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柳条编出筐 生活奔小康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2-05-11 12:11 大字

“小小柳编厂,一家一户忙。编来了新房,编来了新娘,编来了小康。”近日,记者在霍邱县采访时听到这样一段顺口溜,它形象地道出了“柳编”在霍邱人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近年来,霍邱县立足当地杞柳资源优势,支持杞柳加工业发展,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霍邱县农村信用联社将支持柳编产业发展壮大作为转变增长方式、促进农民增收创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杞柳枝条韧性强,适合编织各种生活用品。霍邱地处淮河岸边,淮河流经该县80余公里,是淮河行蓄洪区。境内的城东、城西两湖以及沿淮两岸低洼地共有40余万亩,被称为“洪水走廊”,特别适合杞柳成长。过去,柳条主要作为编制生活用品的原材料使用,自给自足,经济价值较小。如今,在大力发展杞柳种植业以及杞柳的深加工后,杞柳成了当地村民致富的“宝贝”。

5月9日,记者走进安徽华安达集团公司柳编加工园,几十名工人正熟练地将一根根柳条来回穿梭,编织成环保又耐用的板凳。王祖映是临淮岗乡双门村人,靠着自家种植杞柳和编织柳编产品,卖给公司后,他每年会有5万元收入。

“我们加工这种板凳,手快的一天能编三个,慢的能编两个。这里是计件制,一个板凳给50元。这样算来每个月会有三四千的工资,比在外打工挣得多。”王祖映告诉记者,他们村大多数家庭都是从事柳编生产,在家门口靠着一技之长打工,既省去外出务工的劳累,又能在家里照顾老人、孩子。

王祖映说,柳编产业的加快发展,让霍邱沿淮的临水、灵淮岗、周集等6个乡镇甩掉了贫困的帽子。和他一样,很多村民也都依靠柳编发家致富。

华安达公司以生产、出口柳、草、竹、木、藤编工艺品、家具为主导产业。潘同春是这家公司的负责人。从1985年300元起家,历经20多年的艰苦创业,他的柳条小作坊成长为一个拥有 “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的大型企业。该公司生产的柳篮、组合家具、干枝、混编装饰品等四大系列2万多种产品,远销欧美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贸易合作伙伴160多家。仅2011年,该公司就出口创汇6000多万美元。

加工企业遭遇流动资金缺乏是常有的事。“你看,这是刚刚从一个经理那里收到的信息,美国客户要订100个集装箱的柳编沙发,这就相当于400万美金的货。 ”潘同春告诉记者,一有订单,公司就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购买材料进行加工生产。

“没有流动资金,企业发展就迈不开步伐。这些年华安达的发展,离不开霍邱农信社的大力支持。 ”潘同春介绍,今年3月,华安达获得霍邱联社950万元的贷款扶持,主要用于采购杞柳。

“5月8日,我们牵头成立了安徽省柳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我们希望通过柳编领域标准化技术的交流、协调和服务,制订修订相关标准来推动安徽省柳编产业更好的发展。 ”潘同春说。

据悉,多年来,霍邱县联社累计支持华安达、庆发湖等柳编企业客户3家,累计发放贷款5590万元;扶持柳编农户332户,累计发放小额贷款1653万元。

本报记者 李晓磊通讯员 朱珣珣

新闻推荐

老农甩“包袱”卖傻儿媳因拐卖妇女罪被判刑

因拐卖妇女罪被判刑

霍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霍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