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喜儿”“红嫂”喜相见

沂蒙晚报 2018-12-29 19:19 大字

蒙山披素,沂水悲鸣。

12月20日清晨,临沂市党龄最长、年龄最大的沂蒙红嫂张淑贞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沂南逝世,享年104岁。

连日来,红嫂张淑贞逝世的消息通过媒体,在齐鲁大地乃至全国迅速传开,从北京到济南,再到临沂,人们以不同的形式怀着沉痛的心情向这位对党忠诚、大情大爱、无私奉献的伟大女性表示深切的悼念。

手捧红嫂张淑贞的照片,望着她那慈祥可亲的面容,追忆这位百岁老人不平凡的一生,30年前我第一次见到她的情景又像电影一样一幕幕在脑海里浮现……

1988年,我30周岁出头,在当时的临沂地委宣传部担任新闻科副科长。这年 7月20日上午,李祥栋部长把我叫到他办公室说,八一电影制片厂的著名演员田华来临沂参加电视剧《情牵沂蒙》的拍摄,今天要去沂南体验生活看望“沂蒙母亲”王换于和她儿媳“沂蒙红嫂”张淑贞,你陪同去一趟,一路上要服务好。接到这个任务后我的心情既高兴又激动,因为她们都是我尊敬崇拜的带有传奇色彩的女性。

一场夏雨过后,这天下午2点半。我和田华同志乘坐地委宣传部唯一的一台上海牌轿车从临沂到沂南后,在县武装部周锡峰部长和县委宣传部杨桂柱副部长的陪同下,又改乘军用吉普车沿着崎岖的山路涉过汶河,4点多钟来到了马牧池乡东辛庄。

雨后的山村,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河里有几只鸭子在水中欢快地嬉戏,不远处传来几声狗叫的声音,像是在欢迎我们。

年己花甲的田华身着军夏常服,两鬓微霜,风韵犹存,仪态大方,眉宇间透出老电影艺术家的典雅。一进村她就连声说,这个村真漂亮。

周部长告诉田华:“这村可了不起了,靠山环水,抗日战争时期是著名的抗日堡垒村。1939年夏天,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八路军第一纵队、115师机关等先后进驻,徐向前、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曾长期在这里战斗工作生活。”

我们一行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了王换于老人的家。“大娘您好,我是白毛女中的‘喜儿’,从北京看望您老人家来啦!”

一进门田华就热情地和王换于大娘、张淑贞大嫂热情地握手拥抱。

这座普通的农家院落,历经沧桑,饱受战火,南面和东面各残留着两间黑屋框,北面是三间略显低矮的百年老屋。从这个院子里曾走出我军两位元帅和数十位将军。

如今的百年老屋,住着已是100周岁的王换于大娘和74周岁的儿媳张淑贞。

张淑贞见我们来了,忙趴在婆婆耳边说:“娘,同志们又来看你了……”

白发苍苍的百岁老人两只干枯得像树枝般的手在悬空里扑打着,田华赶忙迎上去,老人一下子攥住她的胳膊。“老二家,把茶碗子刷得干净净的,给同志们下茶!”“哎,这就去!”儿媳张淑贞爽声应道。“老二家,还不快去烧火,打荷包蛋!”“打多少!”“把罐子里的那些全打上!”“盛不下!”“笊篱挂在墙上,捞出来,再打!”

百岁老人指派着,儿媳答应得麻利,却不动作。老杨悄声告诉田华:抗战那阵子,八路军的同志你来我往,王换于大娘家一天做8顿饭天还不黑,锅台总是热的。凡是来的同志,大娘总是先让儿媳泡茶,做荷包蛋,再烙油饼……老人进入百岁后,别的都说不清楚了,唯有接待八路军的这套程式还深深地镌刻在她的脑子里。“你们那么大老远来看我们,我和俺娘心里高兴啊!”张淑贞兴奋地说。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王换于1938年入党,儿媳张淑贞1939年也加入了党组织。张淑贞和婆婆王换于一起参加妇救会,发动群众,做军鞋,储军粮,冒着生命危险掩护救助八路军伤员,创办战时托儿所,抚养了一大批革命后代,其中就有徐向前的女儿小何(乳名),罗荣桓的儿子罗东进、女儿罗琳,陈沂、马楠夫妇的女儿陈小聪等,而自家的4个孩子却因营养不良而夭折。

那年,张淑贞老人两鬓如霜,但看上去精神矍铄,慈眉善目,干净利索。

田华激动地说:“大娘大嫂,我在北京就知道沂蒙山有沂蒙母亲和沂蒙红嫂两位伟大的婆婆和媳妇,一到临沂来就想见到你们,真希望影视创作人员把你俩的形象搬上荧屏,到时我一定扮演好角色。”

当田华把她精心准备的礼物半跪着送给王换于大娘时,不禁热泪夺眶而出。

王换于大娘,搂着田华,抚摸着她军帽上的“八一”徽章,轻轻地说:“好孩子,不要哭,大娘的身体还壮着呢!苦日子过去了,大娘还能活20年。”这时,在场的同志们都笑了。

陪同的村支书介绍说,这婆媳俩感情可深了,没见过这么好的,婆婆疼儿媳妇,儿媳妇孝敬婆婆,冬天冷,儿媳妇先给婆婆暖好被窝,再和婆婆通腿睡觉。夏天热,儿媳妇给婆婆扇扇子,婆婆睡了,儿媳妇才睡。家里有好吃的,儿媳妇先给婆婆。

说到这里,张淑贞大嫂瞪了村支书一眼,笑着说:“别吱声,就该这样。”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晚霞映红了半个天。

陪同人员忙伏在王换于的耳根上:“大娘,队伍要开拔了,组织上让俺去开会。”

“哦,哦,那个紧,那个要紧……”

这时,王换于大娘又说:“同志们,吃了饭走吧,老二家,杀鸡,一只不够杀两只。”

老杨小声告诉田华:“该走了。每次来人都是这样,如不说是组织上开会,大娘是死活不让走的。”

张淑贞扶着婆婆,挪着歪歪扭扭的步子,把田华送到门外的胡同头上,这时田华一步一回头,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喊了声“大娘——— ”一头扑在老人的怀里啜泣起来,三个“白毛女”紧紧抱在一起,热泪从她们那饱经沧桑的脸上滚滚流下……

目睹此情此景,让我激动万分,感慨万千。当时,我就想,百年老屋,百岁母亲和沂蒙红嫂,不仅是中国农民和伟大女性的缩影,更是沂蒙山人崇高品格的真实写照,在漫长的革命战争中,沂蒙妇女用三寸小脚踏出了胜利的大道,用纤纤小手举起了共和国的大厦。

回临沂后,我连夜写了一篇题目为“‘喜儿’‘红嫂’喜相见”的新闻稿,很快《农民日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和当时的《临沂大众》等报都进行了刊发。

一年后,沂蒙母亲王换于驾鹤西去。

30年零五个月后,红嫂张淑贞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我想,解读红嫂,解读沂蒙,抽象出任何理念都会显得苍白,显得无力,因为沂蒙是鲜活的,红嫂的故事是鲜活的,足以让人震撼,让人难忘,让人自豪。

“红嫂”虽已远去,但“红嫂”用善良、坚韧堆积起来的崇高,己成为繁茂这方热土的宝贵财富。已成为沂蒙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沂蒙儿女不忘初心,砥砺前进。

□高明

新闻推荐

孙祖镇抓好家庭养老孝心基金审计工作

近日,沂南县孙祖镇对孝心基金管理情况进行了审计。抓好前期培训。组织审计办、经管站、财政所相关人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培...

沂南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沂南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