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胜利镇:***点亮群众幸福梦

临沂日报 2016-06-22 19:35 大字

□本报记者 周宝云

通讯员 高元 杜明涵

走进郯城县胜利镇田间村落,处处涌动着一股决战贫困、勇于争先的热潮。驻村帮扶工作队和镇村干部走村入户为贫困户解难题、出实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现场人头攒动、热火朝天,干群齐心协力拔穷根的生动场面随处可见……

胜利镇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52户、986人,其中低保贫困户 531户、931人,特困户40户。面对现实,胜利镇党委、政府坚定信心,奋勇拼搏,紧紧围绕精准施策、***、精准脱贫,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百姓欢迎的扶贫攻坚新路子。

找准“贫根子”摸清农户贫困原因

胜利镇紧紧把握“精准”这一原则,由县直8家单位及全镇284名干部组成工作小组,深入农户家,逐户逐人开展摸底调查,深入了解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找出贫根所在,建档立卡。

杨传印是该镇赵楼社区的帮扶干部,负责帮扶赵楼村田中友家庭。翻开他的工作记录簿,田中友家的家庭人员构成、致贫原因、生产条件、劳动能力、收入来源和享受社会保障以及月均基本生活开支等一系列指标都一目了然。

“对每一个贫困人口,我们的调查人员都会登门、见面,详细了解他们的致贫原因。”胜利镇扶贫办主任周士早介绍道,“然后,我们再根据不同的致贫原因,征求贫困户意愿,由政府引导,因村因户因人制定脱贫措施,引导他们脱贫致富。”

在先期开展的“三问三清”活动中,联户干部细致耐心充满真情的询问,就已打动了贫困群众的心。胜利镇胡一村村民杨贵英长期患慢性病,其家庭因病致贫。当帮扶干部入户了解情况时,杨贵英流着泪,拉着帮扶同志的手激动地说:“感谢共产党,还想着派人来看我,我觉得以后生活有希望了。”

真情“结对子”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

“自从与镇里的扶贫干部结对后,平时遇到难题,一个电话打过去,他们都会耐心地帮我。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在村里的企业找到了工作。”田窑村贫困户徐传英感慨地说。

为确保贫困户致富有依靠,该镇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干部与贫困户进行“心连心”结对帮扶,针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开展全面结对帮扶。该镇实行“一户一计划”的帮扶方式,即对每户贫困户由一名干部帮扶,帮扶干部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制定帮扶计划。为确保帮扶干部真正用心帮、真心扶,该镇制定挂点扶贫考核方案,对***工作进行专项绩效考核。目前,该镇对552户贫困户、986人实现了结对帮扶。

动脑“找路子”多举措带领群众脱贫

该镇积极创新扶贫方式方法,以党建引领促扶贫,实施产业、就业扶贫,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扶贫,实施赡养和政策兜底扶贫等多种形式,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推行“党组织+产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依托本镇银杏、花卉苗木、大棚油桃、砖机生产、帽业加工、食品加工等几大支柱产业,由村党组织牵头,成立农民合作社20余家,吸收320名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实现党组织在农村各领域的有效覆盖,带动200余贫困户脱贫。设立村级扶贫救助基金33万元,成立扶贫救助资金,进行兜底扶贫。针对贫困户绝大多数都是年老病残的实际,完善村规民约,倡扬“和孝”文化,与贫困户子女签订养老赡养合同,带动60余户脱贫。

各社区结合各自特色培植2—3个扶贫点,优先使用贫困户劳动力,与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高大制帽、简典工艺、信宏帽业、阳光工艺等公司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将技术含量低、操作简便、年龄限制不大的工作多向贫困人员倾斜,在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设立加工点,对行动不便的贫困人口,采取送料上门和上门回收成品等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带动232户、429人脱贫。胜亚机械、富芝食品、上海华宇药业等企业,结对帮扶200户,使373人脱贫。

详实的数字,精准的目标,彰显着胜利镇党委、政府在扶贫攻坚这场“战役”中心系贫困人群,为摆脱贫困而努力奋斗的决心。胜利人民正饱含信心,踏着铿锵的步伐向着小康生活迈进。 

新闻推荐

临沂市依法行政工作创新项目成效显著

本报讯(记者张庆华通讯员问晨光)近日,记者从全市依法行政工作创新项目观摩座谈会上获悉,临沂市依法行政工作创新项目实施两年来,先后推出40多项创新项目,有力推进了临沂市依法行政工作。经过两年实践...

郯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郯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