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民惠葬”到“厚养礼葬” 看沂水如何担当作为推动殡葬改革

临沂日报 2019-03-05 09:25 大字

记者 徐洋 通讯员 田宗宝

沂水县地处沂蒙山区腹地,在当地操办一场被称为“白事”的葬礼,是庄户人很重视的一件事情。一般村民过了60岁就着手打棺材、修坟墓,去世后按“当天去世、当天火化、当天安葬”的习俗,将骨灰盒装进棺材,安葬在自家农田里。丧事的办理也极为繁琐昂贵:光是葬礼现场帮忙的就有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加上烟酒钱、孝布钱、鞭炮钱、墓碑钱……一场仪式办下来,花销着实不少,这还不算葬礼之后的上三日坟、五七坟、百日坟、三年坟等,亲戚朋友每一次都得来——丧葬陋习让很多群众不堪重负。

“我县民风淳朴,逝者入土为安,丧事流程简单。但是提前修坟、骨灰装棺再葬和乱埋乱葬现象一直屡禁不止。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上级精神,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深化殡葬改革势在必行。”2017年5月,沂水县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致全县人民的一封公开信》,拉开了一场在全国范围内影响深远的殡葬改革大幕。

殡葬改革是天下难事,难就难在要破千年旧俗。

殡葬改革旨在改变落后的遗体处理方法和封建迷信的祭奠习俗,在移风易俗的同时,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降低火灾风险、减少群众开支。然而这项百益而无一害的改革,因其敏感性和复杂性,让不少改革者头痛不已,稍有不慎还会令改革者沦为众矢之的。

“殡葬改革犹如烫手山芋。但作为‘一把手’,不能畏难,不能做‘太平官’,难时更要显担当、敢作为。”沂水县委书记薛峰说,“殡葬改革看似只是单项改革,但背后却是一笔民生大账。特别是在农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改革政策规定:具有沂水户口的居民,在沂水去世所涉及的遗体运输费、火化费、骨灰盒等费用全部免收,到公益性公墓安葬的免费提供墓穴。

政策一出,引得群众和舆论一片叫好声。可如何将百姓期待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具体举措?沂水县抓住强化担当这个关键点,从县里到乡镇再到村居,切实强化每一级的责任担当,把改善殡葬基础设施及相关公共服务作为抓手,通过“全民惠葬”“逝有所安”,以“立新”推动“除旧”,助力形成“厚养礼葬”的文明乡风。

位于道托镇胡家旺村大龙山西北的龙山公墓,占地20亩,背靠龙山、怀抱慈湖,山水相依、景色旖旎。这个镇级公墓辐射周边5个村6500口人,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生态公墓。很难想象,公墓当初建设时,却因地质坚硬,挖掘机都难以施工,几近搁置。

胡家旺村党支部书记、社区村委会主任侯天增告诉记者,当初县里推进殡葬改革,得到群众的一致拥护,在公墓建设选址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这个地方正好地处山腰,背山面水,景色也好看,就选了这个地方,但是因为山体几乎全是石头,基本没有土层,更没有树木,挖掘机都挖不动。一筹莫展之时,村里几经讨论,决定不回避困难,坚决落实镇里的动员会议精神,扎扎实实把好事办好。最后村里用炮炸石、人工搬土、手工整地、移石填土绿化等方式,建成双棺墓306套、挡土墙800米、围墙500米,硬化停车场4500平方米,铺设路面2600平方米。

墓地建设过程中,村里有一位老人去世。由老干部、老党员组成的红白理事会第一时间靠上,动员进公墓。由于之前没有先例,逝者家人并不情愿进公墓,红白理事会成员反复做工作,一五一十帮着算这笔开支:一口棺材最便宜也要小2000元钱;砌坟得1500元,加上寿衣费、骨灰盒费、丧葬费、人情费……一个葬礼办下来,至少需要8000到1万元。经过劝说,逝者家属终于同意将老人送进公墓。安葬那天,村里许多群众都来公墓“参观”,在经过一番“比对”后,村民们对这种不再披麻戴孝、既省时省力又节约开支的新型殡葬形式赞不绝口,从此村里再也没有发生将去世亲友埋入自家农田的事情。不仅如此,许多群众更是将已经打好的棺材出售或销毁。

采访过程中,除了村民算好自己的经济账,县委、县政府也算清了6笔惠民账。

沂水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徐本开介绍,政策宣传过程中,党委政府围绕殡葬陋习对症下药,算好了经济账、土地账、资源账、环保账、安全账、祭祀账。殡葬改革以来,为群众节约开支近4亿元,节约土地450亩,节约木材2万余立方米,此外还减少了大气污染,有效避免因祭祀引发的火灾隐患。

为了防止殡葬改革中出现反复,沂水县更是制定了“三为主”“三不准”和“三严禁”,即坚持以正面工作为主、以宣传引导为主、以攻心说理为主;不准一刀切、不准强制、不准搞平坟运动;在不再审批经营性公墓的基础上,严禁向外租售土地用作公墓、严禁在基本农田修建坟墓、严禁大棺材制作和销售。

沂水县民政局工作人员贾文勇告诉记者,实施殡葬改革之初对丧事程序也进行了简化,但在简化过程中因具体标准不统一,群众接受程度不同,丧事程序改观不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2018年,沂水县又直面问题,反复调研讨论,在继“全民惠葬”后,启动实施了“追思会”,即只要有村民去世,村委会和红白理事会都会登门,为逝者举办追思会,提高了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形成了“厚养礼葬”的新风尚。

“殡葬改革是移风易俗的重中之重,惠葬政策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推出这项制度并非心血来潮,更不是‘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而是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事。”县委书记薛峰表示,截至目前,该县已有15790户家庭享受到改革红利,当前沂水县已建设公益性公墓110多处、墓穴近10万个,按照每年有8000多名逝者计算,可满足未来10年全县殡葬需求。

新闻推荐

山东严查农村“山寨”食品 收缴假冒伪劣食品6000余公斤

本报济南2月28日讯(记者张召旭)“2018年3月至11月,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打击市场混淆行为专项执法行...

沂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沂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