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如果我死了,可能没有人知道我姓甚名谁”——中国黑户群体生存状态调查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4-06-06 10:38 大字

据《半月谈》6月5日报道 第六次人口普查发现,全国有1300余万人没有户口,他们被社会俗称为“黑户”。他们中大多数是计划外生育子女,也有部分属于弃婴、收养或领养子女,还有部分则是因为户籍办理程序的繁琐或基层部门不作为而被迫成为无户籍人员。因为没有户口,他们大多没有社会保障,没有正常的工作、学习机会,甚至连出门旅行、住宿也寸步难行。

更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流动加速,被社会遗忘的“黑户”逐渐有了下一代,这些被称为“黑二代”的孩童将越来越游离于社会之外,他们的命运及对社会的影响将无法想象。事实上,在不为人知的社会角落,“黑户”问题已造成许多令人心酸的人间悲剧。

近日,半月谈“黑户”专题调研小分队进行了深入调查。

一纸户口卡住求学求职路

每个“黑户”的经历,虽然都差别迥异,但几乎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段令人心酸的故事。

已经出嫁到江苏的安徽霍邱县人曾蕊(化名),一直到2013年国庆节,才有了自己的户口,此前的20多年的时间,她一直都是“黑户”。起初,是因为家里没钱交不起计生罚款,她的父亲曾繁华不敢去派出所登记户口。后来长大了,她因没有户口处处碰壁,尤其是外出打工,很少有企业愿意接纳没有户口、身份证的员工,找工作很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曾繁华跑了很多次村里、镇里、派出所,却一直被以各种理由耽搁了下来。去年他按照村干部要求缴纳了3000元罚款,才把女儿的户口办了下来。

在记者调查走访的“黑户”群体中,大部分属于计划外生育子女,也有部分属于弃婴、收养或领养子女等。因此,“黑户”中的儿童无疑占主要部分。

安徽合肥市蜀山区人口计生局城市流动人口科科长程平说,“黑户”孩子普遍比较自卑,他们会在内心把自己和其他有户口、有学籍的孩子进行比较,觉得自己是另类、不合群的,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方面的差别也很明显,这些差别会日复一日地加深孩子的自卑心理,影响孩子的性格。

“家里来了人,这些孩子都不敢抬头看,看着让人觉得很可怜、很心酸。 ”程平说,孩子本身是没有犯错的,可他们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很让人伤心。

16岁前“转让”了近10次

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牛首镇新集村二组的孙慧慧,今年31岁,至今仍没有属于自己的户口。她说:“现在如果我死了,可能没有人知道我姓甚名谁! ”

1983年出生的孙慧慧几乎是一个“弃儿”。 4岁时生母病逝后,她被多次送给亲戚或外人寄养,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她说,收养的家庭不给自己上户口,是为了避免给继母生的小孩带来超生罚款。因为“黑户”的身份,她就像一个可以随意转让的 “物品”,在16岁前先后被“转让”了近10次。

16岁那年,最后的收养人逼她出嫁到外地,草草成婚后她开始过上为人妻的生活。但这样的生活并不幸福,她不仅要经常忍受丈夫的家暴,还被迫跟随躲债的丈夫逃到远离家乡的新疆生活。她说,长大后本想出去打工,但没有身份证,自己只能任人摆布;结婚后也多次想逃离这个家庭,但没有身份证根本出不了门,只好忍气吞声委屈将就。

终结“黑户”须为户籍减负

1300多万“黑户”浮出水面,成为数十年来中国人口政策和社会治理实践中不容忽视的 “问题人群”。追寻其历史背景,各级政府在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过程中,在人口数量控制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但一些制度设计的漏洞和不规范的基层执法也积聚了难以面对却无法回避的社会矛盾。

终结“黑户”历史,必须要清理不合理的“土政策”,让户籍与计生处罚“脱钩”。但这仅是第一步,还要为户籍 “减负”,让户籍与各种福利 “松绑”,割断长期纠葛的利益关系,让户籍的注册和管理进入法治化轨道,方能杜绝“黑户”问题再次产生。

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兰永认为,我国的户口上面承载了大量福利,特别是涉及公民受教育、就业、婚姻、社会保障等等基本权利。 “我国的户籍制度实际上成了‘拿户籍说事的制度\’,通过立法剥离这些附带的福利,还原其人口管理的职能,应是未来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 ”当户籍制度恢复其出生登记、身份识别的本原属性时,“黑户”问题也就不难解决了。

新闻推荐

霍邱四名科级干部涉嫌受贿被查下午安徽省检

霍邱四名科级干部涉嫌受贿被查本报讯 5月 15日下午,安徽省检察院官方微博发布消息,裕安区检察院以涉嫌受贿罪分别对霍邱县招标局局长沙志和、县民政局局长吴限,县招商局副局长刘志宏、临淮...

霍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霍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