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小舞台唱响大民生
□本报记者 周宝云
通讯员 刘国伟 梁绍元
眼下在郯城县,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之时,无论城镇还是乡村,文化之风扑面而来:在一个个宽广整洁的文化广场上,人们或欢快地跳起舞蹈,或排练着精彩的节目,孩子们嬉笑玩闹,处处充满着欢乐祥和的气氛。
近年来,郯城县在加快提升经济“硬实力”的同时,不断加强文化“软实力”,让公共文化服务围着百姓转,在全县着力推广文化广场建设,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指数,小舞台唱响了大民生。
村村都有“大舞台”
每逢周末,重坊镇太平社区文化广场上就人头攒动。“白天看大戏,晚上跳广场舞,老人孩子都开心。”说起广场的好处,太平社区的刘宗昌老人非常高兴。太平社区文化广场2015年底建设完成,设有百姓大舞台、知青博物馆、儿童游乐设施等,满足了各年龄段人们的需求。
郯城县2015年10月开始推行文化广场建设,到2015年底,新建农村文化广场达517处。截至今年6月底,全县已完成616处农村文化广场建设工作。根据计划,到今年底,郯城805个自然村将都会拥有文化广场。
不光能跳舞、演庄户戏、健身,文化广场还成为讲文明、树新风标语和孝道故事的展示平台。重坊镇太平社区负责人陈士金说:“广场文体活动和各类绘画标语,既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又锻炼了身体。大家聚到一起,人际关系也变得融洽了!”
天天都有“好节目”
依托覆盖城乡的文化广场资源,郯城县每年都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元旦春节期间举办民俗展演、舞龙舞狮比赛、非遗展览和“太极文化”交流展演活动;为纪念建党95周年,开展纪念建党95周年“美德唱起来”大合唱活动,举办纪念建党95周年暨长征胜利80周年“美德跳起来”广场舞培训比赛活动,策划实施了“美德在我手中”书画征集展、“美德在我眼中摄影展”、庆祝建党95周年书画展等各类大型活动10余项、100余场次。
除各类大型活动外,该县还将文化送到群众家门口,让群众“零距离”欣赏精彩的“文化大餐”。今年3月26日,在李庄镇启动了2016年“文化进万家”优秀节目展演活动,把“一村一年一场戏”、庄户剧团汇演、县乡村三级文艺汇演等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节目送到群众家门口。目前,有12家优秀庄户剧团组织下乡演出300多场次;全县16支电影放映队放映农村科教电影3000多场次;由10多名文化志愿者组成的快闪队到田间地头义务演出14次,全县128个社区居民不出家门天天看大戏,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个个走出“文艺范”
郯城县连续两年举办了广场舞大赛,各乡镇纷纷举办选拔赛,在全县掀起一股学跳广场舞的热潮。3月初该县在全县范围内招募广场舞辅导员志愿者20名,志愿者深入村街、社区,累计培训了100余支广场舞队伍。
郯城县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还催生了一批新生文艺团体。今年伊始,郯城县又一个戏曲协会——— 柳琴协会在马头镇西爱国村成立。西爱国村原有家家唱柳琴的传统,上世纪六十年代曾组织过文艺宣传队,由于历史原因,这支文艺宣传队1976年解散了。从去年10月份开始,马头镇村村建起文化广场,群众性文化活动逐渐增多,西爱国村宣传队的老人们又重新聚在一起,如今能上场表演的6人中,年龄最小的都68岁了。
据统计,目前郯城县共有各类文艺团体50余个。在各类文艺汇演的“磨炼”中,还涌现出一批乡土文艺人才,他们有的会创编、会导演、能表演,善于管理,成为基层文化领域的领军人物。2015年以来县文化部门累计为社区、村培训文化骨干1200余人次,实现了每个自然村至少有一名文化活动带头人。
谈及群众文化今后的发展思路,该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代长红说,郯城县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广泛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进一步繁荣农村文化,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周宝云通讯员国伟张路绍元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郯城县共有农村党员21556名,其中60岁以上年老体弱党员1500余名、长期外出务工经商党员2700余名。近年来,郯城县着眼...
郯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郯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