转折。”屈志国说,2013年安徽省完成捐献29例,2014年最多,共39例。

虽然捐献人数逐年上升,但还是满足不了需求。“所以工作一定要做在前头,近年来我们也在社会上加大宣传,目前有近500多人签署了捐献眼角膜申请登记表。”屈志国说。

“主要还是大众观念的转变。”廖荣丰认为,很多人对遗体捐赠的流程不了解,通过对捐献眼角膜的案例进行大力宣传,可以很好地引导受众,让更多人主动参与到这项公益事业中。此外,还需要相关医学常识和健康知识的普及,让更多人了解眼角膜移植的意义,相关部门应该允许更多眼角膜接收机构存在,“有些符合条件的医院也可以建眼角膜库。”

温跃春认为,现在全省合法接收机构只有1家,能开展角膜移植手术的医院也不多。但从需求看,应该让更多医院参与,“一家眼角膜库,但可在多家医院进行手术。”本报记者  吴碧琦 王翠/文 陈群/图

新闻推荐

抢夺嫌犯爬上屋顶 民警搬梯成功劝下

本报讯  省城的小王网购空调后不满意申请退款,不料遭遇“客服”设置的连环陷阱。“两张卡上的三笔钱都被骗走了,加起来有一万多元。”小王难过地说。目前,警...

霍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霍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