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港上镇人大多点切入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临沂日报 2016-06-01 19:40 大字

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文化广场村村有,垃圾围村不见了,这三大变化,是郯城县港上镇群众最直观的感受,而这些蝶变离不开该镇人大的辛勤努力。近年来,该镇确立“生态立镇、旅游强镇”的发展目标,抢抓美丽乡村建设机遇,该镇人大从“村村通”、文化广场建设、城乡环卫一体化三个方面精准切入,积极深入调研、建言献策,成为美丽乡村的“助推器”。

助推“村村通” 解决行路难

港上镇地理位置偏僻,沙土路、断头路、坑洼路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建成致富道路网成为人大代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的一件大事。为提好建议,该镇人大组织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共60余人次深入23个行政村和镇驻地进行调研,提出了《关于加快“村村通”惠民工程的建议》,建议修建 7个村、全长4000米的沙土路,以及重修1条全长2000米的坑洼主干道。建议转交镇政府后,引起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研究,提交上级申请专项资金等,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目前已完成路面硬化4000多米,“村村通”初具规模。

今年,该镇人大经过实地调研,又提出官庄村危桥改造的建议。镇党委政府积极整合财政资源,投入10万元对桥进行了改造,建成了一座安全性更高的现代桥梁。截至目前,该镇“村村通”工程已基本完成,有效解决了草莓、蔬菜和苗木等特色产品运输瓶颈问题。

助推文化惠民 解决精神贫穷

去年,该镇23个行政村建起20处文体综合活动空间,而第一个文化广场样板就是在人大代表的建议下动工的。随着文化惠民工程的不断开展,该镇人大代表宋宝印提出了建设文化广场丰富群众生活的建议。镇党委、政府积极落实,但实施过程中,由于该镇人多地少、建设用地不足,广场选址成为一道难题。为此,镇人大专门组织调研,根据调研情况提出《关于利用废弃地建设文化广场的建议》。最后经过研究,该镇选择在珩头西村一处占地700多平方米的臭水沟上规划建设文化广场。该广场建成后,成为县级文化广场样板,也是该镇的一处文化磁场。第一个文化广场成功建成后,镇人大提出的利用废弃地建设文化广场的建议开始在全镇推广。

今年,该镇人大针对“尾子村”尚无广场建设规划问题继续建言献策,督促尽快落实“一村一处文化广场”的文化惠民标准。港上五村依托天然湖区正在修建集休闲娱乐、观赏游玩于一体的公园式文化广场,面积超过3000多亩,是全市规模最大的村级广场。目前,该镇文化广场完成率达到96%,提升了群众幸福感。

助推环卫整治 解决垃圾围堵

过去,该镇环境卫生被贴上了脏、乱、差的标签,如今村容村貌有了质的突破。在推动环境综合整治和转变政府环卫管理模式方面,该镇人大积极建言献策、履职尽责,充分发挥“智囊团”的作用。

从2012年开始,该镇按照市场运作模式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每年投入100多万元与专业保洁公司合作购买服务。但垃圾清理不及时、垃圾围堵时有发生,群众意见很大。为彻底解决垃圾围村,驻港上镇市人大代表高金山提出了《建立镇、社区、村三级环境卫生整治体系的建议》和《规范环卫队管理的建议》。镇政府积极落实代表建议,出台了《港上镇关于建立网格化环卫体系管理制度》,确立“政府主导、市场运营、社区监管”的环卫运行机制,使农村环卫管理更加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颜丙康 

新闻推荐

郯城:旅游+开启浪漫***之旅

□本报记者 周宝云 通讯员 禚艳华 王进业“郯城是山东省水域面积最大的县,也是河流资源最丰富的县,开发旅游产业,水是最浪漫的元素,水资源是最大优势。古银杏林旅游度假区紧邻沂河,有深藏地下亿年...

郯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郯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