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派乡村振兴服务队出手,臭河沟变成清水湾 村民乐了,客商来了

农村大众报 2020-06-15 14:25 大字

一位村民在过河。不远处的桥正在修建,村民们很快就可以从桥上过河了。治理完后的河沟。入夏以后,天气渐热。沂南县岸堤镇小峪村的一些老人因为土地流转出去了,没啥事儿喜欢拿个马扎,来到穿村而过的小河西岸,在大柳树下坐着。今年早春移栽过来的大柳树已枝叶成荫,河里清水成湾,河岸绿草如茵,河堤上开着各色月季花。老人们聊着村里的事儿,聊着他们曾经的岁月,凉凉的河风吹来,带着花草的清香,他们满是皱纹的脸上,写着舒适和满意。

小峪村是个库区移民安置村,1959年修建岸堤水库时,从24里外迁到现在这个地方。村如其名,在大山深处;只不过村子并不小,有1686口人。村子北边群山里的雨水和泉水,汇集成河,由北向南从村子穿过。大多数村民住在河西,少部分住在河东。因为穿村而过的那700米河道变窄,村民说起这条河,都称为沟。

多年以来,村民有了垃圾,便扔到河沟里。垃圾多了,水变黑变臭。垃圾堆积在河沟里,让本来就窄的这700米河道行洪能力下降,夏季洪水来了,危及到两岸的房子。河上有个多年前修建的水漫桥,洪水大了,小峪村便被分隔开来,住在东岸的儿子想过河看看住在西岸的老爹,也只能等洪水退了。

村党支部书记郭仁明住在河东岸,他每天不知道要从水漫桥上过河多少次。每次过河,看着河道里的垃圾和杂草,闻着这些东西散发出来的臭味,想着年年夏季的洪水,他都这么想一下:河道要能治治就好了,河上要能建个桥就好了。

郭仁明也只能这么想一下。分地以后,村集体几乎没收入,治河修桥需要的钱,绝不是十万八万的事儿,没钱想啥也白搭。

郭仁明还真没想到,他的这一想法今年变成了现实。让他的想法变成现实的,是省派沂南县乡村振兴服务队。2018年9月26日,服务队第二组组长徐辉带着队员梁吉春、顾书瑞住进了村子。徐辉是山东省临沂监狱的总工程师,在农村出生长大,对农村的情况很了解。他带着两名队员,找党员村民代表,访村中老人,问年轻人,最后把服务小峪村、振兴小峪村的目光,盯在了村中700米河沟治理上。之所以想治理河沟,有两个主要原因。其一,变臭了的700米河沟,成了全村人的心病,不去掉这个心病,小峪村难有发展。其二,小峪村地处朱家林田园综合体核心区,这个国家级的田园综合体给小峪村的定位是主客共享、旅游驿站。有这700米臭河沟,没有客人会来,小峪村不会振兴。

为了治理这700米河沟,小峪村成立了两个小组。施工小组,由小峪村党支部组成;监督小组,由服务队的3名成员组成。2019年6月,治理开始后,郭仁明领导的党支部成员和徐辉带队的服务队成员,便成天靠在了这700米河道上。郭仁明等人管着施工,徐辉等盯着质量,遇到问题或需要改进的地方,两个小组的人坐下来找解决办法。

要治理就来个彻底的。河道内的垃圾、杂草、淤泥等,全部清出去。山区河道弯曲,每个拐弯处都是洪水强力冲刷的地方。这种地方共有400来米,河坡全部用石头垒砌起来。河里的水,雨天太多,平时太少,700米内建起5道拦水坝,常年可形成15亩水面。没用石头护坡的地方,植草皮,这样可以让河水更清。河两岸栽上树,树外修上路,路边种花草。河上修两座桥,以后哪怕山洪暴发,河东河西的村民也不再为过河而犯愁。修了条路,直接与田园综合体的路联系起来,方便村民进出,也方便游人前来看山看水看花草。

所有这些,总投资450万元,到今年9月份彻底完工。工程进行到一大半,徐辉和郭仁明就乐了。一家全国连锁的美术学校找过来,想在河东岸为200多个孩子建一处儿童美术写生基地。这些孩子来写生,有时要住在这里。在徐辉等3名服务队队员的帮助下,小峪村投资100万元,正在建帐篷营地。帐篷营地不仅是为前来写生的孩子们,更多的是为了以后来看山看水的游人。

为了修建岸堤水库,小峪村人搬进了大山更深处,村子四边的山水,曾经让他们穷了一年又一年。因为有了田园综合体,因为来了乡村振兴服务队,靠这些山水,小峪村人看到了过上更美好生活的希望。

农村大众报记者孙成民张天银

通讯员孙加祥

新闻推荐

沂南:廉政交通带来行业文明

本报讯(临报融媒记者张萍通讯员王玉祥孙兆明)“来一次就办完了,一个窗口受理,真是太方便了!”6月11日上午,刚刚走出沂南交通运...

沂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沂南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