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沂水:电力服务助力经济发展

临沂日报 2015-09-17 20:48 大字

近年来,沂水县致力于县域电力基础建设,持续加大电网投资建设力度,坚强智能电网把电能输送到山区的千家万户,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

抗旱保电 助农丰收

“虽然没有下雨,但地里的庄稼一样可以丰收。现在,我种的3亩生姜、4亩芋头都用电机浇上了水,丰收不成问题。”9月10日,沂水县院东头镇埠前庄村村民刘志廷指着自家地里即将秋收的生姜、芋头高兴地说。

沂水县18个乡镇,土地多是山岭薄地,一半以上要靠天种地。由于县域面积大,部分山区人口居住分散,先期改造的电网已不适应当地农业抗旱用电需求,农网出现了“卡脖子”、低电压等问题。如何彻底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难题,成为该县电网建设的重中之重。

“102米的深井,电机按钮一按,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清凉的井水就汩汩流向了地里。”家住院东头镇老猫窝村的张建得一边说,一边盛起刚从井里抽上来的清水。深层地下水,冒出凉凉的水汽,沁人心脾。以前,老猫窝村村民种植花生、地瓜等农作物,收益有限。如今电力充足,村民开始种植生姜、芋头等经济作物,收入增加了不少。

院东头镇刘家店子村村委会主任陈学文告诉笔者:“如今,村里家庭收入平均不低于3万元,种山里的薄地能有这样的收入,全靠电给力。”随着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快速推进,沂水县山区村庄,电线架到了地头,人民奔上了致富路。

“近年来,我们还建立了‘彩虹工程\’常态运行机制,帮助群众架电抗旱,新上农业灌溉专变120余台,架设、整改抗旱输电线路36千米,保证了沂水山区人民的生产生活用电,农业丰产增收。”沂水县供电公司电网建设负责人说。

坚强智能电网不断升级

东山上住了23户,山凹里100多户,水库北里还有54户,十八拐那里还有28户没有搬下来,这就是位于沂水县西南部张家峪子村的现实情景。近200户的行政村,分成了4个自然村。考虑到村里的情况,沂水县严格遵照“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差异化”的原则,积极推进农村电网低电压治理工作,确保了山区每一户人家都能用上电。“十二五”以来,该县加快电网建设步伐,积极筹集资金2.2亿元用于高压配电网建设改造。目前,沂水电网建成了以220千伏沂水站、穆陵站为主电源,14座110千伏、13座35千伏变电站环网运行的现代化坚强电网。随着智能电网建设步伐加快,全县已改造完成智能环网“手拉手”输电线路29条,大大提高了辖区内的供电能力,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十三五\’期间,电网规划计划投资13.94亿元,进一步完善沂水电网规划成果,至2020年,主城区将建成‘三纵七横\’、县域内全面建成‘十纵十横\’中压供电网络,辖区内负荷全部实现网络化供电。”沂水县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智能服务 方便群众

“我去交电费的时候,工作人员跟我说账户里面还有50多元,可以先不交。当时我还纳闷,是不是谁交错了电费,存我家账户上了。后来我才知道,在城里工作的儿子通过掌上电力软件,用手机把电费给交上了。”到村里邮政三农代收点交电费的刘志柱说自己遇到的新鲜事。

目前,该县紧跟群众需求,不断提高供电服务质量。积极拓展电费缴费渠道,运用“互联网+”技术成果,全面推广电力积分商城,加大掌上电力、微信等10多种电费缴纳电子化服务方式,建成1360个电费缴费网点,极大地方便了用电客户。

同时,该县还搭建起了配网抢修指挥平台,配电自动化、营配MIS和GIS系统三者合一,自动分析和判断故障性质、定位故障区域、主动发出故障抢修短信提醒,变被动抢修为主动抢修。网格化的配电抢修,创新营配融合模式,厘清运检与营销管理界面,设立抢修核心区和非核心区,按照供电服务承诺响应时间和合理作业半径,设立网格化抢修点,配齐车辆、工器具、手持终端和单兵装置,标准化的抢修队伍能够第一时间解决群众遇到的用电难题。

田宝宗 李蒙生 刘进 

新闻推荐

94张联系网编织干群连心结沂水用互联网思维做实结亲连心工作

从2013年开始,一张看得见的联系网便深深扎根于沂蒙大地,全市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线,真心实意交朋友,转变作风解难题,结亲连心活动取得了可喜成绩。在沂水县,与这张看得见的大网一同展开的,还有一张看不见...

沂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沂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